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10-19 12:07:15
导读:科研与教研就像是经纬线,相互交织,“科研”要研什么?实际上就是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提出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教研”活动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不断学习先进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教研”讨论的是如何使“科研”成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芷江中路幼儿园具有悠久的科研传统,同时拥有一批高学历、高素质、多种人才组合的教师队伍,多次被评为区教育科研先进单位,《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研究》获得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首届学校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并将研究成果集结成《奇迹,其实它很平凡》一书;《幼儿语言与思维整合教育研究》获得闸北区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一等奖,上海市第六届教育科学研究成果三等奖;《幼儿园亲子活动与家长教育行为的关系研究》获得上海市家庭研究成果三等奖;《多媒体教育手段在幼儿园语言与思维整合教育中应用的研究》获得上海市青年教师教科研成果三等奖……,此外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项目《2——6岁幼儿多元智力整合开发研究》已结题;闸北区教育科学研究项目《培养2——6岁幼儿表达式创造力的研究》、上海市教育发展基金会资助项目《创设适宜的材料超市,提高3—4岁幼儿表达式创造力的研究》、市级立项项目《家园合作开展亲子探索型主题活动的实验研究》正处在实施阶段。作为芷江园的科研组长,面临的挑战就是如何更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聪明才智,使传统得以更好地继承与发扬。
一、会议式研讨、现场式与休闲式研讨结合
幼儿园科研“现场式”的研究类型决定了我们做科研离不开集体的智慧,离不开实践的探索,如何在实践中更大程度地发挥集体的力量,同时更有效地使集体智慧的结晶服务于实践?在不断摸索、反思中我们进行“会议式研讨、现场式、休闲式研讨结合”的尝试,并将这种理念融入科研会议与“讲故事”中。
科研会议是研讨的主要的平台之一,也分会议式与现场式两种形式,其中与课题相关的资料的学习是研讨的主要内容,比如上学期,针对《2——6岁幼儿多元智能整合开发研究》的课题中教师如何评价幼儿多元智能水平的问题,收集了各种测量量表,这引起了教师们的强烈兴趣,大家迫不及待地在自己的身上测试起来,同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对幼儿的观察寻找更加适合的量表。另外,教师们反映她们也想做科研,可苦于缺乏科研方面的理论知识,所以在科研方法、研究报告的撰写方法也是科研会议大家讨论的话题。
我们的科研会议不仅仅局限于在会议室进行的这种会议式研讨,而是力求能在教室里进行,也就是进行现场式研讨。“现场式”的研究更多地是要教师学会观察,学会记录,比如,原先教师们按照自己的理解用本子来记录,有的教师反映来不及记,有的教师觉得记录太杂,事后需要整理,是一种负担,于是园长提供给我们一份瑞吉欧教学中教师的记录表做借鉴,这种记录表是否能运用到实践中,成了我们现场科研会议的一次内容,参加会议的老师进入探索活动室,每个老师“承包”一个小组,进行记录尝试,然后大家就实际操作中的体会展开讨论,最后觉得以表格形式记录清晰明了,更重要的是孩子们之间的互动,教师对孩子是如何回应的一目了然,一致认为这是一种既方便又有效的记录方法,有的教师还结合自己的需要对表格进行修改,使观察记录更好地为日常的工作服务。