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28 18:33:04
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具有重要意义。它使我们更全面了解区域的状况,每个幼儿的发展状况,随机、灵活地让幼儿与人、事、物(材料、环境)交流、互动,进而促使区域活动各个要素不断优化、组合与协调,实现区域系统效能的最佳发挥,使区域活动真正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一、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教师的评价
对教师的评价是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评价的一个重要指标,具体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区域设置是否全面。不同区域的探索带给幼儿的经验与发展是不同的。教师在设置区域时应尽量全面,一方面保证幼儿都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活动区、活动材料,凸显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另一方面,也保证促进幼儿和谐发展的各种关键经验能以各“活动区”为中介展开.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求。
区域空间结构是否合理。教师应仔细分析各活动区的特点与需要,以便合理安排不同活动区域在活动室的空间位置:是否考虑动静分开,如图书区与比较热闹的角色游戏区分开,以避免相互干扰;是否考虑到一些区域的特殊需要。如科学区、植物区最好设在向阳的一面:是否考虑区域的开放与封闭特性,如图书区相对独立、封闭。而建构区则比较开放;是否关注一些区域的灵活变动,如随时根据活动的需要适当调整与变换区域空间。
区域目标是否有层次性。幼儿发展能力、水平的差异决定了教师必须要考I虑目标对幼儿发展的适宜性,考虑不同f层次目标对幼儿发展的挑战性。例如:教师在小班计算区投放了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图片及一些情境背景图,在目标上做了从低到高的分层考虑:学习两个特征的间隔排序,如大一小、红一绿、三角形一圆形等;学习有规律排序;练习进行四个物体的大小正逆排序。教师有意识的目标分层设置不仅保证了幼儿区域活动的有效性。同时也是教师下一步开展指导的前提。
教师能否对资源作最佳整合。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强调区域空间的平衡与共生,倡导资源共享。对教师的评价,也要考察教师能否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每一有效资源,资源之间是否构成相荣、相济的生态关系。教师通过对资源的全面综合把握,使区域的资源达到最佳利用,效能达到最优化。
教师的指导是否有实效。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对教师指导主要从三方面进行评价。教师能否对幼儿进行多方面指导。具体来讲,能否指导幼儿制定区域活动计划。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回顾与评价,指导的方式是否多样、具体等等。指导能否引发幼儿进一步的探索。如装饰扇子的活动中。菲菲用各种图案对扇子的边缘进行点缀后,又在扇子的柄上进行了美化。活动结束时,教师指着菲菲的扇子对全班小朋友提出问题“这把漂亮的扇子与其它扇子有什么不同”,引起了小朋友的思考。接着请菲菲讲述自己的排序方法。使同伴了解到有序的排列能使作品更漂亮,而且排列的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这样引发了幼儿进一步探索的欲望。能否根据幼儿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指导策略。如拼图区,有的幼儿操作时目的性很强。很快完成了拼图:但有的似乎有点急.一看这个图形不配就马上换另一个图形。对于一个可以调整指导策略的教师。会对第一类幼儿增加拼图难度,否则一味重复会变成机械操作;对于第二类幼儿则应引导他们关注认知对象的细节。
区域活动后教师有无反思。每次区域活动结束后,教师应对自己的活动安排及结果有一个反思与自评。如活动目标是否实现、幼儿有否发展、幼儿有否进一步活动的愿望、活动的材料是否要进行调整等。
二、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幼儿的评价
幼儿是区域活动的主人,也是区域活动成效落实的主体,因此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还要关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教师依此进行指导来调整自己的行为。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状况,主要观察以下几方面:
幼儿的兴趣如何。幼儿是否喜欢活动,他们经常选择哪些活动区和活动材料,经常从事什么活动,对活动是否充满热情,在活动区持续时间的长短。
幼儿能否依计划活动。制定计划是幼儿进行活动的起始。幼儿要能在头脑中形成一个比较明确的活动意向,选择什么区域、做什么、如何做,在活动过程中依计划执行、完成活动。
