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本站原创 2009-11-12 23:10:32
教师应支持幼儿自己的认识和想法,并帮助幼儿认识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独特认识,应相互理解、尊重和接纳。
在周围现实生活的环境中包含了大量的科学信息,幼儿无时无刻不在和它们打交道。但这类环境中的科学的影响也具有自发的、偶然的性质,就要看老师敏锐的教育机智,如何将科学教育有意无意地渗透在活动中,给幼儿形成简单的随机地运用数学的意识。但一提到科学,往往会想到都是一些比较理性的知识,如何使幼儿有探索学习的兴趣呢?我在中班科学活动“影子游戏”中,就尝试将游戏与教学、科学与数学有机地结合,并通过不停追问、反复质疑的方式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探究,不断维持幼儿的学习兴趣,激起幼儿的探究欲望。以下是我的做法和点滴体会。
1、猜猜它(影子)是谁?
老师“我有一个好朋友,我到哪,它到哪,我走它也走、我停它也停,紧紧跟在我身边,猜猜它是谁?”有的说“小猫、小狗…..有的说“手、脚……”“到底是谁呢?”老师有意识地在有阳光的操场上走动,幼儿看到了老师身后的影子,大声说“是影子、是影子”。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幼儿对事物都有很大的好奇和兴趣,但这种好奇是对事物的直接兴趣,往往也是很无意识的,“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纲要》中科学目标还提到“对周围的事物、现象感兴趣,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影子虽然常伴随着我们,但日常生活中幼儿并没有在意到它的存在,而我采用猜谜的方法、并通过有意识的体态动作(在有阳光的操场上走来走去),较好地引起了幼儿对身边最常见、也最容易被忽视的科学现象(影子)的好奇,从而产生认识的兴趣。
2、影子在哪里?
老师“我的影子在哪里呢?”幼儿“在这在这”。
老师“我的影子在什么位置?”(语气强调“位置”)幼儿“在这里”。
老师“到底在什么位置?”“是左边还是右边,是前面还是后面?”(语气放慢)随着老师的站位变化,幼儿七嘴八舌地说“在左边、在右边、在旁边、在前面、在后面”。
老师“你们有影子吗?”幼儿大声说“有”
老师“你们的影子在哪?”有的四下看看;有的指着自己的影子说“在这”;有的说“在我的身后”……
“让你们的影子在身后(旁边、前面)”幼儿跟随老师指令变化着自己身体位置。
<纲要》指出:“幼儿的科学教育是科学启蒙教育,重在激发幼儿的认识兴趣和探究欲望。”活动中我不断追问,促使幼儿开始有意识地关注我身边影子的位置,并在我的选择性问题(是左边还是右边,是前面还是后面?)帮助下,学习运用已有对方位的感知,选择用方位词来表述影子的位置。随即又从“老师的影子”转向对“自己影子”的注意,激起了幼儿对影子的进一步关注。怎样能使幼儿学会运用方位词又不至于枯燥地学说呢?我采用游戏的方式,由“老师做幼儿说”变成“老师说幼儿做”(让你们的影子在身后、旁边、前面),幼儿在游戏中不断改变身体转向来体验影子位置的变化,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再次被调动起来。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