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浪网 2009-07-19 17:11:06
大方不忸怩——让女孩子不再腼腆、害羞
针对孩子腼腆、害羞的问题,国外的儿童心理学家曾在多所小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5个小学生中就有2个腼腆的孩子,程度会因年龄不同而略有差别,其中60%以上为女孩子。
女孩子更易害羞,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想必很多女孩家长们对此也深有体会。因此,在我们的耳边,也经常响彻着父母们不解的声音:
“女儿很腼腆,如果让她在亲朋好友面前唱歌、跳舞、讲故事,她总是低下头,紧张得半天开不了口。”
“女儿从小就害羞,家里来了生人(包括不经常往来的亲属),她会很快躲到了妈妈的背后,把脸藏起来。”
“女儿在幼儿园从不主动表现自己——回答问题不积极,不主动找小朋友玩……我问她为什么?她总是说不好意思。可是她在家表现的却总是很活泼。”
在日常生活中,女孩父母们经常会发现自己的孩子在家中活泼大方、能说会道,可一旦到别人家里或碰到生人,就会局促不安、胆怯怕生,做什么事都要成人代劳。对此,父母们也很是无可奈何:“这孩子,在家里挺能的,怎么出来就变样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
其实,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孩子在1~2岁时都要经历正常的害羞期。孩子在这个年龄段出现的害羞是属于一种正常现象。但当孩子过了这段害羞期,甚至到了学龄期仍然过分害羞腼腆,父母就应对此多加关注、多加引导了。
因为这时候孩子表现出来的腼腆和害羞,虽和天生的生理因素有关,但也和父母的教育方式有着莫大的关系。
一般来说,当孩子表现出害羞或腼腆时,父母常犯的错误有这样两个。
第一,给孩子“贴标签”。
每次带乐乐出去,妈妈总会提前给女儿打“预防针”:诸如见到认识的叔叔阿姨、爷爷奶奶要主动问好,人家问什么要好好回答……但十次有十次女儿拿她的话当耳边风,偶有巧遇她也会把脸扭向一边根本不看人家;如果对方是高高大大的男性,她就干脆趴在妈妈身上给人家一个后背。这时,妈妈往往会以“这孩子害羞”敷衍过去,觉得这样才能在熟人面前挽回点面子。
和乐乐妈妈一样,很多家长在孩子给自己“丢面子”时,都会赶紧向对方解释,“我女儿太腼腆”或“她是我们家脸皮最薄的”。
可家长殊不知,这种当着孩子的面说孩子害羞是十分不妥的。这就好似给孩子贴上了一个“害羞”的标签,当这种“我是害羞的”的意识深深植入孩子的内心,她就会认为自己就是这个样子了,以后她还会利用这个标识来逃避不喜欢的人——这时,害羞就成为了小女孩一种有意识的行为。
第二,不体贴反指责。
晓晓是个害羞的孩子,每次遇到熟人一逗她,她不是支吾着说不出话来,就是哭着跑开了。因此爸爸每次带晓晓出门,回家后都少不了批评晓晓一顿:“你怎么这么不争气,连句完整话都说不出来。”这以后,为了避免尴尬,爸爸越来越少带乐乐出门了。
孩子之所以会形成腼腆内向的性格,与父母的少鼓励、多指责有很大关系。
腼腆的孩子一般都会自信心不足,父母一味的指责只会让孩子的自信心再次受到打击。可以想象,一个自信心严重受创的孩子,又怎么可能变得开朗大方呢?
此外,故事中父亲为了“不丢面子”而少带孩子出门的做法也是十分错误的。试想,一个很少与人接触的孩子,又怎么做到待人接物自然不扭捏呢?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