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29 19:24:13
在家长工作中,我园注重培养教师的沟通智慧,为教师提供“家长工作要诀”,并定期举办“案例研讨会”和“家长工作畅谈会”,给予教师方法上和心理上的指导和支持。
一、家长工作要诀
不少年轻教师在家长工作方面缺乏经验,常常处理不好与家长之间的关系。有经验的教师都知道,做好家园沟通工作需要多方面因素的配合,也需要教师平时在工作中不断积累。为了让教师尤其是新教师掌握家长工作要领,我园汇集了一系列典型案例,经过集体讨论、分析、总结,把家园工作经验概括整理为简单易记的条文,形成了“家长工作要诀”,记录在便于携带的手册上。
“家长工作要诀”并不是冰冷的规章和制度,它的每一条都类似于教师的独白,读起来亲切而温暖。它针对家长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情况,配合典型案例的解析,以简单、明确的语句揭示了教师与家长沟通中的要点,为教师提供了一种处理问题的思路。下面举例说明。
“要诀”之一:请这些家长在一起聊聊.或许能让那个孩子的家长有所收获。
我们发现家长之间常常有很多共同话题和共同感受,教师虽是专业人员,但有时在教育方法的指导上不如其他孩子的家长有说服力。这条“要诀”提示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引导一部分教育理念较为科学的家长去影响其他家长,例如可以通过组织小型家长会、结对交流等形式,有针对性地邀请一些家长参与讨论,发表各自的观点。
“要诀"之二:与家长交流时先说说孩子的优点与进步,再微笑着指出不足,提出要求,共商对策。
一般情况下,教师与家长的交流重点往往是孩子的缺点,教师很少向家长提及孩子在幼儿园的良好表现或趣事。家长总感觉自己是在受批评,而不是与教师平等对话。这条“要诀”提示教师平时应有意识地观察孩子的行为,及时记录孩子的闪光点,并在沟通中传达给家长,使家长感受到教师对孩子全方位的关注。
“要诀”之三:这个孩子两天没来了,记得打个电话问候一声。
良好的家园关系有赖于平日的积累。当孩子请假时,一个问候电话无需花费多少时间和精力,却能让家长感动于教师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从而对教师更加信任,为良好家园关系的建立打下基础。
“要诀”的形成是一个积累和发展的过程,教师除了参照“要诀”之外,还要在工作实践中逐步积累经验,把它们总结成新的“要诀”,使其趋于完善。
二、案例研讨会
教师的专业成长离不开团队的支持。教师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与其一个入冥思苦想,不如大家集思广益。鉴于此,我园每学期定期举办家园工作“案例研讨会”,组织教师讨论典型案例,共商解决策略。
在研讨会前,园领导组织教研骨干收集教师们感到困惑的案例,如当孩子的爸爸和妈妈教育意见不一致时,教师该怎么做?教师安排班上一个自控力较弱的孩子跟一个自控力较强的孩子同桌,但自控力较强孩子的家长不愿意,教师该怎么办?教研骨干选择其中的2~3个案例向全园教师公布。选择的标准是案例必须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尚无成功的经验。
研讨会当天,园领导一般会设2~3个分会场,各讨论一个案例。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其中一个会场参加讨论,最后集体汇总交流。在讨论中,大家对案例进行分析,发表各自的见解,产生观点的碰撞,讨论出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便今后遇到类似问题时可以有所借鉴。下面我展示的是一次研讨会实例。
案例:班上很多家长都向教师提要求,想多给自己的孩子发言的机会。一次家长开放日活动中,月月始终不愿举手发言,站在身后的月月家长硬拉起他的手,他也立刻放下。于是家长用手指着自己的孩子,示意教师请月月发言,这使教师犯了难。最终,教师仍然没请月月发言,家长因此绷起了脸。
教师的困惑:这看似一件小事,但确实为难。让月月回答吧,要是别的家长也那样要求我,我怎么办?不让月月回答吧,一是家长肯定会不高兴,二是如果月月一直不愿举手发言,难道真不给他展现自我的机会吗?班里有不少家长都在不同的场合要求我多给孩子发言的机会,我该怎么处理呢?
