来源:网络资源 2009-11-18 22:09:23
至于毛毛虫回归自然后是否能顺利地活下来,这个最终的结果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孩子在此过程所经历的一幕一幕……
“五一”放假回园,一连下了好几天的细雨,空气十分潮湿,我们的活动室在一楼,又地处学校的大树及种植园地周围,室内一股发霉。孩子们一进活动室,就传来了一阵呼唤声:“老师!墙壁上有毛毛虫。”接着,君弘、授弦、倩云又分别在寝室的床铺底下、玩具橱旁边、水槽下、厕所地面发现了毛毛虫,孩子们像烧开的水顿时沸腾起来,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三三两两簇拥着议论:“毛毛虫怎样钻进来的,窗户不是关着吗?”“毛毛虫为什么不会掉下来?”“它的身上有吸盘”,“它会吸人的血,我们可要注意点。”“它走路了,你看它的头在这里?”君弘边观察边用肢体语言模仿毛毛虫一伸一缩的动作,孩子对毛毛虫的十分关注,我想:也许能在其中挖掘有价值的教育科学,于是,顺应了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激发他们一起去探究。
探究毛毛虫的行动路径
“它是怎样钻进来的?它从哪里来?”我顺着君弘的话语接着说,激起孩子探索毛毛虫的运动路径,孩子们带着这两个问题开始分头去寻找,四散在活动室的周围,这时,授弦带领的那一小组发现:毛毛虫是从菜园来的,并提出证实的依据,理由是:他们发现菜园里还有很多毛毛虫兄弟,过了十来分钟,君弘小组的幼儿又在大树下,小水沟边发现很多的毛毛虫,孩子们最后排除毛毛虫不是活动室内生长出来,而是外面钻进去的,为了说明这个问题,我提议:“你们找一找它们是从哪条路进来的?”,倩云还特别询问了阿姨,放假的前一天离开时门和窗户都关好没有?阿姨很肯定地说:“我都一一检查了,确定关好才离开”,那毛毛虫真神奇,怎会“变”到活动室里呢?又有一个问题困惑着他们,孩子们又开始了第二次的探究,思耘说:“毛毛虫走过的时候会留下脚印”。“它没脚,但有黏液。我们去找找看”,这下我拿出了放大镜和手电筒,让他们借助工具寻找,在寻找中,大家发现室内有三个洞,一个是水槽口,一个是厕所的下水道,下水道又有两个,一个是女生厕所的,一个是男生厕所的,经过十来分钟,宏楷终于发现在男生厕所的排水管出口处找到了毛毛虫走过后的白色线状痕迹,还在周围发现毛毛虫的粪便,大家初步确定毛毛虫是从这儿进入的,开始把目标锁定在这个洞里,由于光是走直线的,这点孩子在《有趣的管子》的活动中已有经验积累,所以他们知道单靠手电筒没办法知道这个弯管的走向,为了探个究竟,宏概取来一条细铁线,折成L型,因为洞口很深,只好好几把手电筒同时集中照射,然后探测方向,经绕动一会儿,发现管子有两个接口,一个接内、一个接外,呈T字状,接内的管口是否就与女生厕所连接呢?细铁线又起作用了,宏楷又用同样的方法到隔壁女厕所去探个虚实,结果发现管口的方向朝着男厕所,这下孩子们判断毛毛虫是从外接口的弯管进来的,我提醒大家:我们不能盲目判断,必须拿出证据,用事实来说话。不一会儿,室外的孩子发现在菜园边下水道的井盖有裂痕,并在那空隙处的周围发现留有白色的线状痕迹,再进行方向检测,结果方向指向男厕所,两者的吻合才让我们最后敲定毛毛虫是从这条通道进来的,“福尔摩斯”探测行动小组才算告一段落。&nbs
p;
捕捉毛毛虫行动
吃完点心,大家又马上去看分布在各处的毛毛虫,看来孩子的余兴未了,再说毛毛虫这么多,我们也无法开展教育活动,干脆来个捕捉行动吧,思耘说:“毛毛虫没有骨头,软软的,不好捕捉”,梁艺帆提出:“毛毛虫对人的皮肤有害,我们不能直接用手抓。听了他的建议,我通知大家自己去寻找工具,有的用汤匙子,有的用筷子,还有的用吸管挑,但在高处的毛毛虫够不着,大家才想起那根捕蝴蝶的长竹竿,并搬来桌子垫着,相互合作得很好,不一会儿,毛毛虫全部捕捉完毕。在这其中女孩们在旁表现出惊讶、恐慌,男孩则表现出勇敢、机智,性别的差异在这里表现得淋漓尽致。大家把毛毛虫集中在一起,点数了一下一共是12条。
安置毛毛虫
