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育探索论文 > 正文

建立以教师合作探究为途径的教研模式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8-19 08:49:54

说两句

  导读:所谓主题性就是定时间定主题内容的开展教研活动。我们将每周四中午的12:00——2:00作为主题性教研活动的时间。

  如果说,“教师是研究者,教室是研究室,幼儿园是研究中心。”那么,我们的教研组就是一个研究小组。研究的最终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更好地贯彻《纲要》的教育理念与精神,对幼儿实施高素质的教育。两年前,我们教研组正式成立。教研组内四位成员,均具有专业学历,其中有2位已取得大专文凭。每位教师是各有所长,各有千秋,既有老教师丰富的经验,也有刚毕业参加工作的年轻新教师及园内骨干教师的专业与干劲。在教师们的努力下,我们的教研工作开展了,但是开展的过程中发现存在以下的问题:

  1、时间上的限制。作为我们农村幼儿园,缺少了保育员,使得教师的工作

  量加重了许多,在组织好教育教学活动的同时,又要做好幼儿保育方面的工作,如:分饭、管午睡等等,使得我们没有更多的时间、精力去集中的开展教研活动。

  2、四位成员虽说是各有所长,但也存在不足。作为年轻新教师,理论水平较充足,但实践经验不足,教学中难免还存在不少的问题;作为一名老教师,在20年的教学生涯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但是专业的理论水平、尤其是新的教育理念还有待深入和加强;两位骨干教师不论是理论水平还是实践经验都相对比较丰富,也有一定的创新意识,但是在组织管理上或是教学艺术方面都还需要不断进步和提高。

  针对这些问题,我们集中进行了深刻的思考和研究,在认真学习了《纲要》后,结合我年龄段幼儿的发展情况及教师队伍发展现况确定了“促教师发展,育健康儿童”的教研宗旨,并遵循:“着眼高、起点低、方法活、成果实”的原则,帮助教师自身素质的提高,实现团队共同发展,具体做法是:

  一、因势利导,巧妙地利用时间。

  时间上的客观状况,是影响我们教研活动开展的最大因素,在缺少时间的情况下,怎样根据我们教研组的实际情况来有效地利用时间,开展活动呢?在两年的摸索、尝试中,我们总结出了一套随机性教研活动与主题性教研活动相结合的模式。

  (一)随机性教研活动

  所谓随机性就是不确定教研活动的内容,教师就一天的工作情况随机展开交流。我们利用每天幼儿离园后的半小时作为随机性教研活动的时间,大家围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可以说说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碰到的问题;在组织管理上存在的薄弱环节;或是说说发生在孩子身上的故事。由于是当天的事当天说,使教师们有话可说,教研氛围好。同时,可以使教师及时地发现自身问题,运用群体的力量,共同去帮助解决,从而使自己的工作能力得到及时的提高、改进。

  (二)主题性教研活动

  所谓主题性就是定时间定主题内容的开展教研活动。我们将每周四中午的12:00——2:00作为主题性教研活动的时间。那么幼儿的午睡怎么办呢?这时我们就采用了各年龄段教研组间的合作方式。也就是我们在开展活动时,请其他教研组成员帮忙管理午睡,以此方法轮流及帮忙。这样的互相合作,可以使我们能确保每周2小时的主题性活动时间。在主题性教研活动开展前,教研组长通知下次学习讨论的内容,提出目的,安排自学内容,确定中心发言人,大家根据要求提前作好准备,确保活动开展中做到时间、内容、人员、重点四落实。同时为了提高教师们的主动性,使教研活动的开展有良好的学习氛围,有良好的活动实效,真正帮助每位教师在原有水平上的不断提高,我们采取了人人都是教研组长的模式,将权利下放,责任到人。学期初共同制定教研计划,让每位教师都明确本学期将要开展哪些活动,并请教师们自己选择要负责哪个活动。如:中班学期初,我们经过讨论安排了“交流如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儿时装表演”、“针对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或难题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观摩、研讨新教师的半日活动”等等,然后让教师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一个活动担任主持者。新老师喜欢艺术方面的,于是“幼儿时装表演”就由她来负责;而老教师,同时又是新教师的指导老师,当然就选择了“观摩、研讨新教师的半日活动”;而陆老师和我作为园内骨干,理论方面的相对丰富一些,自然“如何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人”、“针对新课程实施中遇到的问题或难题进行相应的理论学习”就成为我们的负责活动了。由于活动是教师从自身能力出发选择的,主动性增强了。而且教师轮流担任组织者,从选择学习的主题到征求大家的意见、收集资料,再组织讨论,对教师而言,更是一种锻炼,也是自我学习的能力的提高,体现了人人参与教研,共同学习、共同发展的主体氛围。

