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17 14:53:28
导读:幼儿在接触了一些故事、诗歌之后,会自发地编写小故事。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开始时,可让幼儿编简单故事的一些开头、结尾或中间过程,进而给一个主题,让幼儿编情节简单的故事、诗歌。
奥德丽.M.柯蒂斯(Audrey.M.Curtis)是英国伦敦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她在对学前教育课程进行了长达数年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吸收了早期幼儿教育家的思想精华,借鉴了各种学前教育课程,特别是美国“提前开端”计划;经过反复选择和思考,为英国保育学校(Nur-serySchool)3-5岁幼儿设计了一套立足于发展他们能力的课程。在此课程中,柯蒂斯认为学前教育必须教给幼儿最重要、对今后发展具有奠基意义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意识和态度等,应该教幼儿学会学习。
为此,她将学前教育目标确定为七个主要方面,即发展幼儿自我意识;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技能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文化意识和能力;发展幼儿的交往技能和能力;发展幼儿的感知运动能力;发展幼儿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幼儿的美感和创造意识。这七大目标是其课程的核心。下面扼要分别予以介绍
一、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
(一)幼儿自我意识发展的特点
自我意识是主体对自己及自己与周围事物关系的认识,尤其是对人我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的强弱直接影响到幼儿的发展。自我意识的发展包括身体和感觉意识的发展,也包括情绪情感的发展。孩子很早就能照镜子,并开始区分自己与别人。但让教师吃惊的是,很多3岁幼儿对身体各部分关系的理解还很肤浅。
对自己的外部形象的认识是值得注意的。有的研究表明,外表吸引人的幼儿和其貌不扬的幼儿相比,前者被认为更富于自信和独立性,而后者则被认为有更多的非社会性行为。即使3岁的孩子,在选择图片时也更倾向于选择漂亮的幼儿。漂亮的幼儿更招人喜欢,容易与他人建立起良好关系;不漂亮的孩子往往受人忽视。这些又反过来影响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
对年龄的意识,在幼儿身上也是较有趣的。理解身体随年龄变化这一点对幼儿来说是较困难的。甚至那些已经有了婴儿小弟弟(小妹妹),并知道小婴儿也会长得和自己一样大的幼儿,仍难理解妈妈和教师从前也是小孩子。幼儿对生命、生长、死亡等概念的理解是逐渐产生的,他们试图用简单的办法来处理这类复杂问题。崐例如,把静息和死亡联系在一起,因而变得害怕睡觉等。
关于性别意识,许多4-5岁幼儿仍然不能完全知道性别的恒常性。2-3岁孩子倾向于把积极方面(如外表漂亮)归于女孩;而把消极方面(如自私、好战)归于男孩。一旦儿童确定了自己的性别,他们会很快学习成人期望的行为和性别角色。
