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综合性论文 > 正文

注重学法研究加强学法指导

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18 13:27:27

说两句

  导读:记忆方法的掌握,记忆能力的培养靠科学的训练,其它学习方法和学习能力,如阅读方法和阅读能力、观察方法和观察能力、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想象方法和想象能力等的培养和掌握,都离不开严格、科学的心理训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教学,包括教与学两个方面,研究教学法,须研究“教法”,也须研究“学法”,还要研究“学法”与“教法”的关系,并将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然而由于对学法的重要性尚欠充分认识,所以,长期以来教学研究一直是教法研究多,学法研究少;孤立地研究教法或学法多,将二者结合起来研究少,师范院校的教学法课,讲授教法多,涉及学法少;各级各类学校中,教师注重自己的教法多,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少。要改变这些状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未来社会所需人才,须大力宣传学法研究及学法指导的重要性,大力加强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

  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的意义

  一.重视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是坚持辩证唯物主义教学观的要求

  方法论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历来十分重视方法的作用,始终把方法是否正确视为事业成败的重要因素。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就指出:谁蔑视了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谁就要受到惩罚;错误的方法一旦贯彻到底,就必然要走到与出发点恰恰相反的地方去。[(1)]因此,列宁号召无产阶级在革命斗争和经济建设中都应“自觉选择耗费力量最少而能够提供最大的最持久的结果的手段、方式和方法”[(2)]毛泽东通俗、形象地指出了方法的重要性:“在这里,工作方法的问题,就严重地摆在我们面前。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和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3)]人们办事之所以能“事半功倍”,花的力气少而取得的成效大,就在于方法的正确,而“事倍功半”的原因则亏于方法的笨拙。“一着不慎,满盘皆输”,“着”就含有方法。纵观古今中外,事无巨细,其成功,都包含着或主要是方法的成功;其失败,都包含着或大部分在于方法的失败。禹和鲧治水的成败就是最典型的例子。因为方法如此重要,所以古今中外都十分重视“谋士”、“参谋”、“智囊”的作用,十分重视方法的研究。教学工作,不但要明确提出教学任务,而且要善于提出完成教学任务的方法;不但要善于提出完成“教”的任务和方法(相对来说,这方面已取得很大成绩),而且要善于向学生提出完成“学”的任务的方法,即善于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指导。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在于事物自身的矛盾运动,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内因、外因缺一不可,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学习的过程,本质上是解决认识主体与认识的客体之间的矛盾的过程。在校学生的学习,其特点是在教师指导下,在学习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自己认识知识、创新知识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作为发展变化主体的学生态度消极、被动--不想学、不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充分运用或者不能以正确的方法运用自己的眼、耳、鼻、舌、身等,特别是不能或不想动脑,去认识教师的所教,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再好,也不能促进学生知识、能力的发展。反之,如果学生在学习中积极、主动,并能掌握和运用正确的学习方法学习,那么,即使教师教得“差”一些,甚至没有教师教,他们也可通过自学获得一定的知识和能力。这样讲,绝非否定或淡化教师的“教”,因为青少年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正确的学习方法的掌握和运用,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都得靠教师的启发、引导和培养,一些陌生的、艰深的知识更需要教师的指点和开导。但是,对于任何学生,教师的“教”只是学生学好的条件,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发挥作用。因此,“教”须研究“学”,研究“学”的规律,进而使“教”符合学生认识发展的规律,促使学生“学”好。

  唯物辩证法还认为,内因和外因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教是外因,但是教师的“教”,如某知识、某方法,一旦为学生所接受、所分解、所吸收,即可转化成学生的素质,“教”的外因就可转化成学生进一步发展变化的内因。强调学法研究、学法指导,就在于既充分肯定学生作为内因的作用,也充分肯定教师作为外因的作用。

  二.重视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是坚持“三个面向”的需要

  邓小平同志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要面向世界,要面向未来。“三个面向”的实质,是要求教育要培养出适应当今社会及未来世界发展的人才。要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须对现代社会及未来社会的特点及其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有所了解。

  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有许多特点,突出特点之一是新知识、新信息成几何级数加速发展,科学技术知识的更新和老化周期日益缩短。国外有人估计,60年代以来,科学技术的新发现、新发明比过去两千多年的总和还要多。现在世界每年发表的含有新观点、新知识的科学论文约500万篇,平均每天发表1万多篇,每天有1千多项专利问世;知识陈旧周期已从本世纪初的50年缩短到15年,有些学科缩短到5~10年。今后,这种趋势只会更加突出。