教师们在现场所做的另一件事就是观摩,就《创设适宜的材料超市提高3—4岁幼儿表达式创造力的研究》这个课题来说,负责实施的老师经常让我帮着出出主意,毕竟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于是利用科研会议的机会组织教师去观摩,这些教师并非全是课题组成员,由于她们在观摩的时候之前没有看过开题报告,所以她们的思路较之课题组成员更开阔,在《创设适宜的材料超市提高3—4岁幼儿表达式创造力的研究》课题刚开始的时候,就组织过一次观摩,然后在下一次科研会议时大家就上一次观摩后的感想进行交流,其中一位老师首先对什么是“材料超市”产生了兴趣,课题组成员进行解答,非课题组成员问,课题组成员答。由于这个课题的成员局限在小、中班,所以大班老师对它有更多的问题,甚至有的老师还对课题中某些方面的可行性产生了疑问,这样就展开了一次激烈的辩论,在辩论中还引出了“什么是成功的课题”的问题。课题如何撰写?有哪些科研方法等这些理论性的知识,以往教师觉得是枯燥的,而现在通过问答,通过辩论,以生动形象的形式展现给教师。
研讨的另一个平台可以说是我园的特色——“讲故事”。一提到“科研”,人们就很自然地联想到做学问,这就拉大了广大一线教师和“科研”之间的距离,觉得做“科研”是领导的事,是学历高的教师的事,实际上,幼儿园做课题最离不开的就是这些一线教师,因为这是幼儿园的课题的研究方法所决定的。在幼儿园做课题研究时,案例研究是最常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建立在教师提供大量的案例基础上的。每到案例收集时,也正是许多教师头疼的时候:“平时我是做了许多,可到关键时候就想不起来了。”怎样才能使案例收集不成为教师的负担呢?实际上教师平时常常把工作中的趣事作为聊天的内容,而这些趣事的主角往往又是孩子们,其中不乏与课题有关的内容,这不正是很好的案例吗?把教师们一笑而过的东西收集起来这将是何等精彩的案例集。于是我园在原有的科研会议之外,增加了“讲故事”。“讲故事”也充分运用多种形式结合,一种是会议式的定时定点的“讲故事”,由三个教研组长轮流主持,事先有一个主题,教师们围绕这个主题讲诸如课题研究中的发生的故事,一次讲故事中,有教师提出在表达式创造力的研究过程中,因为幼儿园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缺乏,所以一提到多种表达,最先想到的就是绘画,马上有小班老师提出不同意见,讲了个她们班级发生的故事,在研究风和树叶的时候,老师问小朋友树叶是什么样子的?有的小朋友蹲下来说这是小树叶;有的笔笔直站立说是瘦瘦的树叶;有的把手臂伸展开说这是长长的树叶。故事讲完后,这位老师还做了总结:“我觉得小班孩子多是动作和语言这些形式的表达。”于是大班老师接着说:“听她这么一说,我也觉得绘画这种表达方式更适合大班。”在生动的故事中教师产生了不同年龄阶段表达式创造力有不同的表现特征的想法。故事的来源有的是教师单独采集的,有的则是集体采集,这样更能抓住故事的有价值的精彩细节,使这个故事更加丰富、饱满。另一种形式是休闲式的讲故事,这种更趋向于聊天,聊天就不需要正襟危坐,休息时,随时随地都可以。聊天要有个起话题的,作为科研负责人有时就要充当这样的角色,把发生在自己班级孩子身上与课题有关的故事或是大家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先讲出来,“讲故事”这种形式本身就营造了一种比较轻松的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下,大家更可能畅所欲言,另外讲故事不需要教师们用理论性言语阐述,这样教师们的参与面更广,主动性也更强。教师们除了是讲述者,同时也是倾听者,时常有些话题需要旁人的“点拨”,讲述者往往会恍然大悟,这样她才会更有印象,下次遇到类似的趣事,笑过之后自己会有更多思考。研讨提供了给教师一个自由地,充分抒发想法,交流经验的平台。
二、有力有度的管理
园长都知道幼儿园的发展离不开科研,但自身与科研工作之间到底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呢?是园长全权负责还是交给下属“自由发挥”?