幼儿生活在人与人的关系中,不可避免地会与别人相处,受到他人评价等。因而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情感。幼儿的情感体验也是其自我意识发展的重要方面。长期以来,由于受皮亚杰观点的影响,我们一直认为幼儿是自我中心的,难以从别人角度考虑问题。但近年来有研究表明,3-4岁幼儿已经显示出对成人或同伴的理解和同情。即使经常捣乱的孩子,当看到老师难过时也会主动安静下来。5岁幼儿,还能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二)教育与幼儿自我意识发展
发展幼儿自我意识,是学前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为了较好地做到这一点,需要让幼儿掌握与身体和感觉、情感相关的一些概念和技能。
1.知道身体各部分的名称,区别它们的功能;认识到所有有生命的动物都要进食、排泄这些共同特征。
2.知道不同的人有不同于他人的外表,如肤色,眼睛和高度差异,但同时也具有共同的生理特征。
3.接受这一事实:所有人的能力都是有限的;如大多数人能走、跑,但却不能飞。
4.理解身体的变化:生理现象有始也有终(死亡);睡眠和清醒是两个阶段。
5.有关感觉意识的知识。幼儿需要获得一定的词语,使他们可以讨论嗅觉、味觉、触觉、听觉和视觉,并让他们有具体的感觉体验。
6.了解身体的局限:知道身体会疲劳、生病;认识身体与生理病痛之间的关系,思考对付身体不佳的办法。
7.理解、接受和交谈如“愉快”、“悲伤”、“惊奇”等情绪情感的能力。让幼儿了解、懂得人有时会发怒或发火的事实是重要的。
8.认识情感和社会行为之间的关系。如,有的孩子学会用脚踢让他愤怒的人,这样可以缓解一下他个人的情绪,但很可能会引起报复。
9.在不影响影响别人时,适当发泄紧张情绪。
10.敏感地察觉他人的情绪和需要。
(三)发展自我意识的活动
为了切实发展幼儿的自我意识,柯蒂斯还设计了一些活动。这些活动提出了需要的材料、活动的做法等。下面列举一些供参考。
1.成长
材料:婴儿洗澡用品和其它必需品──爽身粉、毛巾、澡盆、棉花球、尿布等。玩法:(1)邀请一个婴儿和他的父母同来保育学校,并将他们介绍给幼儿。(2)为便于幼儿展开讨论,邀请幼儿的父母参加活动。(3)要求家长与幼儿一起谈论幼儿,并鼓励幼儿提问。(4)婴儿的父母给婴儿洗澡,必要时可换尿布。(5)让幼儿边观看边议论:自己和婴儿有什么不同?自己能做哪些事?比较婴儿和自己的需要有什么不同?
2.我的身体有多大?
材料:一些纸、蜡笔、或者一块水泥地面配上彩色粉笔。玩法:在纸或水泥地上画出躺着的教师或幼儿的身体图,然后让幼儿对图形的轮廓进一步描摹后,说一说身体的不同部分的名称,比较身体各部分的大小,和老师身体轮廓的差异。在描画身体轮廓时,允许幼儿变换不同姿势,如躺下或蜷缩成一团,以此增加活动的兴趣,帮助幼儿把身体大小与姿势联系起来。
3.我喜欢自己的什么地方?
材料:无。玩法:教师谈论身体的某一部分,让幼儿理解为什么我们要知道这些,然后鼓励幼儿描述他们喜欢自己身体的哪一部分?这部分有什么用处?我们如何保护它?使用它?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让幼儿明白:身体是一个整体,其各部分是相互联系的,并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和别人的身体是有区别的。
4.放松运动
材料:无。玩法:教师让幼儿依次识别身体的各个部分,并摆动它们,最后全身充分放松摆动。此后,让幼儿坐下来,安静地体验身体放松的感觉。
5.闻闻罐头瓶里的气味
材料:手帕(要干净),几瓶有气味的罐头,如:花制的(百花香)、果制的(苹果、柠檬)、香料制的(肉桂)、木本制的(松果)。玩法:把幼儿的眼睛蒙起来,让他们闻一闻所有罐头,然后说一说闻到了什么气味?有的孩子可能会鉴别某种罐头的气味。组织幼儿讨论哪种气味好?在些活动前可简单介绍一下鼻子的构造。
