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8-24 20:22:52
导读:发展的空间,教学即是游戏的创生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游戏的良性发展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分不开。这样教师不再是文本内容的传递者,而是与幼儿同时成为重要的游戏开发者,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我的游戏我做主”的快乐与自主。
问题的提出:
我们在不断的理解、学习、贯彻《纲要》的精神中对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也在不断吸收新的思想,新的观念,但在具体操作中,教师却往往是游戏的设计者。从主题、材料到规则,教师都精心策划、准备,幼儿只是服从者,整学期都玩着一成不变的几个游戏,教师经常面对着孩子玩到最后无兴趣,出现“人去楼空”的现象。那么,如何转变观念,将《纲要》思想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又怎样将教师的行为落实到孩子的发展上?本学期进行了一些尝试,现就“医院”这一游戏做一个案例分析。
一、“中医院”游戏的萌发
游戏与主题活动的融合,已成为当今幼儿园教育研究的一个热门话题。作为一线的幼儿教师,我们也正尝试向这个方面努力。在平时的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中,我们发现,一个游戏往往可以生发出一个主题活动,反之,从一个主题活动中又可生成一个游戏,我班的“医院”游戏就是在“有用的植物”的主题活动中生成的。当孩子们发现了植物的药用价值后认识了一些中草药,随之,教师带领幼儿参观了中药店,然后,幼儿提出了开中药店的游戏想法,但经过讨论发现:单纯的买卖中药没有意思,于是大家再三商量,最后制定了开中医院的游戏方案。就这样,我班开设了“中医院”的游戏。
二、“中医院”游戏的发展
虽然我们开设的是“中医院”游戏,但如今,此游戏已发展到了健康服务站,下面简单介绍我班此游戏是如何发展起来的:
第一阶段:明光中医院
游戏现状:当孩子提出游戏的需求时,教师给孩子提供了一块区域,他们讨论出医院有三个部门:挂号室、诊室、和药房,并分别准备了游戏所需材料,有的做药袋,有的设计医院的标记、有的找材料,有的做材料(电脑、药、火炉、称等),还进行了开业典礼,游戏开始后的一个星期,幼儿还能坚守在医院里,偶尔有病人来时要请他们坐下,简单的问话便给他们打针或开药,没有病人就互相之间摆弄游戏材料,或聊天或打闹,当老师提示他们可以上门服务时,他们就来回不停地在各游戏区域内跑,有的人不愿意去看病,有的人就趁机哄闹起来,当老师发现并进行制止后,玩医院游戏的人逐渐变少了,由五个人变成了三个人,三个变成两个,两个人变成一个,往往只有医生没有病人,到最后连医生也没有了。
教师的反思与指导:“中医院”的游戏是幼儿自己提出,一致认可的,对它的喜爱程度和关注一定不会低,但从观察来看却并不是我所想象的,医院里冷冷清清,医生护士无所事事,即使有病人来看病,也就是简单的打打针,吃吃药,游戏和的真医院有什么不同呢?怎样体现“中医院”的特色,在孩子们的游戏中一点也看不出来,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经过反思得知:幼儿的角色游戏是他们生活经验和体验的反映,此游戏虽然是他们感兴趣的,但幼儿缺乏看中医这样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所以不会使用游戏材料,在游戏中不知该做什么,当他们不能满足模仿成人工作的愿望时,自然吸引不了病人,使得医生要么无所事事,要么喊叫哄闹,于是我决定将游戏取消,但从孩子们的眼神和惊叹中可以看出他们是多么不舍,因为这个游戏从提议到准备幼儿也花了很多心思。那怎样让游戏延续并很好地发展下去呢?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讨论,正和幼儿在谈论时,一幼儿突然叫了起来:“老师,我的牙要掉了。”这一叫声让很多孩子有了主意:“老师,我们把中医院改成牙科医院吧。”大家七嘴八舌的说开了:我拔过牙的;我补过牙的,医生要用镊子的,还有一个机器,没有机器怎么办?我们不要机器,用别的方法代替。孩子们积极地争论着,游戏的欲望可想而知。于是,牙科医院的游戏确立了。这一阶段的游戏虽然不成功,但孩子们主动性还是发挥的比较充分,也正是出现了这样的状况才提醒我们在帮助幼儿确立游戏的主题时应考虑到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