幼儿的参与情况。幼儿是主动、独立地选择区域活动,还是盲目服从别人,或模仿别人选择区域;做出选择后在区域是坚持玩一段时间,还是频繁地变换材料,甚至在于各个区域游荡;此外,还可以观察幼儿是否关心自己的活动成果,或是将自己与同伴相比较,对自己进行定位。这些方面都可以使我们对幼儿的活动参与做出评价。
幼儿的社会交往水平。观察幼儿是经常一个人单独活动,还是常与别人合作;在合作时是领导者,还是服从者,合作时在团体中处于什么位置;活动中能否与同伴轮流分享,是否经常与别人发生冲突。采用什么方式解决冲突等,不同的表现反映着幼儿不同的社会性发展水平。
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评价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认知水平可以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来进行,尤其是对智力操作材料的情况加以分析。如智力操作的材料是复杂还是简单,是单一还是复合;操作方式是单调,还是富有创造、善于变通;操作结果是单一的产品,还是多样化的表现,如绘画、拼图、手工、创编故事等。从中分析,即可了解幼儿的认知水平,进行评价。
幼儿之间的互动。幼儿之间的互动主要是考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是否与别的小朋友有真正的分工协作,如共同收集材料,分工搭建或完成同一任务;在不同的区域之间是否有交流,如建构区有否与角色游戏区材料共享,美术印染区与制作区是否区域拓通,或某一区域是否根据需要适时分割……使区域真正达到生态式的互动。
幼儿区域规则遵守情况。首先,观察幼儿能否自觉遵守区域规则,如娃娃家门口会画几对小脚印,自觉遵守的幼儿会主动脱掉鞋子摆在小脚印上,然后进入;其次,观察幼儿能否解读区域环境中的暗示规则。
三、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对环境的评价
区域活动主要通过环境的隐性作用而间接对幼儿的发展起作用,区域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区域对幼儿发展的实效性。因此,对环境的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活动区的使用频率。各个活动区使用频率的高低是考察活动区是否符合幼儿兴趣、需要的重要依据。衡量活动区使用频率的高低以幼儿进入该活动区的次数为准,次数多即为使用频率高,反之则低。通过对活动区使用频率的考察就可以了解区域活动对幼儿的适宜性,进而促使教师灵活地调整区域,更好地满足幼儿活动的兴趣与需要。
活动材料的投放。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主要通过活动材料来实现,活动材料是区域活动实施与开展的核心。对活动材料投放的评价可以进一步加强活动材料与教育目标之间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使活动材料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材料投放的评价指标包括:材料是否隐含教育目标和内容、难易是否适宜、是否根据幼儿发展需要、能否利用当地资源和废旧材料、材料数量是否充足、幼儿是否参与活动区材料的收集与制作、能否根据实际情况及时投放和变更材料、材料是否安全卫生、材料是否有探索性等等。
活动区规则的制订。开展区域活动前一般都要有规则的制订,它可以在活动中组织、约束、调整幼儿的活动及其行为。承载着独有的教育价值。规则制订的状况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考察。规则是否依活动内在情境所决定。例如,教师在语言区新投放了一台录音机,由于是新玩具,故参与人数很多,本该安静的区域变得热闹无比。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组织幼儿讨论,大家制订了“轮流玩,一人讲一次”、“每次时间不能太久”的规则,幼儿又恢复了安静而有效的学习。幼儿是否参与了规则的制订与修改。生态式幼儿园区域活动倡导放手让幼儿发表意见,一起参与讨论规则,如某区域可以容纳几个人,怎样提示活动的人数,怎样约定活动的时间与次数,某一区域原有的规则不足以使大家顺利活动时怎样调整……通过幼儿的参与。幼儿理解、内化了规则内涵,从他律进入到自律。是否通过环境来暗示规则.即让“环境说话”,通过环境来告诉幼儿该区域的活动规则。如,关于进区人数的问题,我们通常采用进门挂牌的方法,再如美工区,我们通过投放适量的椅子,要求幼儿发现椅子坐满了就不能再进入了。这样区域环境所蕴涵的意义就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幼儿区域活动的作用,减少了教师的语言指令,也进一步增强了幼儿的规则意识与自我控制能力。
区域间的互动。在评价区域环境时,区域之间的互动也是一个重要的考察指标。在活动中,区域之间不是完全封闭与相隔的,随着幼儿活动的需要是可以拓通与合理、适时地分割的,如幼儿在游戏中会把建构区建造的房子、车子等作品放置到角色游戏区游戏中,两个区就自然地结合拓通互动了。而幼儿在建构区搭建动物园、大桥等不同的建构活动,又自然地使这个区域一分为二,因此开放、动态的区域,鼓励区域间的组合、流动与合理互动,达到资源与活动成果的共享。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