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健康教育论文 > 正文

矫正幼儿不健康心理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8-17 21:53:06

说两句

  导读:幼儿不健康心理即幼儿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和普通幼儿的一般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社会行为问题(如攻击、破坏、说谎、嫉妒、过度反抗或任性等),不良习惯(如习惯性吮手指、咬指甲、习惯性痉挛、活动过度、注意分散、反应迟缓等),生理心理发展问题(如遗尿、不自主排便等排泄机能障碍,偏食、厌食、睡眠障碍、抑郁、冷漠、焦虑、口吃等),多动症,小儿自闭症等。

  一、问题的提出

  对儿童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及影响道德行为的各种因素的研究,是迄今为止教育心理学中获得资料最少的领域之一。江泽民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指出:“正确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使他们能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是一个关系到我国教育发展的重大问题。”如今全面推进以德育为核心,以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为重点的素质教育,迎接新世纪教育发展的机遇和挑战,加强德育工作是摆在我们广大教师面前的大事。

  幼儿不健康心理即幼儿问题行为是指那些和普通幼儿的一般行为相比所表现出的过度、不足或不恰当的行为。通常包括以下几种情况:社会行为问题(如攻击、破坏、说谎、嫉妒、过度反抗或任性等),不良习惯(如习惯性吮手指、咬指甲、习惯性痉挛、活动过度、注意分散、反应迟缓等),生理心理发展问题(如遗尿、不自主排便等排泄机能障碍,偏食、厌食、睡眠障碍、抑郁、冷漠、焦虑、口吃等),多动症,小儿自闭症等。

  这些问题行为不仅有可能阻碍幼儿正常的心理发育和发展,影响幼儿的生活和学习,而且也有可能是成年期心理障碍和社会适应不良的先兆。作为幼儿教师,我们也发现在幼儿期,这种由于道德标准不明确或其它原因形成的问题行为是普遍存在的。因此,觉得有必要在该领域进行研究,并期望达到一定的研究效果,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同时,我们也考虑到幼儿不健康心理的范围非常大,要对幼儿所有的不健康心理进行研究分析,无疑难度是非常大的。因此,我们必须有选择地进行研究。通过观察发现在幼儿园中幼儿的社会行为问题表现较为突出(如攻击、破坏、说谎、嫉妒、过度反抗或任性等)而且有上升趋势。因此我们决定把幼儿社会行为问题的研究作为矫正幼儿不健康心理,重塑幼儿良好品德行为的突破口。

  在研究中,我们发现国外较早对儿童道德行为进行研究的是哈桑(H。Hartshorne)和梅伊(M。A。May)。他们在一项规模宏大的调查中,发现了儿童道德行为的许多特征,以及对儿童进行道德行为训练的一些方法。另外有多位外国教育家又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实验。近几年,我国的学前教育发展很快,提出了一些比较先进的教育教学方法。但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阴影,留下了很大的弊病,在目前的教育中,口头讲解仍然占有主要地位。我们认为在对幼儿问题行为的矫正上,口头讲解不可缺少,但应该有更多的措施和方法来替代相对落后的口头讲解法,以适应千变万化的幼儿教育本身。

  二、研究中幼儿社会行为问题表现及矫正

  案例:

  (一)、某些儿童在遭受挫折时,不但焦虑不安,暴怒发作,还会采取打人、冲撞、踢人、掷东西或其他类型的攻击行为。朱克韦是我们大班上学期的插班生,没来几天,我们就发现他有较为严重的攻击行为,有时候把积木扔到别的小朋友的头上,有时候又把小朋友打哭了。批评教育了几次,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进行了家访,较为详细地了解了他的性格特征和家庭教养方式。

  分析:(1)、通过家访,我们了解到该幼儿的爷爷奶奶比较溺爱幼儿,常常无原则地满足他的要求,在他哭闹或做错事时,总是尽量包庇。而他的父母平时疏于对他的教育,当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又以打骂作为教育手段。朱克韦的这种不良行为和他的家庭教养方式有非常大的关系。

  (2)、在观察中,我们发现朱克韦的这种攻击行为通常出现在自己的要求和愿望未被满足之后。如同伴有辆漂亮的玩具汽车,他想玩却未被满足。于是,他就冲过去把同伴的玩具汽车扔在了地上。