第二阶段:牙科医院
游戏现状:确立新游戏后,幼儿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换环境和材料,他们经过讨论和分工,有的设计牙科医院的标记,有的寻找一些替代物,找不到的动手自己做,有棉花棒、吸管、漱口杯子、消炎药、盘子、镊子还有戴在头上的探照灯。原来冷清的医院一下子变得火暴起来,孩子们常常为当医生而产生争执,看牙的人也络绎不绝。虽然游戏材料并不丰富,但幼儿模仿的还真象有那么一回事,穿上医生的工作服,戴着自制的探照灯,让病人做下来询问他的牙怎么了,然后用棉花棒给吸管做消毒的样子,再让病人张大嘴,假装看一看,碰一碰晃动的牙,接着就学医生的模样说,你的牙没关系,你在换牙,可以拔,也可以不拔,它会自己掉的,但是要是发现新牙已经长出来旧牙没掉就一定要来医院拔,好就这样,注意观察自己的牙就行了。病人也装出难过样,无可奈何地走了。
教师的反思与指导:幼儿正处于换牙期,是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就会有丰富的经验和真实的感受,从幼儿游戏的状态来看幼儿是投入的,积极的,快乐的。他们用游戏的形式再现了自己的生活片段,扮演了一次小大人,但游戏并不仅仅是为了娱乐,在游戏中,幼儿一方面表现、运用、和整理自己已有的经验,另一方面他们也需要新的经验来扩展游戏情节和内容。于是,我又带领大家讨论:“牙科医院除了补牙、拔牙,还有哪些服务项目呢?这些项目怎样让大家知道呢?”经过讨论和调查、参观活动,幼儿对牙科医院有了新的认识,增加了装牙、洗牙,矫正牙齿的服务项目并且用图画的方式表现出来,张贴在了挂号处,同时还制作了一些护牙健齿的宣传画张贴在墙面上,从而增添了游戏环境的丰富性。这一游戏反映了游戏发展的自然性,体现了幼儿参与的自主性,同时也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幼儿想玩好这个游戏就会主动地探索有关牙的秘密,在游戏中增强幼儿爱牙护牙的意识,在游戏中将自己获得的经验与同伴分享。
第三阶段:健康服务站
游戏现状:玩了牙科医院游戏,幼儿有点厌倦,有时不停地摆弄材料,使材料损坏,要么缺少病人,到处拉人,影响其它游戏,要么就去观望其他游戏,游戏的规则意识和坚持性减弱了,我想只有更新游戏内容才能吸引幼儿,于是我又组织幼儿讨论,扩大医院的服务范围:除了牙病,如果有其他病怎么办?如果没有病可不可以去医院呢?去医院做什么呢?让这些问题去激发幼儿再次游戏的兴趣。在上一个游戏经验的基础上,幼儿用图形的方式表现了服务的项目,保留了牙科,增添了眼科、药房、专家咨询、健身房等。还为游戏设计了流程图,告诉前来看病咨询的顾客先做什么然后做什么最后做什么。医院的每个墙面都张贴了怎样让自己健康的宣传画,有营养食谱、健身运动、健康卫生行为,让幼儿从环境中学到了健康的相关知识。等到再次游戏时,兴趣又被调动了起来,觉得有事可做了,而且规则意识更明确,不同的服务项目交替着进行着,有的给顾客查视力、配眼镜;有的给顾客量血压、验血;有的陪顾客做健身;有的给顾客讲解健康知识。
教师的反思与指导: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很重要的,但是简单的说教并不能引起幼儿的关注,而游戏则是他们最喜欢也是做容易接受的一种方式,因为游戏的需要,他们会发现哪些事情是有益身体健康的并且会尝试去做一做,哪些食物是有益健康的不能随便浪费,哪些卫生习惯要养成是对身体健康有用的就要努力改正不良的卫生习惯,虽然那只是游戏,但幼儿在游戏中潜移默化的接受了教育。规则对游戏的开展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规则意识的培养也是多途径的,在这一阶段的游戏中,幼儿学会了用图示的方式,提示每个顾客怎样接受服务,使得整个游戏显得井然有序,这样规则是幼儿能看得懂,能被接受的。
三、反思与评析:
