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09-09-10 14:47:02
从“四指膘”到不占油——从饮食看60年国人的生活变迁
自古就有“民以食为天”这句老话,由此可见饮食对于人们的重要性。饮食文化,可以说是时代的一面镜子。小餐桌最能体现出大发展。从五六十年代的匆忙果腹,到票证年代的有啥吃啥、九十年代吃啥有啥,继而到今天要吃出品味、吃出健康;从烟熏火燎的大锅饭,到人手一个的铝制饭盒,从不做饭只能吃方便面,到一个外卖电话就能满足一家人的不同口味……百姓的餐桌和就餐方式发生了太多的改变。
头30年,人们用胃吃饭,填满就好;后20年,人们用舌头吃饭讲究味道;近10年,人们用心吃饭,注意健康。
最近更新时在发表文章下面,多了一个“金士顿记忆拼图”活动,分享60年回忆的选项,最近也常看一些相关回忆的文章。做为一个70后,且热爱美食的一员,今天从饮食的角度来做一个回忆比较。看看下面讲述,不同时代的饮食记录,这一点足以感觉现在生活的美好。
建国60年,三位“老北京”聊起了他们有关吃的经典记忆。从“有得吃就不错了”到吃得丰富,再到吃得健康,老百姓都从饭碗里吃玩了新的讲究——从“四指膘”不占油。
油水足是硬道理 买肉要买“四指膘”
见证人:陈重68岁
从建国到70年代中期,关于吃,我们深刻的记忆就是买主肉。
进了腊月,日子稍微过得去的家庭都开始琢磨买肉。那会儿,人们喜欢用“几指膘”来衡量肉的好坏——纯肥肉部位即膘的厚度要用手指的宽度来丈量,像二指膘、三指膘、四指膘……最肥的叫一巴掌膘,就数它最贵,但这样的肉市场上少之又少。所以,四指膘的猪肉总是最受欢迎。有那膘口的猪,少说也得有个二三百斤重。
还记得1954年的腊月,父母都要上班,就叫我拿着肉票去买四指膘的肉。买肉时,我特意用手指去丈量过,肉上的肥膘是够四指的。但我买回来后,父亲却说不够四指膘,让我特别委屈。后来我才想明白,我那时小小的手怎么能和父亲那粗大的手指相比!在父亲看来,我买回的是“根本没人要的两指膘,那猪顶多养了四个月”。
不过,那猪肉炖酸菜还没出锅,我和弟弟早已围站在锅前,大口大口的吸着锅里冒出来的香气,感觉自己幸福极了。终于,我们可以拿起筷子将刚出锅的冒着热气的肥猪肉一口放进嘴里了。刹那间,香的我和弟弟差点抱着头在地上打滚儿。那真是刻骨铭心的香!我觉得什么好吃的都比不过口里的这块肥猪肉!
当然,这肥嫩嫩、香喷喷的分猪肉一年顶多就吃上这一回。那时,猪肉的供应时间也就是年前的几天,那可是全年的油水。所以,母亲还会留下一些肥膘子炼出两缸子荤油,留着日后炒菜吃。炼油剩下的油梭子,母亲会拿来给我和弟弟解馋,那种脆生生的香劲儿,我至今记忆犹新。
现在,我闺女、外孙都不懂什么是四指膘了,更不会理解我对它的钟爱。但在那个物资匮乏的年代,家里全年的食物只有米饭、棒子面和萝卜、白菜,连白面都吃不上几回,如果谁家炖上二斤肥肉,那真是香透半条街。
下馆子心里美 结婚选在肯德基
见证人:林辰43岁
1980年,第一次上悦宾饭馆,我记得很清楚。那时它开张不久,正在念高中的我在报纸上看到了这则消息,于是在期末考试得了高分后,便央求父亲带着我去排队尝鲜。
在那个下着雪的冬夜,我们一家三口足足等了两个小时,才终于挤在悦宾饭店的一个角落里,点了三菜一汤——锅烧鸭、鱼香肉丝、扒白菜和鸭架豆腐汤。父亲因为高兴,还特意要了一瓶三毛九分钱的啤酒。
从没吃过这么好吃的菜!当时,我们三个吃的满嘴是油、笑容满面,杯碗碟堆了一桌子。而这顿饭花费了不到四块钱,在当时,相当于我家四天的伙食费。
在那顿饭以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我在家里吃饭都没有胃口。因为冬天的北京,桌上的主角永远是大白菜、萝卜和土豆。好在母亲会变着花样做,每周家里还能吃上两回鸡蛋,一回猪肉。那时,北京的饭馆远不像今天这样多,餐馆里的菜色也是少得可怜,不是每家都能做出锅烧鸭、扒白菜这样的美味。
