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育探索论文 > 正文

幼小差异分析及衔接对策探索

来源:来自网络 2009-11-12 11:49:43

说两句

  导读:情感以及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从生理,心理两方面入手,让幼儿“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就一定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这对幼儿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要与小学教育相互衔接,而幼小衔接早己引起众多的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的关注。早在“幼儿园与小学的衔接研究”中就通过多方面的调查数据与教育实验的数据分析了学前期主导活动与小学主导活动的差异,认为儿童在未来的学校生活中成功与否取决于其生理和心理等方面的因素。同时,在众多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的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出幼儿初入小学产生不适应的情况是普遍的。这些不适应反映出儿童对于小学在学习、生活,行为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很难立即接受,也反映出儿童入小学之前没有做好入学前的准备;同时还反映出幼儿园与小学的教师和家长具有不同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和教育方法。由此造成了儿童感到疲劳,食欲不振,睡眼不足,心理压力大,体质下降,学业失败率高、课堂违规现象多,学习自信心差,随之而产生厌学,辍学的现象。为此,儿童要为入学做准备,幼儿园和小学要为学前期幼儿做好学习适应性和社会适应性准备,则幼儿入小学后面临的学习适应困难和社会适应困难均可克服。

  对幼儿教师和小学低段教师来说,应当认真依据《纲要》精神,深入分析幼儿园教育与小学教育之间的差异,采取有效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幼小衔接问题。

  一、学习,生活环境及作息时间的差异

  在幼儿园,活动室甚至园内的公共区域都会布置得色彩斑斓,桌摊可以随时移动,有着丰富的游戏材料,有各种活动区域:如表演区,建构区等,各种图书、玩具、可供儿童自由自在地游戏,观察,娱乐,活动的弹性空间很大。而小学,教室布置相对单调,密密麻麻的排满桌椅,几乎没有自由活动的空间,公共区域也只有一些文字语言,如果要活动也只能在过道上简单地活动一下。幼儿期的自由、活泼、自主地学习环境转换成教师激趣、学生探索、主动实践来获取经验的学习环境。同时,从入学时间来看,幼儿园规定的入学时间较为机动灵活,幼儿可以随时入园而不受约束,而小学有严格的入学时间,不能迟到,不能早退;从教学时间来看,幼儿园大班末期每天上课2—3节,每节课35分钟左右,而小学一开始便每天5—6节课,且每节课40分钟,教学时间净增两倍以上;从休息时间来看,幼儿园的休息时间多,如喝水活动、户外活动,午睡活动、游戏活动等,而小学的休息时间相对较少,自由、自主也相对幼儿园受局限和约束。

  二、教师角色与同伴关系的差异

  在幼儿园,教师就像母亲般无微不至地关怀每一位幼儿,无论是幼儿的饮食、睡眠,冷暖,卫生还是学习等都会引起教师的关注,同时幼儿也有许多机会与教师自由地交谈和交流;在小学,教师们固然也会照顾的儿童生活与他们个别交流,但因其学业的影响,教师的主要精力会放在课堂教学,批改作业和班级管理上。在同伴关系上,幼儿入小学时,须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陌生的新同学,原来在幼儿园中一切平等,民主、自由的平行协作的同伴关系在小学的学习中增添了许多竞争的因素。

  三、教学内容、手段和行为规范的差异

  幼儿园教学实行保教结合的原则,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以自由游戏,自主探通过直观形象的教具,引导幼儿积极地运用感官感知事物,自由活泼、轻松愉快地学习和生活,获得体、智、德、美的全面发展。而小学基本的学习和活动形式是上课,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和引导来让学生学习课堂规则、行为规范,大量不熟悉的符号如拼音、汉字、教学符号等。

  四、主体地位的差异

  孩子是学习的主体,其主体地位理应受到关注、尊重、保护。在幼儿园,孩子也要学习,但对他们学习知识和技能还没有严格的任务要求,幼儿处处受到幼儿教师的关怀照顾。在幼儿园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个人要求,在小学不再被重视,幼儿进入小学后,学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是他们必须完成的。语文数学等主要科目的学习量大幅增加,在质的方面也有一系列硬性、统一的规定的要求,并进行相应的评价。因而幼儿入小学后必须学会正确的认识自己,融入集体,产生长大了得意识,以及有别于幼儿园小朋友的心理,进而也有了在家庭,学校争取“主体地位和权利”的要求。与此同时,家长对幼儿的评价也在由幼儿园中对幼儿习惯、身体发展的评价转化为学生学科成绩优劣的评价上来。

  五、家庭期望值与家教行为的差异

  对于刚入园的幼儿,家长总希望孩子能身心健康地成长,而到了学前阶段,无论是儿童的生活起居,还是社会性行为,都受到家长行为和态度的影响。不少家长要求入学之前教幼儿读、写、拼音、背乘法口诀,他们对幼儿游戏不理解,忽视健康教育,不支持儿童的社会交往等;在教育方法,对儿童的学习能力要求过高过急,不了解儿童发展的特点,不善于引导,否定和过多压制儿童的某些兴趣和主动性,不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成长。

  针对以上存在的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为提高幼儿的学习适应和社会适应能力,提出以下对策,为幼儿入小学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

  1、重视“入学准备教育”,为幼儿入小学做好生理和心理准备。

  首先,幼儿园与小学要多方面联系与沟通,互相了解对方的教育教学特点,互相借鉴先进的经验方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减缓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两个学段间的坡度;其次在制订教学计划和选择教材时,应充分考虑到幼儿园与小学之间的衔接,教学的内容要体现连续性、系统性,应与小学教师做好横向交流和教研活动,探讨教学方法及幼小衔接措施,减少彼此重复和脱节现象。同时,每一个教育活动不能拘泥于仅完成教学任务,应把着眼点放在更广阔的范围,在满足幼儿童真、童趣的天性时,应调动一切教育因素,扩大幼儿的知识面,丰富幼儿的词汇量,让幼儿敢说、敢做、动手实践,学会交往,学会合作,耐心倾听,敢于表达,帮助幼儿为入小学做好生理和心理、习惯和学习能力等方面的准备。