发表各自见解:有的教师认为应该给月月发言的机会:首先,每个孩子个性不同,教师应了解孩子不肯举手的原因。如果是因为性格内向,那么教师就应该给他机会发言;其次,教师应理解家长迫切的心情.给予孩子这次机会.否则,不利于今后的家园沟通。也有的教师认为不应该给月月发言的机会:首先,教师是家长工作的引领者.应坚持自己的教育方式;其次,让月月发言虽然尊重了月月家长的意见,但忽略了其他家长的感受。
总结核心问题:主持人(教研骨干)从大家的观点中总结出解决这一事件的核心:引导家长从孩子的角度看待发言问题。
提出解决思路:教师们针对核心问题进行讨论,提出了解决思路:1.教师当时可以请月月发言,并且说:“好,这个问题我们请月月来回答,下一个机会就要给其他小朋友了。”这样既是给月月家长的一个安慰,也是对所有家长的一个暗示。2.如果班上不少家长有类似要求,教师可以跟家长开诚布公地谈谈自己对孩子“积极发言”的思考,也可以组织一个小型座谈会,邀请家长一起谈谈看法,还可以请教育专家或有经验的教师帮助家长分析引导,等等。
选定方案并实施:研讨会后,这位教师在分析了本班幼儿与家长的情况后,选择了组织小型家长交流会的方案。在交流中,教师首先与家长共同探讨了班级里孩子多、机会少的问题,引导家长进行换位思考,一是站在孩子的立场考虑是否每个孩子都想要发言,二是站在教师的立场考虑怎样才能公平地分配机会。讨论后,家长渐渐能从多角度看待孩子的发言机会问题。有的家长提出,要在每个活动中让每个孩子都发言确实是不可能的;有的家长从自
己童年的经验来分析孩子的心理,发现的确不是每个孩子都愿意举手发言的,培养孩子要循序渐进,一厢情愿地逼迫孩子,只会给孩子造成心理压力;还有的家长指出,有些孩子确实爱发言,但频繁发言不一定对孩子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有利。最后,家长们提出,只要教师能够针对不同孩子的特点把握指导尺度,家长一定会支持教师的。
三、家长工作畅谈会
在家长工作中,教师难免会和家长产生一些误会和矛盾,例如,教师在孩子身上花了很多的精力却得不到家长的认可;家长可能会因为孩子身上的一些小伤而迁怒于教师;家长会因为与教师之间的误会而去向园长投诉……这些误会和矛盾让教师感受到压力,进而产生消极情绪。教师带着消极情绪工作,不仅会使日常的家长工作陷入恶性循环,还会产生职业倦怠感。
我园一直突出人文化的管理理念,努力构建民主的、相互支持的团队氛围,重视教师的心理健康。针对教师在家长工作中可能产生的消极情绪,我园设置了“家长工作畅谈会”,帮助教师疏解消极情绪,放松心情。畅谈会前半部分的主要目的是“疏通”,让教师们尽情宣泄工作中的委屈,同时充当忠实的听众。很多教师都说,把委屈说给能理解的人听,得到大家的安慰,心情就会好起来。畅谈会后半部分的作用是“引导”,在所有委屈一吐为快后,主持人引导教师平静地思考,并找出一种积极的办法化解家园间的矛盾和误会。
例如,在一次畅谈会上,一位教师说了这么一件事:蕾蕾的妈妈向园长投诉,说教师对蕾蕾有偏见,不理不睬。起因是有一天蕾蕾做错了事,教师批评了她。第二天,蕾蕾妈妈送孩子人园时,孩子喊了“老师早”,教师却顾自忙着处理别的事,没有听见。从此,蕾蕾妈妈就觉得教师肯定不喜欢蕾蕾。久而久之,误会越积越深。
听了这位教师的叙述,许多教师深有感触,她们也表示有家长经常抱怨早晨送孩子入园时教师不够热情,傍晚接孩子时教师又总在和别的家长交流。教师很委屈:在那两个时段里,那么多家长进进出出,教师既要接待家长,又要关注幼儿的情况,实在顾不过来。
大家经过讨论想到了一些办法:1.班里几位教师可以有效分工,互相轮流,一位当“迎宾员”,接待家长和孩子,其他的则负责照顾早上来得早或晚上接得晚的孩子。2.了解班里每个孩子和家长的个性特点。尤其是对于内向型的家长和孩子,教师要主动跟他们打招呼。3.时刻记得保持微笑,微笑是最好的沟通方式。
“家长工作畅谈会”释放了教师的心理压力,提高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激发了教师的工作潜能,使他们在民主、宽松的氛围中带着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家长工作中。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