6.听我说
材料:无。玩法:教师说出身体的某个部分,让幼儿迅速指出相应部分。如教师说:“摸摸耳朵,再摸摸鼻子”。可以变换口气,说话速度和节奏。此活动可以训练幼儿听力,又可帮助幼儿识别身体的不同部位。
7.照照自己
材料:镜子、装满水的深容器、亮晶晶的银箔等。玩法:告诉幼儿,可以运用不同的方法看到自己。教师先演示,然后让幼儿玩,做各种尝试。如,扮鬼脸或让镜子变形;投块小石头入水使水起波纹后看自己的变化。之后,组织幼儿交谈所看到的影像,自己喜欢哪一个,为什么?但要注意,有些幼儿或许会怕影像,应作妥善处理。
8.跟我学
材料:无。玩法:幼儿轮流担当排头(领头)。领头可以做任何动作或姿势,其他幼儿必须跟着模仿。这一活动的目的在于把听觉与身体意识联系起来。
二、发展幼儿的社会性技能和能力
幼儿的社会性技能是第二个需要考虑的方面。婴儿呱呱坠地,便开始了社会化历程。到3岁时,幼儿已从成人,尤其是父母那里学到了许多技能。然而,许多幼儿不久就发现,在家里学到和学校(幼儿园)里的不一样。
在保育机构中,幼儿通过观察成人的工作,不仅仅能够学会在这样的环境中所需要的社会性技能,这是家庭无法取代的。
幼儿社会技能的获得对其以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这里所说的社会性技能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交往技能
这一方面是指幼儿判断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是否能被接受以及理解行为后果的能力。例如,一个4岁的幼儿若不断地抢同伴的玩具,最终他会认识到,他将导致社会孤立。另一方面,是幼儿对约定俗成的礼仪的认识和运用能力。一个幼儿,他要想参与他人的活动,必须具备以下社会知识:
(1)如何才能获得他人的允许而加入活动。
(2)怎样处理加入活动后碰到的矛盾。
(3)怎样利用一种有效的方法退出活动。
由此可见,幼儿要想和别人处理好关系,一起玩耍,需要一些言语的和非言语的交往技能、知识,懂得大家的规则;否则,他将遭到遗弃、排挤、陷入孤立无援的境地。
那么,成人在幼儿社会性技能的发展上能起什么作用呢?
首先,应根据幼儿的个别差异做好指导工作。由于生理条件、生存环境和言语等许多条件的差异,幼儿在社会交往方面也存在差异。有的幼儿能与别人保持和谐关系,但却不一定喜欢集体活动或长时间地与伙伴一起玩。有的幼儿害怕加入集体活动,或在集体中在表现拘束、紧张、或常遭他人冷漠;有的幼儿喜欢独自或只和熟悉的人一起玩。所以,成人要善于把握幼儿交往的不同特点,与幼儿积极交谈,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感受,创造条件,让幼儿体验与别人共处的乐趣。
其次,为幼儿提供真正相互了解的机会,让幼儿了解彼此的好恶、愿望等。这样,当幼儿需要参与时,更能准确地判断、选择,减少失败的可能性,并在参与后成功地与同伴合作。有研究表明,孤僻的幼儿与比之年龄小的孩子进行一对一的游戏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社会性水平。当他们重新回到自己同龄组中时,社会性技能有明显的发展,尤其是游戏时,这一方法对教师是有意义的。
另外,幼儿关于家庭生活的知识对其参与水平影响较大,因此,帮助他们认识自己的家庭,了解家庭成员不同的生活方式,性格差异,将有效地提高他们在家庭外的社会参与水平。
2.与人合作和解决冲突的技能
