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29 19:13:40
幼儿是在游戏中生活,在游戏中学习,在游戏中成长的,因此游戏对幼儿具有特殊的意义。而民间游戏是民间流传下来的一种游戏形式,它简单易学,不受场地、人数、孩子接受能力差异的限制,三五成群就可以进行,它符合孩子们好动、好学、好模仿、好游戏的心理特点,能促进幼儿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因此,我们将民间游戏作为教育的重要形式,促进幼儿各方面的发展。
首先,民间游戏可穿插在语言活动中。儿童早期的语言发展是通过运用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来发展他们的语言。而在听的过程中,要求孩子们要集中注意力。因此,在语言活动中,我选择了《接龙》游戏。这个游戏要求孩子们要根据老师所说词组的最后一个字当作自己词组的第一个字,因此.幼儿在游戏中注意力高度集中,不需要老师强调。孩子们玩了还想玩,在愉快的气氛中发展了幼儿的听力和口语能力。其次,民间游戏可穿插在角色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是幼儿较喜欢的一种游戏,因此,我将民间游戏融入到角色游戏中,如,在角色游戏中,我开设了(1)“过家家”,在游戏中,儿童分担不同的角色,有的当爸、有的当妈、有的“煮饭”、有的“扫地”;(2)“娱乐馆”,里面设一些游戏,如“盲人”击鼓、“贴鼻子”等,让幼儿参与。这些可充分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组织能力,促进幼儿积极交往能力的发展,同时在这种愉快的活动中,孩子自己动手动脑,协调能力得到了提高。心理学研究还表明:大家在一起活动或游戏,会比个人活动、游戏的效果好得多。这种“共同行动看效果”,可促进儿童在共同的活动中得到全面发展。第三,民间游戏可穿插在区域活动中。我的童年非常快乐,一提起童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和小伙伴们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屋前屋后的空地上,田埂边玩踢毽子、跳格子等游戏。邻居的小伙伴们个个被晒得脸儿黑里透红,被风吹得皮肤都裂了,但我们的身体却是健康的。说实在的,民间游戏对我们的影响确是很大,我们在游戏中学会了与同伴们如何相处,学会了分享。特别是“扮新娘”“石头、剪子、布”“丢手绢”等游戏到如今仍然让我难忘。由此得到启发,于是我在班上设置了民间游戏角,里面都是我们小时候玩过的内容,如“挑竹签”“翻花绳”“夹豆子”“吹羽毛”等,小朋友对这些游戏兴趣甚浓。
把民间游戏渗透进各种学习活动好处很多。
1、有利于幼儿语言能力的提高
语言本身是一种概括化的符号,是代表一类事物的象征。幼儿不是简单的学习语言、而是学习用组合的方式把语言作为思想和行动的工具。民间游戏提供了语言表达的环境。游戏中同伴的交流迫使他们相互表白,逐渐学会了表达,丰富了词汇。而且游戏中的儿歌趣味性强,有节奏性,琅琅上口。如游戏“炒黄豆”,两个幼儿在游戏的同时用语言表达“炒、炒、炒黄豆,炒好黄豆翻跟头。”两人边念儿歌边游戏,使他们心情愉快,增进了同伴间的情感交流。
2、有利于幼儿数学知识的获得
数学知识较抽象,而幼儿的思维较具体形象,因此对枯燥无味的数学活动不大感兴趣。如果用传统的数学教育手段来教孩子,认为以教为主,教师起主导作用,准备大量的教玩具,而孩子们却学得并不理想。因而,我觉得幼儿早期数学教育应该渗透在幼儿的一切活动之中,特别是在幼儿最喜欢的各种各类游戏活动之中,在游戏中让幼儿获得初步数学知识,幼儿的兴趣浓厚,印象深刻。我在民间游戏中有目的、有意识地进行初步数学教学。如:在学习5的相邻数时,我利用游戏《跳格子》,在地上画一些数5的相邻数,引导幼儿边跳边念"5有两个好邻居,就是4和6,4是5的小邻居,6是5的大邻居,大家一起做游戏,开心快乐又有趣。”将抽象单调的数学知识变成有趣、有节奏的儿歌,幼儿在说说玩玩中巩固了数学的概念。
3、有利于促进幼儿动作的发展
许多民间游戏能促进幼儿走、跑、跳、钻等大肌肉动作,例如:“跳绳”、“脚尖脚跟脚尖踢”、“舞龙灯”“揪尾巴”等。一部分民间游戏能发展手的小肌肉群和手眼的配合协调,例如:“翻花绳”、“吹羽毛”、“弹蚕豆”等。而“老狼老狼几点了”、“帖人”、“冰棍”、“萝卜”等民间游戏。它们能基本实现“在一定范围内四散追逐跑”的目的,且游戏形式生动有趣,幼儿在愉快的嬉戏中发展跑的动作,达到目标要求。
实践证明,民间游戏不但是幼儿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有效活动形态,也是教师在进行各种学习活动的教学中能切实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辅助手段,因而我们要利用民间游戏的全面渗透来提高学前教育的效果。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