  二、形式多样的教研模式,促教师成长。

  (一)以“问题会诊”的形式,提高教师的问题意识。

  我们认为,教研组的每位教师都应该是专业领域内的研究者。我们的教研活动更注重发挥每位研究者的研究潜能,鼓励教师多提问题,提出好问题,以案例分析或叙事的方式,将问题呈现出来,问题有教师实践教学中遇到的;理论学习中碰到的;组织管理中发现的;也有保育方面的。然后和大家进行对话、讨论,是一种合作——互动研究,也是一种集体反思。目的是为了提高对实践的自觉意识,促进对自己行为的理解,从而提高教学工作的理性程度,使得教育更趋专业化,同时发挥集体智慧优势,博采众长,共同促成长。平时我们鼓励教师将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组织管理中或自我学习中碰到的问题记录下来,每周一次“问题会诊”时间,大家把各自的问题拿出来,以案例的形式展开讨论,各自发表自己的看法,共同解决问题。如:有一次,都飞丹老师在在组织数学活动《有趣的9》时,发现孩子们对于活动本身不是很感兴趣,显得比较被动,关键是数学知识较抽象,反复地操作较枯燥。于是她主动召集大家将自己的问题“怎么样让孩子主动地去学习数学知识,而不是老师灌输给他们”提了出来(每周一次的“问题会诊”,使教师们都形成了较强的问题意识)。我们在听取了她的问题后,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先是粗略地谈了一些自己对于这样的问题是如何解决的,然后再鼓励大家回去各自从书籍中、网络中寻找有关调动幼儿学数学兴趣方面的资料,摘录下来,在周四的主题性教研活动时间就展开了“如何让幼儿主动地去学数学〉的研讨、交流。活动中大家各抒已见,有的说以游戏的情节贯穿活动,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有的说增强操作材料的趣味性……。经过活动,大家对于数学活动中幼儿积极性的调动有了一定的认识,再组织活动时,就有相对的措施和方法了。新的策略实施了一段时间后,大家都觉得一部分幼儿学数学的兴趣确实提高了,但还有一部分幼儿的积极性没有被调动起来,于是大家又再一次的集中,将数学中的共性问题“如何让孩子愉快地步入数学世界”提了出来,在中心教研组开展活动时,把问题抛给了大家,利用中心教研组的集体优势,发挥各自智慧,收集有效地信息,共同帮助解决。交流与分享使得大家对问题的认识有了一个更高的起点,避免了一个人的孤力,也使所有参与者的认知不再是单纯的个人意见,而成为群体认知的结果。集体中众人的力量,确保了研究结果一定的可行性、科学性,是我们对教学中具体问题的及时诊治与指导。

  (二)连环跟进式教研,促教师成长。

  实践性和反思性是教师学习的两个重要而突出的特点,教师首先是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进行学习的,并在实践的不断反思中进行学习。所谓连环跟进也就是我们说的一课三研,是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研究,在一步步的研究过程中逐步地提高教师的专业能力,提高教师的实践反思能力。由于教研组的四位教师的能力不同,各有所长,也各有不足。因此,我们针对每位教师的特点,采取不同的形式来开展连环跟进式的教研。

  1、同一内容,多种方式,轮流的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个人的能力不同,有的教师可能在艺术领域的设计组织等方面比较擅长,有自己的特色;有的在科学领域上形成了自己的教学特色;还有的在语言领域方面设计、组织起来得心应手,我们就以集体备课为载体,给每位教师一个活动内容,要求教师自由选择领域设计一个有特色的教学活动,此为一研;然后确定时间进行实践教学,此为二研;第三步是大家集中交流,先由执教者进行自我反思,再由其他听课老师说说自己的看法、意见,指出不足,互相学习优点,改进不足,共同提高,此为三研。

  2、同一内容,同一方式,教师轮流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什么有的教师组织起语言活动效果好,而有的教师设计的语言活动挺新颖的,环节也清楚,但组织起来效果却反而差呢?除了组织能力的薄弱外,缺乏课堂艺术也是关键的一点。因此,我们还是一课三研的方式来开展活动,目的是以此提高每位教师的课堂艺术。