游戏的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充分感受“我的游戏我做主”的快乐与自主
从上面的案例分析和反思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学活动为游戏的发展提供发展的空间,教学即是游戏的创生过程。在此过程中,幼儿游戏的良性发展和教师的有效指导分不开。这样教师不再是文本内容的传递者,而是与幼儿同时成为重要的游戏开发者,教师的有效指导让幼儿真正成为游戏的主人,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了“我的游戏我做主”的快乐与自主。
首先,在游戏环境的创设上,教师更多地把空间留给孩子。要深切地体验一个场所,就得与这个场所亲密结合,所以,游戏环境的创设对于幼儿游戏活动的开展非常重要。在上面的“中医院”发展过程中,幼儿完全是自由的,游戏的环境创设完全是开放的。从游戏所用标志设计、材料找寻、道具制作更多地调动了幼儿的积极主观能动性,教师在幼儿的游戏环境创设过程中,不是领导者,也不是权威,而是幼儿的合作者和支持者。她的主要任务是鼓励和引导幼儿构思,协助他们创作,并未因此去支配幼儿或干预他们的决定,更不是教幼儿如何做或代替他们做,完全尊重幼儿的需要,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幼儿,而是与幼儿建立民主、平等、轻松、愉快的师生关系。环境与其间活动的人群构成了一个静态与动态、物质与精神交织在一起的儿童游戏活动环境。
其次,游戏活动内容根据儿童生活经验及时调整是非常必要的。真正属于幼儿的游戏不仅要关注游戏的物质准备,更应该强调幼儿的社会经验,即游戏应该不仅反映幼儿的经验,也要形成经验。因此,游戏的内容应符合幼儿的生活经验,是幼儿最近发展区内的经验,满足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真正起到增加和形成幼儿经验的作用。所以,游戏内容如不切合幼儿的生活经验就应及时作出调整。因此,教师在指导幼儿游戏时,不仅要观察游戏情节的展开,也要关注幼儿的技能。幼儿之所以对游戏失去兴趣,可能是因为没有更多的能够刺激他们去探究的材料,也有可能是缺乏相应的经验和技能。在以上案例中,“中医院”游戏是孩子们喜爱的活动,它不仅要求孩子有一定的经验,还需要有一定的技能。幼儿缺乏看中医这样的生活经验和体验,所以不会使用游戏材料,在游戏中无所适从,此时,教师必须对游戏内容做出必要的调整才能让游戏延续并发展下去。
第三,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将外部与内部干预结合运用。在游戏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明确自己的身份,明确自己在游戏中的角色定位,要放弃权威,退到游戏的后台,做孩子们自主游戏的旁观者、被领导者和参谋者。当然也不能放纵游戏,让孩子们想干吗就干吗。教育者的教育目的是让孩子们健康的发展,游戏作为一种教育载体,教师也必须掌握好指导的尺度,所以教师在游戏中的隐性角色是孩子们游戏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因此,教师在游戏过程中要将外部和内部、显性和隐性干预相结合。一方面,在游戏过程中,应做幼儿游戏的旁观者和支持者。当孩子们在寻找游戏材料,创造游戏主题时,教师要相信孩子们的创造潜能,让孩子们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考虑。不管孩子们想出来的游戏多么的幼稚或游戏主题的选择多么的盲目,教师就是应该放手,让孩子们去体验快乐、体验失败,教师应作为旁观者通过不断观察,深入、真实地了解游戏过程中各种现象,这就为教师给幼儿提供怎样的材料,准备怎样的知识经验提供线索,使教师能更好做幼儿游戏的支持者;另一方面,教师也应成为幼儿游戏的合作者和参与者。陶行知先生说过:教师要“变成孩子”,与孩子共享欢乐。教师的童心、游戏心会使幼儿倍感亲切、自然、融洽,从而营造宽松和谐的游戏氛围。以合作的身份参与游戏也有助于教师更深入细致地了解幼儿,更有目的地施加教育影响。因此,教师应作为幼儿的合作伙伴和游戏的参与者,以平等的身份与幼儿共同游戏,共享快乐。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