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家庭教育 > 语言表达 > 正文

呵护小天使的心理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8-23 20:55:49

说两句

  导读:我们都知道,现在越来越强调要给宝宝吃母奶。然而,吃母奶却不单纯是一个营养的问题,更深层的问题是心理保健。

  人的一生都存在心理现象。也就是说,从出生到生命的终点,我们的人生过程就是心理发展的过程。不要小瞧了婴幼儿,他们的各种心理活动如注意、记忆、想象、思维、情绪、意志等都处在萌芽阶段,并且发展迅速。因此,作为父母,不仅要关心宝宝的衣食住行,更应该关注小天使的心理健康哟!

  “醉翁”之意不仅在奶

  满月内的宝宝叫新生儿,一周岁以内的宝宝叫婴儿,被称作“吃奶的孩子”。你能想到吗?宝宝吃奶也有心理健康的问题呢

  我们都知道,现在越来越强调要给宝宝吃母奶。然而,吃母奶却不单纯是一个营养的问题,更深层的问题是心理保健。请先让我们看一个历史教训:国外一家育婴院,由于保育人员少,给宝宝喂奶忙不过来,于是他们突发奇想,竟然采取自动化喂奶的方法,一按电钮就往孩子嘴里灌奶。结果保育员够用了,可是,大多数孩子的情绪却日益变得很坏,患病率和死亡率也增高了。后来保育院发现了问题所在,改变了做法,在增加人手的情况下,规定保育员必须抱起孩子,让小宝宝自由自在地吃奶,同时还规定保育员每天都要给每个宝宝抱起来逗着玩玩。这样一来,情况很快有了改观。

  A妈妈和B妈妈的差别

  有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即使是同样吃母奶的宝宝,由于母亲对宝宝的态度不同,宝宝的身体和心理发育也不同。

  A妈妈是这样给宝宝喂奶的:她把给宝宝喂奶当成任务,宝宝吃奶时,她自己想别的,忙别的。实际上,这样喂奶,宝宝的心理需求远远没有得到满足。

  B妈妈呢,她把孩子抱在怀里,孩子一边吃奶,她一边用慈爱的目光望着宝宝微笑,一只手轻轻拍着和抚摸着宝宝,同时还跟宝宝说着话。

  两个宝宝同样吃到母奶,而B妈妈的宝宝不仅吃了奶,而且还得到了许多其他心理需求——母爱、触摸和安全感。因此,B妈妈的宝宝发育比A妈妈的宝宝更好。因为,B妈妈的喂养充满了爱心,跟小宝宝有更多身体、语言和心理上的沟通,这样有利于宝宝健康情绪的发展。

  哺乳习惯学问多

  婴儿的哺乳真的那么重要吗?是的。甚至有专家研究称,除先天因素外,一个成人良好的习惯、有规律的生活方式,都与婴儿时期的喂奶习惯有关呢

  给宝宝喂奶抱与不抱,大不一样,多抱孩子对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也有重要意义。孩子一旦被抱起来,视野就会豁然开阔,绚丽多姿的外界信息就会大量映入眼帘,这对促进孩子的智力发展大有好处。还有,婴儿从六个月起到一周岁,是心理活动急剧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建立“母子联结”的关键时期,如果这个时期能让孩子多和母亲接触,孩子容易培养良好的情绪;反之,如果孩子长期得不到母爱,往往会夜惊、拒食、消化系统功能紊乱,甚至造成发育缓慢。

  断奶,妙在不知不觉中

  对宝宝来说,断奶可是件大得不得了的事情。绝大多数宝宝都不情愿断奶。因此,在这种时候,做父母的一不留神,就会在断奶问题上伤了宝宝的“心”。

  C妈妈给宝宝断奶时,第一次断奶没有成功;隔一段时间又断一次奶,还是没有成功。就这样,连续断了几次奶,才总算了断了这段母乳缘。

  D妈妈呢,为了能够干脆利索地做到彻底断奶,采取与宝宝暂时隔离的办法。

  E妈妈则采取往乳头上抹辣椒面的办法,好歹给宝宝断了奶。

  F妈妈比较细心,她为给宝宝断奶,还专门列了个计划,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在不知不觉中成功地给宝宝断了奶。

  以上四位妈妈的做法,你认为谁的做法最好呢?聪明的父母一看就明白,前三位妈妈的做法都有问题,只有F妈妈的做法才是最好的。原因很简单,前三位妈妈的做法会对宝宝的心理造成不良情绪刺激和精神刺激,对孩子心理健康不利,容易造成孩子情绪不稳,大哭大闹,或者夜惊、拒食,甚至为以后患神经症埋下种子。

  因此,母亲为宝宝断奶,要像F妈妈那样,有计划,慢慢来,不要搞突然袭击。在宝宝长到6个月左右,就应该陆续添加辅食,及至断奶前的几个月里,应该逐渐引导孩子多吃辅食,甚至是成人食物,如稀粥、蛋糕等,达到吃饭为主、哺乳为辅的状态,这样就使断奶大问题水到渠成,不会给孩子留下过多负性情绪刺激。

  对这样的“游戏”说不

  很多人喜欢小孩的方式让人担忧,因为他们以让孩子感到害怕为乐趣。他们做出令人害怕的表情,对孩子大声恐吓:“大老猫来了!”“大狗来咬Baby了!”当孩子被吓得老实了,不敢动了,他们才感到很好玩。其实,这样跟孩子进行“游戏”,对孩子心理健康是十分不利的。

  试验揭示的道理

  行为主义心理学派创始人华生曾做过这样一个实验:当孩子正在与小猫玩的时候,突然惊吓他一下;当他再与一小猫玩的时候,再突然惊吓他一下,如此反复多次,以后这个孩子见猫就怕,甚至见到带毛的东西都怕,而且几乎终生在心理上留下痕迹。

  告诉你,孩子真的很怕

  对以上那种成人的游戏,孩子是不是也觉得好玩呢?不!他们真的很害,怕,甚至为此受到惊吓。这些恐惧感对孩子的个性形成和发展都有很大的影响。孩子与生俱来的惧怕很少,更多的恐惧感都是后天学来的。例如,从未见过狗的幼儿并不怕狗,如果大人说狗会咬人,或者他被狗叫吓了一跳,孩子就会怕狗,而且由于孩子的大脑发育不全,以后这些恐惧感还会“泛化”,长大后见到类似狗的动物都会害怕。

  许多孩子怕鼠、怕蛇、怕雷或怕黑暗等,大多是在有意无意间跟成人习得的结果。如果孩子从小怕这怕那,谨小慎微,就会造成人格缺陷,影响心理发展。所以,父母以及其他成人千万不要吓唬孩子,否则是不利于儿童心理卫生的。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