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7 16:25:17
心理学巴尔博士认为“训练孩子的头脑最好莫过于语言。为充分发挥孩子们的能力,尽早发展幼儿语言是很重要的”。而阅读是语言教学的主要形式之一,是提高幼儿口语的直捷途径。
认知的基础,读则是幼儿语言的升华。怎样指导幼儿正确阅读也应是现代家庭中所应重视的环节。
(一)、创设良好环境、选择适宜图书,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
图书是幼儿理解图画符号到文字符号,从学习口头语言到书面语言过渡的有效工具。著名的教育专家陈鹤琴先生在《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一文中指出:“要孩子学会阅读,我们的家庭、我们的社会,必定要先有阅读的环境”。家长要善于为幼儿营造良好的语言信息和阅读氛围,引导幼儿与图书中展示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积极主动地去感知理解、探索发现、思考迁移,才能真正地提高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想象力、思维力。首先,家长们每天都应有一段自己的阅读时间,用以看书、读报、上网查阅等,对幼儿进行潜移默化的影响。其次,家长还要尽量抽空陪孩子一起看、读多种书籍,因为有了您的参与和陪伴,孩子的阅读兴趣会更溶。当然,物质环境也同样需要您的支持,家长们千万别忘了给孩子提供一个明亮、舒适、安静的阅读空间。
除了提供良好的阅读环境,还要选择合适的图书。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有明显的阶段特征,不同的年龄阶段对画面的理解能力不一致。3-4岁的幼儿注意力容易受影响,应为其选购颜色鲜明、画面清晰、主体突出的单幅图书籍,以便培养阅读兴趣。5-6岁的幼儿视力与观察力都得到提高,可以逐步选择单页中有双幅直至多幅图的图书籍。家长在为孩子选购图书前,要真正了解他们的需要,以他们的兴趣为出发点,选购有教育意义的图书(如:中外优秀童话故事、有关植物故事寓言、歌颂小英雄、十万个为什么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图书的积极作用。
(二)、建构“感知--体验”与“感知--探索”的指导模式,寻找有效指导途径。
“感知--体验”模式:导读引入、指导观察、分析点拨、整理示范;整体感知、验证指认、理解想象、学习表述。即:孩子在聆听家长讲解图画内容的基础上,学习观察画面,指认对应内容,理解书面语言,从而产生阅读兴趣,积累阅读经验,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一模式较多地偏重于“传递—-接受”,适合年龄小的孩子,家长可在指导过程中针对画面内容设计不同的问题,如:这是什么?他在什么地方?他在做什么?他的表情怎样?他在说什么?等等,以激发幼儿进行思考,加深对画面的理解。
感知--探索”模式:定向设疑、引导观察、讨论质疑、归纳总结;激活感知、自阅查寻、内化迁移、完整讲述。即孩子在家长提供有关阅读内容主要线索的基础上,查寻、指认、讨论、理解内容,从而发展幼儿阅读中的思维、想象、观察、表达力,培养幼儿独立、自信的良好个性品质。这一模式偏重于“导入—-发现”,适宜于年龄较大的孩子。因为中或大班班幼儿已基本掌握按页码有序的一页一页或一幅一幅地翻阅图书的方法,也初步懂得观察画面中人物形象、情节有关的图画细部(包括一个背景、一个动作、一个表情或一个道具等)。指导的要点在于启发幼儿抓住画面的重点,根据画与画之间的联系,想象出故事发展的情节、以人物或动物的表情猜测其心理过程,感受体验故事的意境。惟有积极的引导幼儿独立思考、分析想象,才能使其不断的提高自我阅读的能力。在讲述指导过程中,家长要明确讲述要简单明了突出主要内容,并非讲得越多越好。因为孩子在讲述时,往往会出现语法不对、断断续续、多次重复、词不达意、脱离图画的现象,以至讲述的内容长而浅。所以,家长在引导幼儿扩散讲述的基础上,要提醒他们用简短的语句记叙每一幅画面中各情节的内容,再从头到尾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并在指导的过程中,教孩子改错句、学新词。
(三)遵循激励性原则、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阅读成长。
激励不只是一种手段,更是一种思想,它能使幼儿阅读学习的外部动机转化为内部动机。在早期阅读指导中,家长可采用语言激励(“你真聪明”、你能行)、动作激励(伸出大姆子、亲亲小脸蛋)、物质激励(一朵小红花、一个小星星)等方法,充分激发幼儿阅读活动的积极性,让孩子在阅读中体验成功,产生自信,从“要我读”转化为“我要读”。如果家长们急于求成,对孩子的点滴进步视若无睹,却一昧的指责孩子学无长进,那么孩子就会视阅读活动为痛苦历程,产生抵触与排斥情绪,更难说保持兴趣与自信。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剖析孩子的心理发展过程,用赏识的眼光看待孩子的阅读,让孩子在“我很棒”的心态中愉快学习,得到健康的成长。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