  在现代和未来社会里,人们就业的灵活性、广泛性、多变性也日趋突出,以一单位、一职业、一工种了结终身的现象将逐步改变。美国高质量高等教育研究小组指出:“数据表明今天的工人在他40岁以前往往会改变五次工作,在退休前还可能改变三次职业。”[(4)]科技的发展、个人职业的多变,决定了个人所受教育须打破学制界限,每个人都要接受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是以自学为主,以自学者的需要为前提的一种主动性的活动,这又决定了学生在校时必须学会自学,能够自学。日本经济学家松田米津在《信息社会》中说,电脑辅助教育普及后,学生自学系统将成为主要形式,现在的“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将根本改变。

  早在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展委员会的一份报告就指出: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不应该较多地致力于传递知识和储存知识(尽管我们要留心不要过分夸大这一点),而应该努力寻求获得知识的方法,学会如何学习。”1989年,该组织在我国召开的“面向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又提出“发展一种世纪的、新的学习观”,“学习越来越应当成为学习者主动和学习者推动的过程”。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委员会在《学会生存》一书中说:“我们应该从根本上重新评估师生关系这个传统教育大厦的基石。”教科文组织一位负责人则预言,将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在上海召开的全国第四次教育整体改革实验研究会上,与会者也一致认为,培养学生掌握钥匙,运用工具,学会自己学习,是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现代社会和未来社会的人,必须是具有强烈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掌握正确、高效学习方法的人。我们的教育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指导思想,要避免培养出的是未来社会的文盲或半文盲,就须重视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必须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意识和自学能力。

  三.重视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是当今世界各国教改的主要内容

  任何国家、任何时代的教学改革,皆由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引发,教改的内容及方向,也由社会对人才的要求所决定。教改的目的在于更快更切实地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

  现代社会里的人们越来越面临着人生有限、学海无涯,学制有限、学习无垠,教师所教有限、学生需要学的东西无限的严峻的挑战。本世纪初以来,一些具有远见的教育家、心理学家及其他人士,就提出了新的教学观,就十分强调学法研究及学法指导。在这方面,最早要数我国教育家叶圣陶。他明确提出:“教师教任何功课(不限于教语文),‘讲’都是为了用不着‘讲’,换个说法,‘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怎样叫用不着‘讲’,用不着‘教’?学生入了门了,上了路了,他们能在繁复的事事物物之间自己探索,独立实践,解决问题了,岂不是就用不着给‘讲’给‘教’了?”为达此目的,“务必启发学生的能动性,引导他们去探索。”[(5)]我国另一位教育家陶行知也说:“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教学生学有什么意思呢?就是把教和学联络起来,一方面要先生负指导的责任,一方面要学生负学习的责任。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可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手续程序安排妥当,指导他,使他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相类的经验,发生相类的理想,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理想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6)]国外一些教育家也提出了许多类似观点。如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认为:学生如果“不能筹划他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自然不是同教师、同学隔绝,而是和他们合作进行),自己寻找出路、他就学不到什么;即使他能背出一些正确的答案,百分之百的正确,他还是学不到什么。”美国另一位教育家布鲁姆则指出,教师只有在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有了自学能力时,才算完成任务。[(7)]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针对学生是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容器理论”和填鸭式的教学方法提出:“学习不是机械地把知识从教师的脑袋里移植到儿童脑袋里的,它是一种复杂的精神关系。”前苏联科学院院长马尔丘克在回答“学校应教会学生的主要东西是什么”时,明确回答:“教会学生思考,善于自学。”[(8)]从50年代起,苏联的一些教育家就开始批判教师只顾教,看不见儿童的教育学,就开始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中,达尼洛夫及斯卡特金的意见尤为引人注目。他们在《中学教学论》中谈到,教学过程似乎是由教师的活动决定的,但这是一种错误的见解。实践证明,学生在自己的积极认识活动中掌握知识较之简单接受的知识有更大价值。只有在教师领导下的由教师和学生的共同活动所构成的教学,才是最有效的教学。[(9)]1983年11月,日本中央教育会提出,把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作为教育改革的重点,而自我教育能力的重点又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志、态度、方法和能力。接着,该会又在1986年提出,今后的学习活动应当摆脱以往的考虑方式,要努力培养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适合于自己的手段和方法进行学习的努力。

  随着心理科学的发展,许多心理学家从心理学的角度对教与学的关系作了深入系统的研究,提出了许多旨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帮助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的新观点和完整的教学方法,为学法研究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基础。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的“结构--发现”教学体系及他竭力推行的“发现教学法”,都是要求教师教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究--发现”这一途径,形成自己的认识结构,给学生开辟出一条学习迁移的康庄大道,使其在获得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他说,“适当的学习能造成大量的迁移,……在最适宜条件下,恰当的学习可以使人学会怎样去学习。”[(10]布鲁纳还认为,教会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兴奋感”,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因此,教师的教学是“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靠儿童自己引出知识”。[(11)]

