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幼教网 2009-07-19 13:18:43
每个孩子都喜欢父母的爱抚,胎宝宝也不例外哦。经常受到父母爱抚的孩子长大后遇事更冷静沉着、反应更机敏。抚摸胎教是准父母与胎宝宝之间最早的触觉交流,通过抚摸准妈妈的腹部,使腹中的宝宝感觉到父母的存在并做出反应。
抚摸胎教的益处
●抚摸胎教可以锻炼胎宝宝皮肤的触觉,并通过触觉神经感受体外的刺激,从而促进了胎宝宝大脑细胞的发育,加快胎宝宝的智力发展。
●抚摸胎教还能激发起胎宝宝活动的积极性,促进运动神经的发育。经常受到抚摸的胎宝宝,对外界环境的反应也比较机敏,出生后翻身、抓握、爬行、坐立、行走等大运动发育都能明显提前。
●在进行抚摸胎教的过程中,不仅让胎宝宝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还能使准妈妈身心放松、精神愉快,也加深了一家人的感情。
抚摸胎教这样做
正常情况下,怀孕2个月开始,胎宝宝就在母体内活动了,但这时的活动幅度很小,准妈妈不能感知。随着妊娠月份的增加,活动幅度会越来越增大,从吞吐羊水、眯眼、咂手指、握拳,直到伸展四肢、转身、翻筋斗等。一般过了孕早期,抚摸胎教就可以开始实施,下面介绍几种抚摸胎教的方法。
方法1:来回抚摸法
实施月份:怀孕3个月以后,可以进行一些来回抚摸的练习。
具体做法:准妈妈在腹部完全松弛的情况下,用手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来回抚摸。
注意事项:抚摸时动作宜轻,时间不宜过长。
方法2:触压拍打法
实施月份:怀孕4个月以后,在抚摸的基础上可以进行轻轻地触压拍打练习。
具体做法:准妈妈平卧,放松腹部,先用手在腹部从上至下、从左至右来回抚摸,并用手指轻轻按下再抬起,然后轻轻地做一些按压和拍打的动作,给胎宝宝以触觉的刺激。刚开始时,胎宝宝不会做出反应,准妈妈不要灰心,一定要坚持长久地有规律地去做。一般需要几个星期的时间,胎宝宝会有所反应,如身体轻轻蠕动、手脚转动等。
注意事项:开始时每次5分钟,等胎宝宝做出反应后,每次5~10分钟。在按压拍打胎宝宝时,动作一定要轻柔,准妈妈还应随时注意胎宝宝的反应,如果感觉到胎宝宝用力挣扎或蹬腿,表明他不喜欢,应立即停止。
方法3:推动散步法
实施月份:怀孕6、7个月以后,当准妈妈可以在腹部明显地触摸到胎宝宝的头、背和肢体时,就可以增加推动散步的练习。
具体做法:准妈妈平躺在床上,全身放松,轻轻地来回抚摸、按压、拍打腹部,同时也可用手轻轻地推动胎宝宝,让胎宝宝在宫内“散散步、做做操”。
注意事项:此种练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以避免因用力不当或过度而造成腹部疼痛、子宫收缩,甚至引发早产。每次5~10分钟,动作要轻柔自然,用力均匀适当,切忌粗暴。如果胎宝宝用力来回扭动身体,准妈妈应立即停止推动,可用手轻轻抚摸腹部,胎宝宝就会慢慢地平静下来。
方法4:亲子游戏法
实施月份:怀孕5个月以后,有胎动了,就可以进行亲子游戏。
具体做法:每次游戏时,准妈妈先用手在腹部从上至下、从左至右轻轻地有节奏地抚摸和拍打,当胎宝宝用小手或小脚给予还击时,准妈妈可在被踢或被推的部位轻轻地拍两下,一会儿胎宝宝就会在里面再次还击,这时准妈妈应改变一下拍的位置,改拍的位置距离原拍打的位置不要太远,胎宝宝会很快向改变的位置再作还击。这样反复几次,别有一番情趣在其中。
注意事项:这种亲子游戏最好在每晚临睡前进行,此时胎宝宝的活动最多,时间不宜过长,一般每次10分钟即可,以免引起胎宝宝过于兴奋,导致准妈妈久久都不能安然入睡。
准爸爸参与尤其重要
●准妈妈的得力助手:胎宝宝最喜欢准爸爸的抚摸和声音啦,所以在整个抚摸胎教的过程中,准爸爸一定要参加进来。准爸爸应经常隔着肚皮轻轻地抚摸胎宝宝,并协助准妈妈让胎宝宝进行一些宫内运动,最好是一边抚摸一边与胎宝宝说话,同时告诉宝宝是爸爸在抚摸他。准爸爸还可以加入到亲子游戏中,一家人一起玩游戏,定会乐趣无穷,也会让胎宝宝充分地感受到家的温馨。
●母子之间的调解员:当胎宝宝的活动过于激烈让准妈妈感觉有些难以忍受时,准爸爸可一边隔着肚皮轻抚胎宝宝,一边温和地说:“乖宝宝,爸爸和你商量个事儿,小腿踢得轻点,好吗?你妈妈感觉有些吃不消了。”不可不信哦,这个时候让准爸爸出面调解沟通一下,特别管用。
此时不宜抚摸胎教
●一般在孕早期以及临近预产期不宜进行抚摸胎教。
●有不规则子宫收缩、腹痛、先兆流产或先兆早产的准妈妈,不宜进行抚摸胎教,以免发生意外。
●曾有过流产、早产、产前出血等不良产史的准妈妈,也不宜进行抚摸胎教,可用其他胎教方法替代。
爱心提示
●抚摸胎教应有规律性,每天2次,坚持在固定的时间进行,这样胎宝宝才能心领神会地在此时间里做出反应。
●抚摸胎宝宝之前,准妈妈应排空小便。
●抚摸胎宝宝时,准妈妈避免情绪不佳,应保持稳定、轻松、愉快、平和的心态。
●进行抚摸胎教时,室内环境舒适,空气新鲜,温度适宜。
●进行抚摸胎教时,如能配合对话胎教和音乐胎教等方法,效果会更佳。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