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7 16:27:20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教育内容中的社会领域指出应引导幼儿参加各种集体活动,体验与成人、同伴共同生活的乐趣,帮助他们正确认知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学习初步的人际交往技能。可是对孩子合群的行为培养中,我们往往只重视孩子聪明、能干,而忽视培养孩子的心理和行为。今日,让我们一起关注这个问题------培养孩子的合群行为。
一、合群行为要从小在家庭中进行培养
家庭本身就是一个群体,家庭要凭借“家庭”这个群体条件来培养孩子的合群行为。首先,家长要引导孩子乐于与家中亲人交往。例如:不仅要经常与父母说话,进行交往,还要经常同家中家人进行交流,使孩子对家庭中的每一个人都保持亲密的关系,有同他们一起说话、做事、玩的愿望。.其次,要引导孩子家庭与家中的亲人进行平等的交往。不能以孩子为中心,让孩子凌驾于父母或其他长辈之上,任意使唤,不满意就发脾气。要教育孩子尊重家中的亲人,与此同时,家长也必须尊重孩子,让孩子在互爱、融洽的家庭气氛中形成合群性格。再次,在家中应该引导孩子经常在力所能级的范围内协助父母或老人,做一些家务小事,有时可让孩子与大人一起,完成一件事,如合作修理玩具等,以次培养孩子的合作精神和行为。
二、让孩子到同伴群体中进行锻炼
让幼儿到集体中去,如到同伴多的地方,参加各种集体活动,能与同伴友好相处、一起玩。如一起看书、讲故事、拍球、做各种游戏。在相处的过程中,尽量不与别人争吵、打架,即使发生了矛盾,也能很快和解。富有同情态度公正,对同伴的困难能表示同情并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
幼儿园是孩子最好体验集体生活的场地,我们应认识到孩子到这些集体中去不仅是学习知识的,也是集体生活的锻炼,培养良好品德、陶冶性格的,当孩子同别人交往时,要教育孩子尊重别人,同情别人,帮助别人,鼓励孩子与同伴合作。
三、帮助孩子克服胆小、怯懦的心理和行为
胆小、怯懦往往是孩子交往、合群的障碍,必须耐心帮助孩子克服。胆小、怯懦的孩子有各种表现,不愿见陌生人,见了陌生人不远打招呼,尽量设法躲避,沉默寡言,常常有问不答,有时在熟悉的人面前才能做到有问有答,对于这样的孩子如不惜心引导,有的会形成孤僻的性格。严重的会患交往障碍症,父母、教师必须充分地重视。
对于胆小、怯懦不爱交往的孩子,家长、教师首先要引导他与感情较深的人进行交往,随后逐步将交往的孩子,在孩子与他人交往过程中,成人要加以引导,使孩子体验到与他人合作的快乐,逐步引发孩子与他人交往的兴趣和愿望。例如:某女孩体弱多病,家人一直不敢让她与他人交往,几乎不到室外活动,女孩有显表现出胆怯、不合群。后来,家人在幼儿园教师的指导下,替女孩找了一个还好朋友,同伴的热情友好,使她体验到交友的快乐,而老师和父母又经常表扬这个女孩同好朋友之间的友好表现,启发她主动关心、帮助同伴,为同伴做些好事,不久,她又有了三个新朋友,父母经常请小朋友到家中同她一起玩,小女孩就这样不断地在改变。她不仅喜欢上幼儿园,也愿意同小朋友一起做游戏,而且与全班同伴关系融洽,成了受同伴欢迎的合群的孩子。
孩子与成人、同伴之间的共同生活、交往、游戏等,是其社会学习的重要途径,我们应为孩子提供人际间互相交往、共同活动的机会和条件,并加以指导。培养孩子的合群行为,不仅能让孩子的身心健康地成长,而且对他们今后的人生道路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因此,培养孩子的合群行为应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