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09-09-18 15:22:35
1985年,我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第一代座驾——自行车。
那一年,我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父母亲在欣慰之余,兑现了之前对子女的诺言:弟兄3个人,学校毕业参加工作时,每人一块新手表,一辆新自行车,从此经济独立。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手表和自行车还属于家庭的“四大件”,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基本等同于现在的房子和家庭轿车。所不同的是,在每月工资几十块钱的时代,不仅100多元人民币的售价让很多人望洋兴叹,而且是要凭票供应的。现在回想起来,我不知道当时的父母亲内心里为此承受了怎样的煎熬。
事情的转机出自一个意外。当时,做教师的父亲在完成自身繁重教学任务的同时,应邀利用晚上时间为市里举办的在职干部业余大专班授课,学生中有不少市里的领导。一位副市长当时也在这个班里学习,看到父亲每天要徒步走很远的路去给学生上课,很受感动,特批给父亲一张购车票。由此,我拥有了人生第一辆座驾——永久26自行车。锰钢电镀、大包链、转铃、斜支架,光听听这些简单的描述,再加上车把上那吸引眼球的“永久”铭牌,足以令当时的年轻人半天缓不过神来。按现在的时髦说法,那是绝对的拉风。
严格说,父母也没有完全信守诺言,对子女一视同仁。我的弟弟大学毕业时,已经是上世纪的九十年代。作为家中最小的孩子,弟弟参加工作时,获得的不是自行车,而是一辆价值6000多元的摩托车,当然这是后话。
1995年,我拥有了自己的第二代座驾——摩托车。
1995年,我申请从部队专业到地方工作。当时关于衣食住行中的“行”,最典型的描述是:拽不拽,一脚踹。年轻人彰显自身实力和地位的最好办法,就是“胯下125,手握大哥大”。拥有一辆日本原装进口摩托车,那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考虑到以后的工作单位离家很远,于是,我也加入了当时的摩托军团,拥有了我的第二代座驾——铃木100型摩托车。当时,我们家还住在带大院子的平房,每到周末家庭团聚之时,院子里一排停着五六辆摩托车,好不威风!
当时,所谓先富起来的精英阶层已经开始拥有了让无数国人眼热不已的顶级奢侈消费品——私家车。在和部队战友告别之际,我曾夸下了这样的海口:十年内开着私家车回来看你们。
2005年,私家车成为我的第三代座驾。
2005年1月3日,我把属于自己的本田飞度两厢轿车开回了家。此后的一年间,哥哥和弟弟也先后成了有车一族,彻底告别了“摩托化”时代。虽然弟兄三人工作生活在3个不同的城市,但对于我们而言,亲情的路程不再是距离。
和还在大学读书的儿子在一起闲聊,言及孩子参加工作后,把现在的飞度给已经拥有驾照的儿子用。儿子居然很自负的说看不上,言称要买辆大一点的车,好载着一家去旅游。
也许现在这只是儿子的美好梦想,但我从不怀疑,作为我们的下一代,他应该会拥有更好的座驾,也一定会拥有更好的座驾。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