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24 22:46:26
适应的法则
我们只有通过适应外界环境才能够控制攻击本能。如果能够适应一种环境,那我们基本上已经接受了它。这里关键是适应的方式。我们调整自己适应某个人,某个团体。我们遵守游戏规则,接受自己在这个社会团体中的位置。这一切都能阻止攻击性行为。
对事件和现实的适应是一切社会化的基础。只有通过适应,通过接受游戏规则,通过接受现实,我们才能在团体中生存。我们必须向他人发送信号,表明我们已经做好了适应的准备,如此这般,安慰的信号才能随时向我们发出。孩子将此付诸于实践,他们睁大眼睛,把我们当作他们信赖的对象,不断做出把头偏向一边的动作。他的眼睛在说:看这里,我没做什么坏事!脖子也被解放出来,可以无拘无束地活动。孩子也通过他们的哭声来表达他们做好了适应的准备。当然,哭的种类形形色色,一方面可能因为挫折、疼痛、不适而哭泣,另一方面也可能因为得到安抚而哭泣。孩子的哭声开始减弱,目光追逐着那个他希望能安慰他的人,比如说那个应该给他换干净尿布的人。事实上,情形基本类似。尿布换好以后,孩子又回到舒适和有人照顾的状态。当儿童想要获得安抚并且得到满足时,也会出现相同的情形。他们会收干眼泪。我们又是他们的朋友了。
如果以安抚来替代给予某种东西,他们也会接受。孩子之间在很早以前就以这种方式和平相处了。他们给别人“礼物”,是为了再从别人那里收到礼物。
我说过,付出和得到的交换是所有交往的基本形式。上面所解释的情况也只是为了让人去适应。拒绝交换只会增加人们关系僵化的感觉。
天真无邪引发人们的保护欲
儿童面对成年人时使用一些特殊的信号。他们的弱小在此已经产生作用了,再加上如前所说的,大大的脑袋上一双大眼睛,瞳孔较大,稚嫩的脸蛋。孩子的这些信号马上会引发成年人的保护欲和克制。孩子可以大喊大叫、大哭大闹,用他们的小拳头捶大人,成年人不会还手,只要他歪着头,用他那双又大又圆的眼睛注视着成年人,成年人也许就会收起或者克制住他心里萌发出来的攻击性。
女人面对男人时常常也利用这一原理。她们往往比她们的情侣弱小,并且用化妆品把眼睛画得大大的,头略微倾斜,望着对方:我究竟做了什么?这样激起了男人的保护欲,而使他们克制住了攻击的欲望。
战斗还是逃跑
攻击信号出现在孩子身上和在成年人身上没什么区别。他们抬起头,和身体成一条直线。双眼紧张地直视对方。在攻击的时候,眉毛拧在一起,这表示,攻击完全集中在妨碍我的人或者说我的对手身上。这种全神贯注引起了身体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脖子变得僵硬,以防止不相关的声音和事物分散注意力。拧在一起的双眉的基本作用是,不会因战斗时产生的热量而使汗水从前额流到眼睛里。
拳头紧握,和大人一模一样。最有趣的是,所有脸部线条都耷拉了下来。从这里可以看出,他们努力把所有力量都集中到他双脚所在的地面上。在这个时候,脚踩实地面能加强攻击性。孩子双脚着地,是为战斗做准备的必要前提。一方面这表示:别想轻易把我撞倒!我要保卫自己的地盘!同样,跳跃也需要一个牢固的起点。正是这里给了我们足够的力量去跳跃。而与此相反的是:我需要呼吸更多的空气来逃跑,我必须迅速离开地面。我与地面的接触越不固定,我逃离现实、逃离现状就越容易。
如果一个人的脚在地面上游移不定,那他就倾向于逃跑;如果他以耷拉着脸部肌肉来表现他正努力把双脚钉在地面上,这表现出他的愤怒,并且想要通过攻击来宣泄。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