  为了把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落实到教学活动之中,美国从小学到研究生院,各级各类学校几乎都制订了学生“独立学习计划”。这类计划要求教师注重鼓励学生自己寻找知识,培养学生获取知识的技能,重视学生对学习自我负责、自我控制。当今欧美流行的一些创造性教学模式,如威廉姆斯教学模式、吉尔福特教学模式、帕尼斯教学模式、泰勒教学模式,等等,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鼓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学会创造性地学习。[(12)]我国上海育才中学的“八字教学法”、钱梦龙的“三主”“四式”语文导读法,魏金生的“六步专教育法”,以及笔者的“七环节教学法”[(13)]等等,共同的出发点都在于引导学生自学,帮助学生“学会学习”。

  四.注重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是全面继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教育的需要

  我国的传统教育有精华也有糟粕。阶级社会里,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剥削阶级利益及其统治地位的忠实维护者,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求学生牢记封建统治阶级制订的教条。于是,教师讲教条,学生学教条、背教条,考试考教条的以要求学生进行机械识记为主的教学模式便应运而生。“《文选烂》,秀才半”,“半部《论语》治天下”等说法,概括了封建教育的教育目的、教育内容与教学方法。据此,有人概言,我国传统的教学方法就是“满堂灌”和“填鸭式”。

  诚然,我国教育的教学方法是以“满堂灌”和“填鸭式”为主,但它不是传统教学方法的全部。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始终存在着“填鸭式”与“反填鸭式”的两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的斗争。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丘就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就提倡教师要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学生要把学习与思考结合起来,要勇于独立思考和大胆思考。产生于战国时期的我国第一本,也是世界第一本从理论上总结了教学和教育规律的专备《学记》则进一步明确提出在教育活动中要“教学相长”,教师要“道(导)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要教给学生思考和学习的方法,留给学生思考和自学的余地。宋代教育家朱熹指出:读书是自己读书,为学是自己为学,不能只待别人理会,安放在自己口里。类似的主张,言论还很多,诸如“授之以鱼,不如授以渔”,“教之而不受,虽强告之无益。譬如以水投石,不纳也”……以上可见,我国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模式并非一概为“填鸭式”,也有注重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注重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提倡“授之以渔”等等不少精华,只是由于历史原因而未成气候,未成主流。对我国的传统教育一分为二,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古为今用,是我们应采取的正确态度。

  当然,时代变迁,教学思想、教学方法也会有所变化。我们今天所说的“启发”与孔子的“启发”,我们今天所要“授”的“渔”与古人所要“授”的“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

  五.注重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需要

  美国教育家,“掌握学习法”的创始人布鲁姆认为,学习成绩两头小、中间大的正态分布其实是不正常的,正常的状态应是大多数学生成绩好,成倒宝塔形。布鲁姆还认为,造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原因在于未给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如果能为学生提供适当的学习条件,包括提供正确的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都可获得优良的学习成绩。基于这样的观点,他提出了“掌握学习法”,其核心是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他坚信只要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策略,教学就可大面积丰收。[(14)]有人还提出这样的观点:学习成绩不是学习时间的函数,而是学习态度加学习方法的函数。同一班级的同一教师、同一方法所教的学生,为何成绩有很大差异,原因固然很多,重要的一条就是学生所采用的学习方法不同。据笔者调查,一些中小学生学生差的主要原因有二,一是学习积极性不高,一是学习方法不当。其中,前者中学生占62%,小学生占54%;后者,中学生占36%,小学生占32%。二者皆有的,中学生占31%,小学生占28%。学习优秀者,87%的中小学生都既有较高的学习积极性,又有较好的学习方法,完全靠汗水加时间取得好成绩的不到10%。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学生冯××曾感慨颇深地说:“我的数学成绩好,就是因为我读了华罗庚的《给青年数学家》,并按照书中的学习方法进行学习的结果。”

  学校应该而且可以响亮地提出“向方法要质量,向方法要效率”这类口号。对此,我国一些学校,如西安交通大学、北京四中等,已先走了一步,它们都开设了“学习方法课”,北京市教育局还将北京四中校长龚正行主编的“学习方法”讲义正式出版,于全市推广。先行者的实践已经证明,加强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成功经验。

  以多学科理论为基础,多角度、多层次进行学法研究和学法指导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