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儿童乐园 > 图书推荐 > 成长的烦恼 > 正文

成长的烦恼——自己玩儿的孩子

来源:新浪网 作者:晏红 2009-07-19 18:21:16

说两句

  女孩叮当,14个月,有一个上小学一年级的哥哥,兄妹俩爱在一起玩儿,叮当不爱与同龄人一起交往,自己也能玩得很开心。亲子学校组织的集体活动她不参加,老师提供的教具也吸引不了她,她就是看上了摆在教室里的“天线宝宝”玩具,老师和家长叫她,她不搭理,脾气还挺大,说跑就跑。

  叮当爸爸是做生意的,比较忙,与孩子相处的时间不多,陪女儿在亲子学校上课期间

  手机还响个不停。今天虽然能参加亲子学校的活动,但爸爸一到教室就对女儿说:“自己去玩吧。”叮当倒是与爸爸配合得挺好,人多的地方不去,人少的地方自己玩,玩完“天线宝宝”,就自己穿珠子,老师的教学活动和其他小朋友都不能转移她的注意力。

  爸爸已经发现叮当有不爱交往的倾向,想请教一些教养策略。

  宝宝为什么要交往

  1岁多的孩子喜欢找大孩子玩,这是正常现象,何况这个大孩子是自己家里的资源,哥哥还会让着小妹妹,何乐而不为呢?1岁多的孩子已经能独立行走,语言开始发育了,对他人语意的理解更加完善准确,他们探索世界的愿望格外强烈。看着自己身边的大孩子有那么大的本领、那么多的招数,他们渴望与之亲密接触,通过观察与模仿,多学一点“童子功”,因此,与大孩子交往是幼儿自主发展、自主选择的结果。

  然而,幼儿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与同龄伙伴的交往。家长对婴幼儿同伴关系发展特点的了解,以及对宝宝交往对象和模式进行适度的干预都是很重要的。

  宝宝是怎样开始交往的?

  自己的宝宝能不能与其他宝宝玩到一起,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

  第一步:客体中心阶段

  处于这一阶段的儿童很“务实”,当他与别的孩子打交道的时候,并不是对自己的同龄伙伴感兴趣,而是看上了他的玩具或其他物体。10个月之前的婴儿,即使在一起,也只是把对方当做活的玩具和物体看待,交往的方式是互相撕扯,或咿咿呀呀地说话。

  第二步:简单相互作用阶段

  这时的儿童已经能对同伴行为做出反应,但常常试图去控制对方的行为,或者是“模仿秀”。比如,第一个宝宝因为不小心碰着了自己而大哭起来。这时,第二个宝宝“同命相怜”、“触景生情”,也跟着哭起来,第一个宝宝看见第二个宝宝跟他哭起来,似乎觉得挺好玩,自己的哭声就更大了。

  第三步:互补的相互作用阶段

  宝宝会走会跑以后,社会交往变得丰富复杂了,模仿行为已经普遍出现,并且有互补或互惠的角色游戏,比如一个逃,一个追;一个藏,一个找。他们在发生积极的相互作用时,也会伴有消极的行为,比如打架、揪头发、抓脸和争玩具等。

  儿童同伴关系发展的这三个阶段告诉我们,婴幼儿的社会交往形式和内容虽然很初级,但是家长也要放手让宝宝走过这些阶段,不要人为地束缚孩子的发展过程,把孩子交给老人或保姆就不管了,忽视宝宝与同龄伙伴的交往,这样会损害宝宝的社会性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