首先我们要思考问题产生的原因:科研负责分工是否明确、园长本身对科研工作是否真正重视、教师对科研是否具有主动性……,我们觉得科研工作作为学校工作的一部分,当然要受到园长的管理,园长能根据本园目标、计划并结合自身特点,将科研纳入幼儿园整体发展之中,在全园大目标的统领下,科研才能真正服务于教学实践,才能与其他工作相辅相成从而共同发展,另外园长管理也是科研做深做透的有力保证,我园近几年科研发展轨迹充分说明了这点。从郑惠萍园长上任初的科研课题《幼儿语言与思维整合教育研究》到后来的《幼儿园探索型主题活动开发与实施的研究》、《2——6岁幼儿多元智力整合开发研究》、《培养2——6岁幼儿表达式创造力的研究》,直至最近的《创设适宜的材料超市,提高3—4岁幼儿表达式创造力的研究》每一个研究都是建立在以前研究的基础上,或是解决原有研究尝未说清的问题,或是解决研究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此外,园长管理使科研得以统筹安排,总园、分园的科研方向不同,总园主要是自主探索,表达表现,而分园则侧重在家庭教育。
强调园长的重要性,但并不意味着科研全是园长一个人的事,在我园是一种分级管理,科研有专人负责,园长将科研这部分的权利“下放”,比如我们的科研会议,科研负责人不仅要在开学初制定会议的计划,还要主持会议的整个过程,园长参与会议时的角色也只是普通的与会人员,同样要按照会议原定计划参与讨论等,决不干涉会议内容、过程。同时,权利下放使更多的第一线的教师有机会直接参与科研,而且有利于科研信息的及时反馈。但是权利下放并不意味着不管不问,园长站在全园的高度参与科研的选题、与大家一起分享交流信息,从行政给予支持,比如专门规定时间保证科研会议的召开、在经费上对科研亮“绿灯”、设立奖励机制,对参与课题的教师予以不同程度的奖励……。
三、科研与教研有效结合
科研与教研就像是经纬线,相互交织,“科研”要研什么?实际上就是教研活动中教师们提出的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教研”活动很重要的内容就是不断学习先进的科研成果,可以说“教研”讨论的是如何使“科研”成果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另一方面,“教研”谈论的更多的是实践层面上的问题,要使教师们的这些宝贵的实践经验更加系统性,就需要加以提炼,这就是我们幼儿园“科研”首先要关注的内容,也应是我们最为擅长的研究方向,一句话来说就是“科研”归纳、提升“教研”成果。
探索型主题活动是我园的特色之一,在教研会议上,教师们经常就材料的投放提出自己的疑问,比如幼儿只知道用剪刀在纸上剪来剪去怎么办?这么多种类的材料放在一起,教室不就成了垃圾筒了。教研会议上教师的疑问成为我们《创设适宜的材料超市,提高3—4岁幼儿表达式创造力的研究》的源泉。
随着课题的全面展开,研究过程中几乎每天都有新的问题和经验产生,教师们已经不满足于定期举行的科研会议,所以教研会议成为另一个科研阵地。由于课题本身就来自教研中大家的问题,所以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会更有意识地查找与课题有关的资料以供大家学习,同时讨论的主题也会非常自然地与课题联系起来,比如,《2——6岁幼儿多元智力整合开发研究》实施阶段,也正是二期课改逐步展开时期,于是“整合”成了教研会议的热门话题,每次会议中都留有时间让教师就一星期以来实践情况轮流进行介绍,整合什么?如何整合?整合与拼盘的区别?如果课题是科研负责人和园领导闭门造车的结果,那么教师们就不会有那么多共同语言,科研与教研的有效结合一方面使科研成为大家的事,使教师心甘情愿地主动为课题献计献策,另一方面无形中也增加了原本有限的科研会议时间,原来需要等到科研会议上再解决的事在教研会议中就可以解决了。
如今大家已不满足与仅仅提供优质的教育,更要寻求自身的特色,并将这种特色发展成幼儿园的品牌,从特色的定位,摸索发展轨迹,科研始终贯穿其中,对芷江中路幼儿园这样的一所示范园尤其如此。没有最好的科研经验,只有不断需要改进的科研经验,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如何使这些已有经验为我们创建品牌,发展品牌服务,同时品牌自身的建设过程也是科研经验不断提炼的过程,两者互相促进,共同发展,科研不断提升品牌的含金量,最终使芷江中路幼儿园成为真正的名牌。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