幼儿生活在社会关系中,不可能不与人发生冲突;许多事情必须与人共同努力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合作的能力和妥善解决冲突的能力。而一旦幼儿意识到他将成为社会的一员,并且学会了为小组作贡献的技能时,他就要对别人施加一定的影响。由此,他意识到,他的力量不只影响个人,还会影响到他人的生活。他会产生一种驾驭别人的力量感,即别人要听他的指挥。社交能力强并想控制某种场合的幼儿,能扮演领导者和服从者双重角色;而那些自感无能、生活不安定的幼儿通常没有能力去制定或接受别人定下的规则,只会求助于攻击性行为,来达到攻击别人的目的。幼儿想影响别人的欲望不可避免地会导致与他人的冲突,而这并非坏事。按照皮亚杰的观点,与伙伴的冲突是幼儿减少自我中心思维的基本因素。幼儿必须认识到,即使是好朋友,也会存在分歧,而必须协调彼此的观点并进行合作。
大多数3-4岁的幼儿,解决冲突的方法不外乎两种:要么退缩回避;要么挥拳相加。教师要帮助幼儿认识到,解决冲突的办法有多种,使他们懂得友好相处,彼此合作。
(1)帮助幼儿理解限制行为的各种规则以及制定规则的原因。
(2)帮助幼儿认清冲突的原因,并设想另外的替代行为及其结果,讨论一下分享、折衷的重要性和使用暴力、攻击解决冲突的消极性。
(3)使幼儿理解合作概念的意思,小年龄的幼儿需要让他们直接地观察两人或多人一起合作、解决问题、或完成某项任务的有效性。
(4)鼓励幼儿去帮助别人,并从中享受他人给予的服务。
(5)为幼儿提供一个强调合作、关心和分享的学习环境,同时也要让幼儿拥有玩“摔跤”游戏的机会。玩“摔跤”游戏,不仅可以使幼儿了解自己的力量,同时也使幼儿体会合作。
(6)当幼儿发生冲突里,教师要帮助解决。但是,只要有可能,让幼儿自己来解决更好。如果发现幼儿孤立无援,怏怏不乐,则不应视而不见、放任自流,但也不能偏向太多。
3.学会同情、关心和友爱同情,关心和友爱的能力有助于社会性技能的发展。研究表明,同情可建立在对自己价值的信念的基础上。那些感到自己有社交能力并受到尊重的幼儿,要比那些认为自己无足轻重或没有多大成绩的幼儿,更多地显示出同情、关心别人,也更容易受到别人的支援。同情与关心通过模仿形成。所以,应提供一个助人的榜样作示范。幼儿不仅需要观察别人之间的友好、同情,而且也需要孩子们之间表示友好的机会。对幼儿良好的社会性行为,教师应予以表扬,强化。
要培养幼儿对别人的关心和同情,重要的是让他们认识到,真正的同情是一种真情流露。被迫说“对不起”的幼儿,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理解这个词的的含义。当然,对幼儿来说,抽象的概念、如仁慈、爱和残忍等是很难理解的,但在一个鼓励别人慷慨、宽容和关心的环境里,便很容易理解这些抽象概念。
不过,通过一些措施,训练幼儿的道德价值观还是可能的。
下面介绍一种发展幼儿社会性技能的活动。
1.猜猜他是谁
材料:无。玩法:活动开始,教师坐在一组幼儿的中央,先给他们提供一定的线索,如“有个幼儿喜欢玩木偶”猜猜他是谁。幼儿可以依次站在中央,代替教师的角色。这个活动有利于发展幼儿交流技能,促进幼儿的相互了解。
2.三脚同行
材料:围巾或长的绳子。玩法:将合作的重要简单地向幼儿介绍一下,然后,让幼儿两人一伙,并排站成一行,把相邻的两条腿绑在一起。先让幼儿自由地练习行走,由简单到复杂,之后开展小组间的竞赛。当幼儿慢慢移动时,教师可以大声鼓励他们,并和他们一起讨论。认识到没有两人的合作,谁也动弹不了,以此来培养幼儿的合作性。
3.击鼓传包
材料:一个大的容易传递又容易解开的包裹。玩法:幼儿围成一圈。教师把一个小包交给一个幼儿,然后开始传鼓。随着击鼓声,小包在幼儿间依次传递。停止击鼓时,刚好接到小包的幼儿可以打开小包,看看里面装的是什么,然后将小包重新扎好。鼓声一响,再次开始传递。这项活动有利于幼儿遵守规则和自我克制。
4.一起拉
