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09-09-17 10:14:13
业内人士建议购买那些小学、中学能同时兼顾的“学区房”,这等于可以让自己的子女能在小学、中学阶段都有机会进入名校就读,无疑更为合算。
理财专家认为,对于那些城市中等收入家庭,购置房产几乎是人生最大的一笔开销,只要有生儿育女的打算,学区房因素就成为考虑理财计划时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由于学区房有一定的升值潜力,一旦完成“敲门砖”的使命,今后或出租或转手都是不错的选择。
中国式投资
2005年,上海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徐安琪以徐汇区36个居委会的746户有0-30岁未婚子女的家庭为样本,得出“一对父母把孩子从出生养到30岁需要49万”的结论,这笔费用不包括孕产期的支出以及从孩子孕育到成长过程中父母因孩子误工、减少流动、升迁等自身发展损失的间接经济成本。
当然,这49万也不包括学区房的投入。因为义务教育法修订版是2006年才出台的,之前“免试入学”和“取消重点学校”的条款尚未出台,因此学区房在徐安琪2005年调研时并不是城市家庭必然考虑的因素之一。
今时不同往日。“进不了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进不了好大学;进不了好大学,孩子这辈子就完了。”这句《中国式离婚》里的著名台词,表达了不少中国家长的心声。随之而起的便是为了抢占学区房而拱起的高昂学区房价,学区房占到城市中等收入家庭开支的比例也在不断上升。正如宁波银行公关严晓媚表示的,这几年银行在客户终身理财计划制定时,越来越会在子女教育方面考虑学区房的需求。
学区房在一个家庭的理财计划中究竟扮演怎样的角色?
上海人李先生的故事也许可以说明一些问题。现年33岁的李先生是上海某家国有IT公司中层,年薪26万,收入稳步上升,持有公司股份10万股,他的公积金每月自付1200元,给自己保了万能险,每年交5000元,交15年;李太太29岁,国企员工,年薪4万,收入稳定,公积金每月自付600元。双方父母均有劳保,李先生的儿子13个月。
李先生三口之家每月支出9000元。他们住的是80平方米福利房,目前单位正在办理过户,需再交4万左右。李家有一辆20万的车,还有4万元存款。之所以存款不多,是因为考虑到孩子今后上学问题,李先生在理财专家的建议下于2007年买了一套50平方米的学区房,10年公积金按揭,每月还款2800元。这套房子目前出租,租金1500元/月。除去每月9000元的开支,还要为学区房交1300元的还款(2800元还款-1500元租金)。当然,李先生和妻子的月收入总和超过2万,因此应该每月尚有1万盈余。李先生所在的单位福利房不是学区房,如果他2007年没有买下那套学区房,那么他的资金总额在损失这2年的学区房涨幅同时,还可能要挤破脑袋给儿子弄套学区房,因为现在的学区房紧俏程度远远大于2007年。
现在很多中国城市中等收入家庭具备西方发达国家提倡的理财观念。如“4321家庭理财法则”,即收入的40%用于供房及其他方面的投资,30%用于家庭生活开支,20%用于银行存款以备应急之需,10%购买保险。“80法则”也很盛行,即股票占总资产的合理比重等于80减掉你的年龄再乘以1%。例如,如果你目前30岁,股票投资则应占50%。还有房贷负担“不过三”原则,即每月房贷不宜超过家庭收入的1/3。这是根据银行在发放住房贷款时考虑家庭负担的一个简单的衡量标准。
李先生的学区房投入既没有超过家庭总资产的2/5,每月房贷也没有超过家庭收入的1/3,虽然他的股票投入没有符合“80法则”,鉴于中国股市主要是“政策市”,投资房产是一种资产保值行为,而学区房在解决未来孩子就学问题的同时也给家庭资产带来了一定升值空间。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