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09-09-17 17:50:47
中国悠久的历史传承不但给了一众爱美女士无尽的想像空间,更给了我们一些实实在在的美容知识。如今中国美容教主牛尔的一群人物,当年还都是不懂事的小娃娃。也许正是这种物质极度匮乏的刺激,导致他们日后于快速消费美容市场搅的风起云涌。
四五十年代:不爱红妆爱武妆
在这二十年里,人们对于思想意识的看重,远高于对于容貌身材的看重。所以,在当年,想找到一件像样的美容品几乎是不可能的。最好的东西不过是医院开出来的甘油,一到过冬时,简简单单的涂上一层即可。经济实惠,非常方便。但当然,这与日后女人们孜孜以求的美容,是有着天差地远的距离了。
相比之前的30年代,百乐门的交际花们普遍化妆以浓艳为主,通常胭脂涂得较厚,眉毛多是平柔。而在这20年,整个社会风气偏向自然朴实,所以化妆更符合自然原则,腮红被认为华而不实,所以被摒弃。
六七十年代:小荷才露尖尖角腮红成为新宠
这十年,人们的美容意识逐渐复苏,偶尔路过街角巷尾,你会惊讶的发现,有白发苍苍的阿婆,手中正拿着几根细细的丝线,在替客人绞去面部多余的汗毛。
阿婆所做的,是一种最古老传统的美容---绞面。
相传古时候,所有要出嫁的女子,均要到老人面前,请她替自己绞尽少女面孔上细细的汗毛。绞面后,肤色光洁,滑不溜手,是最快捷的美容方法之一。
这一时期,口红与香水消失了。而胭脂却可以出现在文艺汇演中,像经典的样板戏《杜鹃》《海港》,那段时间的“化妆”定义十分狭窄,就是指用胭脂在两颊涂上腮红。腮红成了那段非常时期的宠儿。
八九十年代:朴素与浓妆两条平行线
改革开放初期,两条平行线,一个是将朴素进行到底,一是红艳大浓妆:雪白的脸,粗黑的眉,浓重的眼影,显眼的腮红,油汪汪的大红唇,人人以健康的小麦色皮肤为美,棕色系的化妆色和黑白色服饰成为时尚。妆面讲究生动牢固,为此许多女性纹上重重的眉和重重的眼线。
80年代的女性极力倡导女权解放,华丽且美轮美奂的妆容令她们俨然摆出一副女强人的姿态,仿佛洞察一切的双眸自然少不了浓艳的色彩来衬托。
到了90年代,女孩子会在脸上,脖子上贴上星星点点的小玩意,甚至转移到肩、背、臂、腕、腿部,演绎面靥之风。喜欢艳抹,有棱有角的眉毛与大片艳丽的眼影,让她们变得性格独立而鲜明,却并不妨碍最优雅的色彩绽放在唇间,吐露出万种风情。
二十一世纪:盛世繁华
叛经离道的个性解放时代终于到来了,女性将各式奇怪的色彩涂抹在脸上,朋克族的生活方式逐渐影响追逐新奇的年轻女性。
经过狂热的洗礼,人们渐渐变的理性起来。大家开始慢慢明白,一个人的美丽,不单只是皮肤白或不白这么简单。开始有人关注整体设计,开始有人关注发型的变化,如今的美容市场,更多的人开始追求健康、自然、纯植物,甚至是昂贵的有机护理。
如今的美容市场,无论是大众消费品,还是小众的奢侈消费品都尽可以任君选择。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