  3、同一内容,多种形式,一位教师多次开展活动。我们组内多数是年轻教师,作为年轻教师,接受的新理念较多,观念比较新颖,创新意识也高,在设计活动时敢于创新,敢于突破。但由于实践经验有限,在设计时还有很多组织中的细节方面考虑欠周全,不能很好地从幼儿自身出发,如:作为新教师的都老师设计的“我是小小发明家”就很新颖,很有特色,但对于中班幼儿来说难度大了,致使活动失败。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在集体备课时,要求教师设计具有本土特色的教学活动,再由集中交流研讨,“好中求好,精益求精”,最终确立一份活动方案,集体修改。接着是选出一位教师开展实践活动,观摩、评析、修正,如些反复实践多次。通过这样的逐层研究,教师集体参与,既是对本土化的深入挖掘,又是教师集体研究的成效,如何设计活动,研究方案,实践教学,这些都是对教师的实践教育。在教研与教育方面都有指导作用。

  这种实践中的研究学习既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无穷无尽的学习、思考资源,而且有助于教师直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将思考、设想付诸试验,并直接感受分析其效果。这样的行动教育更能促进教师的主动参与,更能联系实际,指导实践。

  (三)重视理论学习与观摩研讨,提高研的力度。

  教师的教学能力有没有提高,关键要看课堂实践活动,因此我们教研组经常开展教师间的互听课。同时注重形式的创新。

  1、听与看相结合。为使教师们更好地组织好教育活动,我们首先是针对难点和共性问题,让老师学习有关如何组织好教育活动的理论,进而让老师们互相当“剖析者”互相听课。在看的过程中,让老师们结合理论评析,发表自己的观点,使原先被动的理论学习变为主动吸纳理解。例如:在一次问题会诊后,我们围绕着“在活动中如何更好地调动师生互动的积极性”展开讨论。先是各自分散去找有关资料,然后再集中一起,由教研组长主持会议,大家互相将找来的理论彼此分享、学习、交流、讨论,再由每位教师自已确定开课时间,轮流展示、听课。课后,就活动中师生互动这块相互点评。这样一来,大家在师生互动这方面就都有了不同层次的提高了。

  2、听与行相结合。教研的过程实际上是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过程,也是实践上升到理论的过程。因此,这就需要深入实践。每次在学习理论之后,我们总是积极的开展实践,例如:在听取了骨干教师有关区角活动如何开展及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方面的理论讲座后,我们在教研组内开展了“区角材料创设评比”、“一人一课评比”等一系列活动,这些活动都是我们在认识理论之后,付诸于行动的研究。

  3、思与改相结合。教研的最终目的是要促进教师教育行为的转变,以使其能更好地运用教育方法、方式提高教育质量。所以学会反思是至关重要的。在每次教研活动后,我们提倡教师们能结合实际适时的进行反思教学,并能将自己的反思形成书面材料,在教研活动上交流。如:在师德培训后,让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实际谈谈体会;新纲要、新课程的培训后,每位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把自己的看法写成书面材料,然后集中交流、讨论等。针对新教师教学实践经验的不足,我们尤为重视培养其反思能力。每次新教师开完课,都让其对自己的活动进行反思,然后由其指导老师先针对她的反思进行补充,再由其他老师说说自己的看法,并且每周一次在保教笔记中针对自己的一个活动,进行反思材料的撰写,以提高新教师的反思能力。同时,鼓励支持教师们把反思中好的做法、想法、先进的理念罗列出来,写成论文或案例。通过这样的反思活动,使教师能总结长处,发现不足,及时整改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两年的研究实践使我们年级组的教研工作逐步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道路,教研组长的组织能力在活动中得以提高,教师的教研能力在活动中得锻炼,使保教质量不断提高,取得了一系列的成绩:游戏“狐狸摘瓜”入选浙江省“孩子的一百个游戏”;区角活动展评获海宁市二等奖;论文、案例数篇获海宁市论文、案例二、三等奖;一人被评为“马桥街道儿少先进工作者”;一幼儿获海宁市十二届美术比赛一等奖;现在又被评为先进教研组。成绩的取得固然可喜,而这也将激励着我们继续朝着“促教师发展,育健康儿童”的目标前进,进一步探索多样化的教研模式,切实提高教研质量,促使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更上一层楼。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