  (1)安排角角游戏。如与小孩子玩“老师与学生的游戏”,让孩子在担任老师的过程中体验教学气氛,消除紧张情绪并懂得规则的必要。

  (2)在活动中要善于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帮助、引导孩子分析成败的原因,增强其获胜的信心,并有意识地让幼儿受到挫折教育,锻炼其意志品质。

  (3)注重培养幼儿助人为乐的品质,引导幼儿学会与人交流或与同伴分享喜悦,或倾吐自己的烦恼,并通过与同伴,师长沟通,解决困难。同时,不应给幼儿太重的负担,不要急于求成,积极帮助幼儿体验学习的愉快,使之爱学、会学,从而形成健康的心理。

  (4)开展多种活动,激发幼儿“当个小学生”的愿望。如:通过参观小学的活动.让幼儿与小学生联欢,请上届毕业的小朋友介绍他们入学的学习和生活,搞“大手拉小手”活动,使幼儿从思想上,感情上做好入学准备,消除幼儿入小学前的紧张心理,激发幼儿“当个小学生”的愿望。

  2、改变学习环境,调整作息制度。

  幼儿园要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地社会适应性与学习适应性教育,而不仅于在大班毕业前作一些有针对性训练、延长课时等浅表性的工作,同时开展与小学相关的常规训练:如:让大班幼儿每天背书包上书,书包内装上学习用具,教师给幼儿教授用具的使用方法及功用,帮助幼儿学习整理书包,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等。适当调整作息制度与课程表,与小学接近,每节课时间保持在35—40分钟之间:设立幼小衔接专用教室,改变课桌摆放形式,组织幼儿进行学习,促进幼儿在入学的前作好心理准备,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的坚持性:如训练孩子如何坚持做完每一件事等。

  3、培养幼儿初步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并有遵守规则完成任务的初步能力。

  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应强调规则的重要性,增强幼儿的规则意识,通过各种活动,如:晨间劳动、手工制作等,交给幼儿有一定困难的任务,培养他们遵守规则完成任务的意识,形成应该做的事就必须完成的意识和想方设法完成的能力,同时,在平日的生活中,应提出明确,严格、合理的要求,让孩子学会收拾整理自己的物品,形成生活自理能力,以适应入小学后需要独立完成的课业和独自料理生活的需要。

  4、注重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

  为了培养幼儿的学习适应性,针对幼儿的心理特点和学习状况,应适当增加教学活动中智力游戏的比重,发展幼儿的思维能力。在教学中或让幼儿动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写一写,或让幼儿动口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评一评,或让幼儿动脑记一记,想一想等形式参与活动。如;计算数学注意让幼儿真正理解数的概念,在了解10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上,多让幼儿做口头计算游戏,训练幼儿思维的敏捷性,培养口算、心算能力。语言教学中采用绘画日记来发展幼儿的口语,让幼儿把每天看到,听到、知道的画下来,再讲给成人听。

  5、注重教育内容的序列性、层次性和教育活动的多样性、趣味性。

  在教育活动中,还应注重教育内容的序列性和层次性,使教育内容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如读写活动中的观察分类,先用图形,再用符号,后用汉字,逐步提高幼儿观察、比较、分类的能力,既发展了幼儿的潜能,又为辨认形近的汉字做了必要的准备。同时,在教育活动中,注意强调面向全体,根据幼儿自身的发展特点,注重教育活动形式的多样性和趣味性,以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6、推进小学的基础教育改革。

  小学要深化教育改革,推进素质教育,学习与借鉴学前教育重视环境创设,重视自由游戏,帮助孩于积累各种感性经验的做法。为此,小学应该注意把握对初入学儿童的要求。例如,每节课可以先上35分钟,在一学期内逐渐过渡到40分钟,也可以在40分钟的课内安排5分钟左右的课中趣味活动。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具学具的运用,教学环境的布置都应当体现过渡的精神,比如增加活动课程,把唱、游、体育锻炼,兴趣活动等列入课表:减少教学内容中抽象性的符号和语言,增加具体形象有趣的内容:减少呆板式的上课,增加趣味性和活动性的教学方式:重视教具、学具的使用,减少单调的机械练习,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增加带游戏性质,动手动脑的当堂练习;减少全班性的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方式,增加包括小组和个人的多种活动;注意环境布置的教育性等。这样做,培养了儿童的能力,才能达到既减轻学生的负担,又提高学生效率的目的。

  7、重视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家长在教育中的失误,会对衔接产生不良影响。问题需要幼儿园、小学帮助和正确指导加以解决,学校可通过办家长学校,邀请家长参加学校活动,个别家访,办学校通讯,成立委员会,家庭教育协作小组等多种途径吸引家长配合幼儿园,小学做好衔接教育工作。

  总之,只要我们从幼儿的特点出发,积极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和《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精神,以游戏为幼儿的基本活动,通过各类游戏以及游戏化的教学活动,加强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规则意识,独立意识,在注重培养幼儿听说能力的同时,注重个性。情感以及良好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的培养,从生理,心理两方面入手,让幼儿“学习感兴趣”、“活动能合群”、“生活有条理”,就一定能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幼儿顺利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过渡,这对幼儿一生的学习和生活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成都市双流县实验小学附属幼儿园 胡霞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