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升小 > 最新活动 > 正文

建国60年十大消亡奢侈品

来源:幼教网 2009-09-16 18:02:10

说两句

  奢侈品其实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是供求关系、劳动生产率及文化风俗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普通老百姓心目中奢侈品的变迁,或多或少的反映了我国60年艰辛迂回的发展历程。它们无声的述说着历史,其中的喜与忧,乐与愁留给人们默默地回味。

  缝纫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对它不会感到陌生,它是那一时代部分富裕家庭年轻人结婚彩礼的“标配”。家里有缝纫机甚至能成为一种炫耀的资本。我家的角落里现在仍放着一台缝纫机,但除了母亲,基本上没有人再去摆弄它了。记得母亲回忆说,这台缝纫机当年可是花了很大气力才买到的,先得托熟人跑关系弄到一张票,然后才能到百货公司去买,而弄一张票的气力丝毫不亚于攒足买缝纫机的钱。而今它早已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在超市、商场、百货公司都已难觅它的踪影。随着规模效益、社会分工的加深和技术进步导致的生产效率的提高,都使成衣的成本极大的降低了。我们购买缝纫机,掌握裁剪技术并自己制作衣服的成本提高了;加之人们品牌意识日渐增强,自己做出来的衣服在款式、质量及对潮流的把握上都不及品牌服装厂商。自己做衣服不如买衣服,缝纫机的命运便可想而知了。

  自行车

  可以说谁都不会对它感到陌生,但对自行车的珍视和渴求也许只有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才能深切的体会到。记得我的一位老师曾告诉我,他和他的同学年轻时的理想就是当邮递员,就冲着邮递员有一辆邮局配发的绿色自行车。可见在那个年代人们对自行车是何等的向往,而能骑着自行车穿行于大街小巷是何等的荣耀。一辆自行车竟能对年轻人的职业选择甚至人生轨迹产生如此巨大的影响,可以说自行车在当时人们的心目中已经超出了交通工具的范畴。但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及技术的进步同样将其挤出了奢侈品的队伍。自行车的售价不断降低,加之城市公共交通体系的不断完善与发展,自行车已日趋无用武之地。许多小区甚至可以看到成堆的锈迹斑斑的自行车,它们被遗忘在那里,连同那些老去的记忆任凭岁月的侵蚀。

  轿车(劳斯莱斯等高端品牌除外)

  六十年前,我国还不能生产轿车。三十年前轿车对普通家庭来说就像是天上的月亮,如此的遥不可及。它曾经专属于富豪(政府机关车辆除外),象征财富、地位与身份。如今拥有一辆轿车对于普通人来说已不是梦想,或许人们考虑得更多的已不是何时才能买得起轿车而是需要多长时间来还清车贷。轿车虽仍是大件商品,但恐怕已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奢侈品了。轿车逐渐脱离奢侈品的队伍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国轿车制造业60年艰辛的发展历程。

  手表(这里仅指普通手表,不包括Ω等名表)

  手表也曾经是结婚彩礼的“标配”,与自行车、缝纫机并称为“三转”,三四十年前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记得父亲当年为了给母亲买一块“上海”牌手表,攒了差不多一年的钱。母亲也曾经将其视若珍宝。如今,手表已十分便宜,但年轻一代似乎已不再钟情于她。其实原因很简单,年轻人看时间时一般会首先掏出手机,而不是挽起衬衣的袖子。

  收录机

  收录机是磁带录音机、磁带放音机、收音机、音箱的大杂烩,在三四十年前它的价格就和体积一样,非常的“厚实”。但令人惊讶的是,当时扛着这样一个大家伙走在街上,播放着音乐是十分拉风的,回头率不敢说100%,但至少80%的人会向你投来羡慕的目光。和今天脖子上挂着MP3播放器的年轻人相比,扛着个收录机真不知是种享受还是折磨。

  电视机

  如今提到电视机,纯平、液晶、宽屏、数字之类的词一定会迅速从你的脑际划过,但在三四十年前,别说电视机,就连看电视也是一种奢侈。当时能拥有电视的家庭可谓凤毛麟角。母亲说当时全单位就一台电视机,晚上为丰富职工生活经常搬出来让大家看,虽然屏幕只有21寸,频道也就两三个,但“收视率”却出奇的高,几乎达到了万人空巷的程度。母亲告诉我当时还发生过领导默许职工提前下班看《射雕英雄传》的事,足见人们对电视的狂热。改革开放后,随着电视机相关技术及生产线的大量引进,电视机走过了由限量供应到供不应求再到供过于求的历程。电视机不断的更新换代,不少品牌还远销海外。电视机退出奢侈品名录的过程,其实也是我国家电行业飞速发展的缩影。但在机遇与挑战并存的今天,彩电乃至整个家电行业仍任重而道远。

  个人电脑

  记得我第一次接触电脑是在初中的时候,那时学校的机房里有十几台娇贵的电脑,据说每台都价值数万元。上电脑课的时候我们一般是三四个人挤在一台电脑前面学习“操作”,跟着老师一个一个字母的输入DOS命令,每人练习完一遍后就下课了。直到初中毕业我都搞不清楚电脑是干什么用的,而那些DOS命令更是忘得一干二净。那时电脑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神秘的放在铁皮箱子上的黑白小电视机。对于那时的我来说,电脑确实是种“毫无价值”的奢侈品。如今电脑的普及程度和价格大家都已有目共睹,奢侈品的头衔再也不属于它了。

  照相机

  照相机曾经专属于摄影师,是职业的象征。过去对于一般人,照相是一种奢侈,相机是一种奢望。一般只有过年时全家人才回到照相馆去拍一张黑白的全家福。如今技术的飞速发展已将相机的生产成本极大的压缩,很多摄影爱好者更是跨越胶片时代直接进入数码时代。手持“大炮”已不再是摄影师的特权,“省吃俭用”几个月,你也可以。

  移动电话

  记得八九十年代的香港警匪片里,手持“大哥大”是相当让人羡慕的,一般只有黑社会大哥有一个,黑的,比较类似板砖。那时对于普通人来说,手机是实实在在的奢侈品,就如板砖一样“实在”。即便是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的街头,也难得见到几个拿着手机的人。手机似乎还只停留在影视作品中。如今蓦然回首,你会发现手机已成燎原之势,渗入社会的每一个角落。虽然某些品类的手机价格仍然较高,但绝大多数价格已经相当低廉。手机的平民化之路主要归功于技术的进步。我们不难看出手机产业对技术的依赖程度。对于消费者来说,手机当然是越便宜越好,但对于国内手机生产商来说,掌握核心技术,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似乎比生产尽可能多的廉价手机更为迫切。

  大学生

  不论是对国有企业还是私营企业,四十年前大学生都是名副其实的奢侈品。父亲和母亲当年在同一家国企工作,据他们回忆,当年全厂就只有一名大学生,刚分配到厂里不久就当上了副厂长,是人人仰慕的知识分子。如今且不对大学生的能力多加评价,单数量的增长就足以让大学生沦为“过剩品”。记得有个笑话说“人才市场门口一根电线杆倒了,砸死十个人,九个是大学生,还有一个是研究生”。虽有些戏谑,但却不甚夸张。加之大学教育与社会需求不同程度的脱节,大学生就业难、失业已不足为奇。

  60年是我国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但它既不是终点也不是顶点。今后要走的路还很长,或许还将更曲折更坎坷,但我们应该坚信我们今天所做的正是下一个辉煌60年的开始。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