直到80年代末,我们参加了工作,才有实力偶尔带着家人“下馆子”。比如肯德基刚一开张我就带着家人去“开了洋荤”。当时,我点了份套餐,包括原味鸡、土豆泥、面包、蔬菜沙拉和可乐,觉得很好吃,一共花了八元钱。而一直对马克西姆望而却步的市民,尤其是青少年,当时都将吃肯德基作为时尚。甚至有人选在肯德基举办婚礼,完事后还将包装盒带回家,摆在客厅的显眼处作纪念。
90年代,我的收入提高了,像马克西姆、老莫这样的高档西餐厅,我都敢带着家人去光顾了,这在头些年我连想也不敢想。但这时,北京饭店多了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下馆子了,而且讲究要好吃的好、吃得精细。
绿色有机无公害 吃遍百味吃健康
见证人:姜华36岁
2001年申奥成功后,北京成为了全国乃至全世界美食的集散地。目前,北京已有四万多个餐饮门店,无论大街小巷,每走几步就会碰上一个餐馆。但让人发愁的是,川菜、湘菜、粤菜、鲁菜、泰餐、法餐、日本料理、韩国烧烤、意大利比萨……各式美食摆在眼前,却不知道该吃哪家。
因为在一家美食网站工作,我认识了很多像我一样将吃看成头等大事的食客。通过聊天,我发现如今说“北京吃全国”“世界吃北京”一点也不为过。但因为吃的太好,很多人都患上了“富贵病”,所以,绿色、营养、均衡的饮食理念也越来越深入人心。
什么食品能防衰老,怎样搭配最有营养,都成了食客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很多食客还会在网上交流用餐心得,诸如,哪家饭店的柴鸡最地道、哪家的食材是无公害产品、哪家的口味适宜绝对没放味精……就连一块六寸大的比萨含有多少热量、一串烤鱿鱼含有多少胆固醇,都被他们算得清清楚楚。另外,粮食要吃当年的,鸡鸭鱼肉要选欢蹦乱跳的……食客们挑剔的目光也越来越多地落在鲜货上,而非价格上。
为了让百姓吃得更健康,政府也派人挨家挨户的发放了限量的油壶和盐勺,普及科学的饮食观念。这不,我妈和我媳妇现在每天都严格按油壶和盐勺的刻度来炒菜,我们一家人的血压和血脂都控制得很好。
60年北京吃出的第一
全国最大的菜市场开张 时间:1976年3月
崇文门菜市场开张,面积约为1700平米,是当时全国最大的菜市场。
第一家个体饭馆破冰 时间:1980年9月30日
北京第一家个体饭馆“悦宾饭馆”在翠花胡同开业。到1985年,北京的餐馆数量已经过万。
全国第一家超市开业 时间:1983年1月3日
我国第一家超级市场在海淀区开业,它只出售蔬菜和肉食,菜价比普通市场要贵5%左右。很多北京人只是好奇的进去转一圈,然后吐着舌头出去。
首家中外合资餐厅驻京 时间:1983年9月26日
崇文门西大街2号,马克西姆法式餐厅正式营业。这是中国第一家中外合资的餐厅,但人均200元的消费,让月收入几十元的国人只好望洋兴叹。
肯德基在前门落脚 时间:1987年11月12日
肯德基在前门开了它在中国的第一家餐厅,这标志着平民化西餐的到来。此后,1992年,王府井的麦当劳餐厅开张,它也是当时全球面积最大的麦当劳餐厅。
餐饮业增速全国 第一时间:2004年
商务部发布的上半年餐饮市场分析显示,北京餐饮业的零售额为86.5亿元,同比增长了60.6%,增速为全国最高。
果品种类全国数 第一时间:2009年
北京的果品栽培种类已达到3000多种,其中杏有160多种,桃有240多种,苹果有800多种……每天品尝一种北京水果,需要花上十年才能品完还不重样。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