材料:一块大石头,一根长绳子。玩法:告诉幼儿,他们得挪动一块大石头。(这块石头很大,只有大家一起拉,才能挪动它)。然后,把绳子拴在石头上,所有幼儿一起用力,教师在一边给幼儿加油。如果还拉不动,则教师给予帮助。通过此活动,培养幼儿的以下意识:(1)人多力量大;(2)大家合作是重要的;(3)大家必须一齐用力才能拉动巨石。还可能通过讨论,加深幼儿对合作的理解。
5.学习关心和爱
材料:几只弱小的小宠物(兔子、猫等)。玩法:与幼儿一起讨论关于友爱、仁慈、温暖、爱这些的含义。使幼儿知道,对待小动物要仁慈,不要粗鲁。赞扬幼儿温柔的行为。
6.警察游戏
材料:警察的头盔、深色裤子、旧的宽松外衣、蓝衬衫。玩法:选一名幼儿当“警察”,带上头盔,组里的其他幼儿中,一人扮演“失踪”的孩子,一人当男孩父亲,一女孩当母亲。这对父母向警察描述“失踪”的孩子的服饰、头发颜色、外貌等特征。教师可以扮演警察,警察提出一些问题,让“失踪”的小孩说出其父母的姓名、家庭的地址等。幼儿可以轮换上述角色。
三、发展幼儿的文化意识和技能
幼儿在学习社会的同时,也学到了他们自己与周围社会环境、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幼儿学习他所处的社会的文化是早期教育的重要内容。要让幼儿认识到,自己不仅是家庭中的一员,也是社会的一员,他们生活在一个存在多种文化现象的社会中。但是,由于少数民族文化群体的分布极广,多数儿童在不了解城市市民有不同的种族和信仰的情况下长大了。
在单一文化地区工作的比较敏感的教师常常感到,他们无法对幼儿介绍一种多元文化的课程。他们认为,幼儿不可能掌握不同国家的概念或者在一国内的不同文化群体间的关系及其共同点。皮亚杰和威尔(Weil)在1951年发现,6岁以下的幼儿不能讲出“镇”、“州”、“国家”等概念,也不能理解城市与国家在空间上的关系。但有一个很明显的迹象表明,3岁的幼儿已发现皮肤的差异。古德曼(Goodman)在1952年率先指出,幼儿已注意到种族差异,还会产生种族歧视。卡茨(Katz)在1976年也证实了这一点。普什金(Pushkin)通过对伦敦三个地区幼儿的研究发现,在白种孩子对黑种孩子的不友好因素中,相当程度上是由母亲的不友好态度造成的,所以,应该从孩子很小的时候起就开始对其基本的种族和文化态度施加影响,将多文化教育统一到全部课程中去。
幼儿学会把自己看作多元文化社会中的一员要比仅承认当今社会存在许多不同种族复杂得多。因为这包括承认各民族人民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并认识到家庭和朋友的异同。幼儿首先得理解家庭的每个成员在家庭中的地位是不同的,他们都有自己的角色。
幼儿还要向社会学习,认识各种行业。幼儿教育工作者的作用就是要利用社会资料,因地制宜,结合实际地帮助幼儿去认识各种劳动者,如当地的邮递员、清洁工、送奶工、警察等。参观当地商店也有利于幼儿熟悉各种售货员。此外,通过看电视,幼儿会知道许多有关医生、护士、飞行员等各种职业的知识,当然,其理解是有一定限度,教师可以尽可能地邀请不同生活节奏的人们来保育学校,以增加幼儿了解他们的机会。
城镇的幼儿,其生活背景和农村的不同。他们习惯了各种人来人往、车辆噪声、大街、马路、红绿灯。而农村的幼儿则对些感到惊讶。经让幼儿理解城乡生活的差距。
那么,应该怎样来培幼儿的多元文化意识呢?
多元文化教育并不是加在现有课程上的一套活动,它表现为一种观点,而非一门课程。实际上,教师选择什么样的教材,什么样的组织形式,以及家长持什么样的态度等都反映了不同的文化态度。
发展幼儿的文化意识,关键在于教师的态度和技能与有关的知识,教师要如实地评论他自己所处的文化环境,谈论与大社会的关系及对他人的态度等,这将是很受欢迎的。
具体而言,教师应做些什么泥?