  (3)、我们有时也发现,当他独自一人时,会突然冲到同伴中打他们几下,然后又抱住他们亲几下。我们认为他的这种行为是希望引起他人注意,避免孤单。

  措施:(1)、家园联系。我们与该幼儿的父母多保持联络,并指出他们教养方式中存在的不足以及严重性,赢得他们的信任和支持,并逐步调整不当的教养方式。

  (2)、了解他的想法与他沟通,并适当地满足他部分合理的要求。

  (3)、教给他一些常用的交际手段。如礼貌用语等,鼓励他用商量的口气向同伴借玩具等,获得成功感。

  (4)、鼓励全班幼儿共同帮助他,与他做好朋友,当他出现攻击性行为时,能较快地转移他的注意力,并树立榜样。如当他在打小朋友时,我们可以马上拿出一幅手工作品说:“瞧!这幅作品多美呀!我要把它送给一位团结友爱的小朋友”。

  效果:经过一个学期的个别教育,我们发现朱克韦的攻击性行为已明显减少,而且与同伴的关系较为融洽,感受到了集体大家庭的温暖,而且更为可喜的是有一次我发现他对另一位动手抢别人玩具的幼儿说:“你不能抢,你应该跟他商量的。”我们觉得很欣慰。但我们也没有放松对他的观察和帮助,相信经过一段时期的巩固,他的这一问题行为可以得到彻底的矫正。

  案例:

  (二)、王霞是个女小朋友,在幼儿园我们发现了她有一个说谎的坏习惯。

  (1)、有一天,她妈妈在和我交谈时说:“听说我女儿昨天被评为‘小老师’,让我奖励她呢!”我很诧异,因为昨天我们根本没有评过小老师,只有每星期一才评的,看来是她在说谎。

  (2)、在一次与同伴的交谈中,我无意中听见她在向同伴说:“我爸爸是个大老板,他有自己的车子,我家还有好多好多的玩具呢!”同伴们都羡慕地看着她,她的头抬得好高好高。而我却知道她的父母都是普通职工。

  (3)、又有一次,她不小心打碎了自然角的金鱼缸,很多小朋友都看见了,但她却说不是她打碎的,是旁边的一位男小朋友打碎的。

  分析:我们认为要了解她说谎的原因,必须先分析她说谎的心理动机。

  (1)、她想取悦于父母却又没有实际成绩,于是编造了评上“小老师”这类的谎言;

  (2)、满足虚荣心,制造优越感;

  (3)、推卸责任,逃避惩罚。

  措施:(1)、经常和家长取得联系、交流情况。分析家长对幼儿的期望值,正确了解幼儿的现有水平,提出具体的期望,切不可期望值过高,超出幼儿的实际水平和能力。

  (2)、了解幼儿想在同伴中获得尊重的想法,但应耐心引导,使她明白获得别人的尊重要靠自己的表现,而不是说谎。同时,当她在某一方面有好的表现时,应及时表扬,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她明白不说谎同样可以获得尊重。

  (3)、当她出现错误时,注意教育的方式和方法,不增加其心理负担及恐惧心理。理解其说谎的原因是想逃避惩罚,家长和教师都应注意自己的态度,站在理解孩子、爱孩子的角度去处理问题。减轻其对错误事情发生后的恐惧心理。

  效果:经过一段时间的家园配合,我们发现她的心理负担明显减轻,在家在园均比较轻松。同时由于有了适度的成功体验,自信心有所增强,说谎现象明显减少。偶有推卸责任的时候,经过耐心询问,也能说清真相。我们为她的进步而高兴,同时也继续对她实施相应的教育。希望说谎这一现象能从此在她,也在其他孩子们的身上消失。

  案例:

  (三)、“学会共处”是一个人生活快乐、学业事业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我班的叶卓妮小朋友却喜欢独处,不喜欢和别的同伴玩,自己做事情也不让人掺和,我们觉得他缺少与人合作的精神。

