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绘画教育论文 > 正文

幼儿绘画指导中存在的问题与探究

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17 14:23:51

说两句

  导读:幼儿由于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心、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绘画,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使儿童身心得到全面发展,培养儿童创造能力和高尚情操的重要手段。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在创作中发挥潜能,建立自信,享受成功。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点,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不妨与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一、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摒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地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够多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地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曾参与过这样一次活动。春天,万物复苏,有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钟过去,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我又来到二组,场面可热闹啦!孩子们三三两两,有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的,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教师蹲在孩子们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十分钟过去,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活动时,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急待地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

  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了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一组教师的“看到什么画什么”的方式就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她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强调观察,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观察与体会。让幼儿通过对话----同伴对话、师生对话互相交流,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利于绘画过程的实施。

  问题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画画使幼儿的认知、情感等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进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

  教师在开展绘画教学活动时,有几类常见现象。

  现象一:活动多以上课形式进行,过程规范,观察——讲解——作画——评价,似无纰漏。幼儿是否全身心的投入无人理会,只要看到孩子们在安安静静、规规矩矩地作画,教师的欣慰感、成就感溢于言表。殊不知幼儿作画的动机就是出于游戏的愿望,他们看重于画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愉悦。教师只有充分运用游戏的手段,安排幼儿感兴趣的内容,不断变换形式,才能给幼儿的创作活动带来乐趣。

  现象二:组织活动时目的性太强,不善于抓住教育契机。如引导幼儿画一种小动物,教师不应只着重于其外部形态特征、线条的勾画等,更多的要考虑幼儿的情感倾向。1、是否喜欢这种小动物。2、为什么喜欢?3、愿意画它吗?4、你想怎样画。在这个过程中,实施以下情感教育:1、人类和动物是好朋友。2、爱护小动物。3、绘画的兴趣和信心。这是一个绘画过程,也是一个体验过程,如果我们只要求幼儿画好“它”,而不顾及其内心感受,不抓住此类教育契机,往往事倍功半。

  现象三:幼儿正在专心作画,教师按照备课计划,选几幅幼儿完成的作品开始讲评,另一部分幼儿,只好在教师的强令下停笔,可又有谁在看在听呢?有的烦燥不已,有的意犹未尽......教师在对少部分作品评价并给予表扬的同时,严重地打击了大部分孩子的积极性,使他们对绘画的热情降低,对自己的作品丧失信心。我认为这种做法在幼儿绘画指导中应杜绝,否则,艺术教育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

  问题三、不能读懂幼儿的画,作品评价大而化之,影响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究其主要原因,是没有用一颗童心去感悟幼儿的作品。一幅儿童画,就是一个小心灵的探索。现实生活在孩子们的幼小心灵里留下许多美好的印象,形成了他们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使他们获得了大人们所体验不到的生活情趣,他们的画也因此而透露出一股天真浪漫的稚气。

  经常看到教师们以布局是否合理、线条是否流畅、画得象不象、美不美等来评价幼儿的作品,而对于看似一塌糊涂,实则思维独特的画置之不理或予以否定,这简直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一次到美术班看幼儿作画,教师拿出两幅画(图1、图2),说了两句评价的话:“瞧,这画的什么,乱七八糟(图1)”,“这幅画画得不错吧?(图2)”的确,一幅看似精美,一幅难以看懂,但再细一体会,又有了新的看法,一幅在构画技巧及色彩运用上略胜一筹,但无大胆创作的迹象,缺乏想象力;另一幅呢,想象丰富,构图大胆,是幼儿自由表现的结果,这幅画展现了暴风雨将要来临的景象:乌云、东倒西歪的树、大块的黑色......此时,我似乎感受到了孩子作这幅画时烦闷的心情,瞪圆的小眼睛......

  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于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幼儿再创作的欲望,对看不懂的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认为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遵循发展规律。

  幼儿绘画有其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

  二是尊重个体差异。

  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例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三是激励保护的原则。

  幼儿由于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会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心、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另外,教师在辅导幼儿绘画时,绘画的工具、绘画材料也太过局限,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试想,地处三峡库区,大自然赋于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河里的沙石、大树的叶子、山上的草秸、瓶盖、土豆片......都可以用来当作绘画的工具与材料。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合理指导幼儿绘画,激发幼儿想象,鼓励他们大胆地表现,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