放在盘子里的毛毛虫开始有些跃动,孩子们提议:应该给毛毛虫一个家,角色区里不是有一个“同仁堂“的药盒子吗?欣栋说:“盒子不透明,我们不能一下子看到毛毛虫。”终于一票否决,倩云在百宝箱里找到了一个透明的巧克力盒子,大家才决定把毛毛虫放置到这里,他们又采用了刚才捕捉的方法把毛毛虫转移到盒子里来,然后端详了一阵子才离开。
过了一天的早上,值日生授弦到自然角中,发现毛毛虫不动了,大声地喊叫起来,孩子们围观过来,有的用小竹片去拽毛毛虫的身体,试探着它们是否还活着,一一试了一遍后,发现丧命的有八条,苟活的有一条,活着的有三条,苟活的那一条他们开始了紧急抢救,有的给它扇风,有的倒水,有的给食物,还建议让它独住,以免拥挤。但终究没有抢救过来,毛毛虫仍处于昏迷状态,午饭后,那一条游丝的毛毛虫断气了。孩子们看着丧命的毛毛虫很伤心,男孩们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毛毛虫会死呢?大家产生了疑惑,经过思考:一认为是没有放食物,毛毛虫活活饿死。二认为是没有空气窒息致死,三认为是盒子太小,过于拥挤造成死亡。根据这些原因,孩子们开始了拯救剩余毛毛虫的生命。有的拿铁钉在盒子上来打孔,给毛毛虫开窗户,有的到采来菜叶和树叶,让毛毛虫当食物,有的去找大盒子,在大家的一致努力下,进行了缓解救护,一场风波总算平息了。
安葬毛毛虫
孩子们把丧命的毛毛虫挑出来,放在杯子里,倩云伤心的说:“毛毛虫是我们害了你。”同伴们都低着头仔细地端详死去的它们,欣栋一边擦着眼泪,一边说:“我们把毛毛虫的尸体埋在土里吧。”在他的启发下,他们把毛毛虫带来到了菜地里,在土里挖了一个洞洞,把九条的毛毛虫轻轻地倒进去,最后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土盖上,思耘小朋友在旁边采来一朵黄菜花插在上面,表示对毛毛虫的“深切悼念”,看来“埋葬”毛毛虫的经验可能从扫墓回来我们的一次对话中获得的吧?孩子们进行了知识建构与迁移……在这过程中我始终跟踪在他们的后面,表示理解和支持他们的行动。
接下来的日子,剩余的三条毛毛虫成了大家关爱的对象,他们每天记得给它们放食物、清除卫生、记录饲养次数,倩云怕毛毛虫孤单时想妈妈,还特地找来很多昆虫妈妈的卡片贴在盒子的四周,她告诉我说:“毛毛虫如果想妈妈了,就看看照片。”亏她想得出,孩子是这样移情的方式来理解她心目中的小动物的,真是童心善良呀,我赞同了她的看法。接连两天,给毛毛虫供食和清扫不断在进行着。
放生毛毛虫
第三天,问题出现了,君弘发现毛毛虫不吃菜叶了,精神很不好,疲惫不爱动,用小竹片去拽它时,稍微有点动,孩子们因为有了前一次的经验,都预测毛毛虫可能接近死亡,这下可怎么办?君弘低声的说:“是我们没有照顾好毛毛虫,它想家了,我们给的食物它都不吃,给水也不喝。”不知谁说:“让它们回家去吧!”大家看着我,希望在我的眼里找到答案,我说:“是呀,它的家不该在这里,就像小鸟一样,它的家在蓝天,在树林,我们应该让他们自由自在的生活,放它们回去吧。”这时我给了孩子动物回归自然回归生命的概念,大家同意我的看法,都说:它们从哪里来的,我们就让它到哪里去!三条毛毛虫放生了……
没有结束的结束语
孩子们把毛毛虫放回去后,还是三步一回头的。午餐时间已到,保育员阿姨催吃饭了,他们才依依不舍离开了菜地。从发现—探究--捕捉—安置--安葬--放生,历经六个环节与毛毛虫的纠缠互动,孩子们始终关注着毛毛虫的生存环境,牵挂着毛毛虫的生命垂危,倾注着自己的情感,用纯真的童心去关心大自然中的小生命,体现着独有的人文关怀,我认为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科学探究活动,更是一次呵护生命、体验生死的情感活动。在不断出现问题中解决问题,在解决问题中提出问题,构建积极主动的学习氛围,体验探索与合作的乐趣。至于毛毛虫回归自然后是否能顺利地活下来,这个最终的结果已不重要了,重要的是孩子在此过程所经历的一幕一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