1.积极开展能够提高幼儿自我意识和发展其能力、情感的活动。
2.鼓励幼儿讨论他们的生活方式是相似还是不同。这不仅能使幼儿明确他们自己的文化,而且还能引导他们注意其它文化。这种积极的讨论有利于克服对少数民族的偏见。生活在缺少明显文化差异地区的幼儿,在讨论生理差异、家庭大小以及个人经验等方面会受到一定限制,而生活在多元化文化地区的幼儿,却有极好的条件去讨论不同的外貌特征、衣着和语言等等。
3.鼓励幼儿接受别人的不同于自己的观点或感受。有事实表明,幼儿并不像成人想象地那样自私自利。这告诉我们,关于文化意识方面的教育,要比想象的容易些。
4.扩大基本文化课程的设置,包括民族服饰、语言、音乐及食物等。另外,除了传统的节日外,还可向幼儿介绍其他文化地区的节日,如中国的春节等。没有少数民族的地区,向幼儿介绍这些活动也是可行的,尽管这些地区3-4岁幼儿,对这些活动的体验上比不上那些亲眼目睹服装差异,并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能听到各种民族音乐的当地幼儿。
虽然幼儿还不能透彻地体验不同国家和人种的差异,但有许多具体而有意义的方法能使幼儿感受到种种文化的不同。要使幼儿懂理,他是于社会有用的人,必须了解社会文化的不同。
发展幼儿的文化意识可以通过一系列的活动来实现。
1.了解社区生活
努力为幼儿创造与社会紧密联系的每一个机会,让幼儿尽可能多去参观消防站、邮局、保健中心、警察局、牛奶场等。如果不能安排此类活动,可以邀请这些行业的人员来谈谈他们的工作。还可以利用创造性游戏发展幼儿认识社会的能力。
2.了解服装
服装可以很明显地反映不同文化群体最明显的标志。各国的民族传统服装都极有特色。如果没有真的民族服装,可以让幼儿参看照片等。服装的种类很多:褶裙、和服、腰带、夹克、防水短外套、头巾及红毡帽等。
教师可与幼儿讨论这些服装,并指出穿这些服装的季节。如果保育学校中哪类幼儿家长有这类服装,则要劝说他们给幼儿看,然后再讨论一下这些服装有什么不同。
3.了解住房
搜集一些不同住宅的照片,如,楼房、平房、相邻独立的房屋、帐篷、乌篷船、小木房及高架楼阁等。教师可领幼儿讨论自己住的房子和图片上的房屋,由此,可使幼儿了解房子的不同。讨论时,启发幼儿谈谈,为什么各地房子有所不同,将自己特别感兴趣的房子找出来,塑造出模型,或画一画。也可鼓励家长在户外为幼儿造出类似的小木屋或阁楼。
4.欣赏音乐
让幼儿欣赏用不同乐器演奏的各种音乐,可以进一步提高幼儿的文化意识。同时,也使幼儿认识到不同乐器。如风笛、竖琴、曼陀林、各种簧管乐器等。
5.学习烹调
不同文化背景中,烹调的特色不同。虽然保育学校很难烧出这些特色来,但可以让家长带一些现成的、具有他们文化特色的传统菜肴来与幼儿一起分享。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可带一些做菜用的原料来。这样,幼儿可以看看,闻闻未煮熟的菜。向幼儿介绍一些应时的水果和蔬菜,如豆角、甘薯、苹果、桔子、芒果、木瓜、海菜等。与幼儿一起讨论它们的味道和质地有什么不同,问问他们喜欢什么,为什么喜欢等。挑选一些调味品,如豆蔻末、薄荷酱、肉桂、咖喱粉和香菜等,让幼儿闻闻、尝尝。还可以选一些简单易制的食菜谱,让幼儿学习做一做。
6.了解节日
每个国家都有许多节日。节日包含了不同的文化传统。庆祝各种节日,是让幼儿体验文化差异的重要方式。日历上许多日子是应该熟悉的。尤其是一些重大节日,意义价值大,要让幼儿知道。例如,中国的春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正月初一,也指初一之后的几天。这几天,中国人以互送礼物、互相拜年、放鞭炮等来表示庆祝。在伦敦的华人,则是以传统的狂欢游戏形式来庆祝。
中秋节──中国的传统节日,在农历八月十五日。这一天,人们有赏月,吃月饼的习俗,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端午节──中国农历五月初五。人们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古代爱国诗人屈原。在日本,这一天为男孩节,常悬挂鲤鱼旗来庆祝。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