  分析:(1)家里是个独生女,缺少与同龄人交往的途径。在家里爷爷奶奶是她的“专职玩伴”,被他呼来呵去的,不善与同伴交流。

  (2)没有体验到与同伴合作的乐趣。

  措施:(1)、家园联系。同家长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提出问题,并实施正确方法。即让爷爷奶奶尽量放手和他拉开距离,让孩子多接触同龄人,并可请邻居的孩子到家里来玩。

  (2)、提供必须与他人合作的游戏,如下棋、玩猜拳等,引导孩子与人合作。

  (3)、让幼儿感受到与他人合作的乐趣,感受集体的欢乐。如音乐课中的邀请舞,合作画画等,在与他人的合作中,让他感受到乐趣,获得满足。

  (4)、强化表扬。

  效果:我们发现刚开始时她是为了喜欢该游戏而勉强和同伴在一起玩,但在与同伴的合作过程中,慢慢地与同伴产生了友情,并体验到了与同伴合作的乐趣,能主动找同伴玩耍,应该说我们的教育是比较成功的。

  三、课题研究结果

  经过一年多的社会问题行为干预,我们发现我班幼儿的问题行为在逐渐减少。通过与平行班的比较,也发现我们的研究取得了较大的实效,由于幼儿的社会问题行为减少,同伴之间的关系得到改善,整个班集体显得较有凝聚力,很多老师反映,我们班的常规最好。在学期末的评选中我班被评为“区先进班集体”,我们觉得骄傲和高兴。同时,我们也更加意识到幼儿的社会性问题行为,不能视之不理,而应及早发现,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从而防止问题的进一步发展。

  四、实施健康教育的原则

  根据幼儿身心特点及在研究过程中的实践经验,我们确信在实施健康教育时必须遵循以下几个原则:

  (一)、发展性原则:《纲要》明确指出,要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必须了解在幼儿身上表现出来的不良行为中,有些可能是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特殊情况,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自然减轻或消失,但有些(如幼儿社会性行为问题)可能会导致幼儿以后的不良发展。因此,应充分考虑到这一点。

  (二)、主体性原则。要立足于幼儿的身心发展,选择有利于幼儿多种感官参与的教育形式和方法,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幼儿实现把教育的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态度、行为和习惯。

  (三)、巩固性原则。良好品德行为的形成,不健康心理和行为和矫正,都不是靠短时间内的说教便能奏效的,而是需要反复的过程,因此巩固必不可少。

  (四)全面参与原则。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它有赖于幼儿园、家庭和社会的共同参与。幼教工作者应让家长认识幼儿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使他们主动与教师配合,养成幼儿良好的品德行为。

  (五)、多种方法原则。在对幼儿进行教育或干预时,可用多种方法相互配合,不能单一地使用一种方法。这样才能对幼儿行为的塑造和改造起到积极的作用。

  五、存在问题及建议

  (一)、幼儿不良行为习惯的检出率有增长的趋势,从20世纪80年代初的约6%到90年代初的8。6%,到目前的18。9%甚至更高,说明幼儿的身心发展存在一定的障碍,但是目前的幼儿园中,有目的、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开展得很不够。幼儿问题行为的矫正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们认为:教育行政部门、幼儿教育工作者以及家长都应重视这一问题,并积极探讨矫正幼儿不良行为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把新一代培养成为具有较高素质的人才。

  (二)、幼儿的不健康心理,不仅表现在社会化行为中,也表现在自身的动作、行为习惯等。我们认为:幼儿表现出来的许多与自身动作习惯有关的表现(如咬指甲、挖鼻孔等)不仅仅是单纯的自身卫生习惯问题,而且还与心理有关(如心理焦虑、抑郁等)。但许多家长甚至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希望在今后有越来越多的家长和教师意识到这一点,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幼儿的健康发展。

  (三)、在实施教育时,很多教师没有意识到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其实矫正幼儿不健康心理、重塑幼儿良好品德行为,不仅需要教师的教育干预,还需要具备一定健康知识的家长的密切合作。因此,幼儿园及教师在认真开展健康教育时,还应加强与家长、社会的密切联系。

  (四)、我们已经了解到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活动,对幼儿不良行为的干预是有一定效果的。但我们也应该认识到健康教育应与其它各项教育密切联系,互相配合。通过丰富的一日生活各个环节,将有关健康、道德、态度、行为的知识传授给幼儿,让他们在愉快的生活与活动中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