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7 16:15:15
一.园本化主题活动研究背景:
1990年在《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中指出:“中小学生及幼儿园教育应结合有关内容普及环境保护知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提出“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的目标。儿童是世界的未来,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结合学科教学,渗透环境与发展知识的教育,从小培养环境的初浅知识和简单技能,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职责,也是贯彻国家教育方针的体现。从1997年开始,我们常州市西新桥二村幼儿园持续开展了幼儿环境教育,逐步形成了按环境节日为线索的活动框架、收集整理了一些环境教育活动方案。在此基础上,初步形成了按“环境节日”为线索的园本化主题活动。
二、园本化主题活动理论依据:
1.环境教育理论依据
70年代,英国学者卢卡斯教授提出了著名的“卢卡斯模式”,即环境教育是关于环境的教育,为了环境的教育和在环境中的教育。“关于环境的教育”是指,教给学生环境方面的基本知识,对这些知识的习得与理解都是有助于培养学生对环境欣赏的态度的,从而使他们愿意去关心和保护环境。“在环境的教育”是指,为了达到“关于环境的教育”所要实现的知识目标,必须“在环境中或通过环境”将环境作为学习的资源来实施这种知识教学。即学生必须参与到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的环境活动中,参与到环境规划与环境活动的实施中。“为了环境的教育”,强调的是,在参与环境活动和当地建设的工作中,通过鼓励和引导学生探索个人与环境及个人与环境问题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他们学习到对于环境负责任的态度和价值观。
2.心理学教育学理论依据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角度来看,人的生活习惯和智能,3岁前形成50%,6岁时形成30%,其余20%是20岁前形成的。儿童具有精力旺盛、接受新鲜事物快、可塑性强等特点。如果他们从小就受到良好的环境教育,树立起环境意识并养成了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和技能,长大之后会从环境、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高度。有识之士提出,环境教育作为解决环境问题的根本出路,必须从娃娃抓起,贯穿每个人的一生。
3.《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依据
《纲要》提出“爱护动植物,关心周围环境,亲近大自然,珍惜自然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的科学目标。科学领域强调:在幼儿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帮助幼儿了解自然、环境与人类生活的关系。从身边的小事入手,培养初步大环保意识和行为。从孩子们能亲身感受到的环境问题入手,引导幼儿从力所能及的事做起。这些都为我们开展园本化主题活动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园本化主题活动实证目标:
1.对以往开展的环境节日进行梳理,按月提出相应的主题。
2.按“环境节日”为主题线索,初步构建园本化主题活动框架。
3.以“预成”和“生成”方式,拓展和丰富主题活动内容。
4.促进幼儿关心周围环境,亲近自然,珍惜资源,有初步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5.探索园本化主题活动和课题研究的双结合路子,提高师资水平。
6.在家园合作中,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影响一个家庭、带动整个社会”的宗旨。
四.园本化主题活动实证思考:
此处图略
六.园本化主题活动实证方法:
(一)学期开始,业务园长先组织教研组长思考、研究园本化主题活动的方向,构建总体框架和目标。
(二)再由教研组长组织教师按“环境节日”为线索,进行主题活动的预设。
(三)分级部探讨每个主题的大致内容。
(四)在日常活动中,注意倾听孩子的意愿,逐渐生成班级、孩子们的主题内容。
(五)在教研活动中,及时探讨、解决、调整出现的问题。
如果说框架是灵魂的话,那组织就是实实在在的血与肉了。在开展主题活动中,我们尝试了这样的主题活动开展的形式探讨:
此处图略
七.园本化主题活动实施效果
在短短的五个月时间里,我们欣喜地看到:老师们的成长、孩子们的收获、家长们的理解和支持正在呈快步增长的上升趋势。
欢欣鼓舞篇——教师在成长
1.各班老师投入了较以前多几倍的努力,工作非常踏实和认真。
2.利用业余时间收集与主题有关的资料,充实和丰富自己的内涵。在每一个主题结束时,每位老师都能把主题内容,讲得头头是道。
3.在没有现成教材的情况下,利用查阅、收集的资料自编自改儿歌、歌曲、童话、故事、图片等,在活动中运用自如并收到了良好效果。
4.老师们能以研究者的身份参与园本化主题活动的设计、规划;能以实践者的身份的进行尝试探索;能以旁观者的身份大胆反思和调整。
5.能把一个月的主题内容,进行有机整合,形成幼儿易于理解和操作的儿歌、诗歌、快板、歌曲、数来宝、辩论等等丰富多彩的形式。可见,老师的编辑、整合、策划、组织等能力有了大步提高。
6.在各类活动的开展中,蕴涵教师智力的教、玩具,大量产生。
7.教师能把自己的所长,巧妙结合和运用到园本化主题活动的开展中,促进和推动了主题活动的挖掘和深入。
8.资料的相互学习、课题的共同选择、活动的交流反思,使教研组活动充满学习和研究的氛围,大大提高了教研活动的质量。
满怀希望篇——孩子有收获
1.由于环境问题来自孩子的身边,又高于孩子的生活,在一个个有趣、智慧的主题中,孩子们接触到了广泛的科学、自然、生活等内容,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在分组教学和大量区域活动中,老师关注孩子的面更加宽泛、个别指导更加细致、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使全体孩子都融入到了各项活动之中,成了主人。因而,“开口说”“抢着说”“争论说”已成为每天的风景。
3.在大量开展:说、讲、谈、讨论、采访的过程中,明显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大多数幼儿不仅能用流利、连贯的普通话,表达自己在主题探索中的发现、见解、问题;还能自编故事、儿歌、歌曲填词等等。
4.对于一些成人认为比较难的科学知识等,通过老师编成诗歌、问答、图画书等,不仅能记忆、理解,还能进行消化和再教育。
5.全面发展的带动下,由于老师不同侧重点的有的放矢培养,出现个性化的延伸。
大一:“环保乐队”和“天气预报”与主题的紧密结合,在寓教于乐中培养了孩子的音乐素养、大胆表述等能力,使孩子个性得到了张扬。
大二:自由参与策划、协调、组织、管理班级包括教学在内的所有班务,真正体现了“我的班级我当家”的初衷和以孩子为主的现代教学思想。
中一:用“面向全体+特色的初步成果”,也许最能说明中一班孩子的现状。
中二:以“小实验”和“废物制作”辅助主题活动的开展,使孩子们不仅在动手能力上大大提高,并带动了其他能力的提高。
小一:在各个主题中,有针对性地选择孩子喜欢的内容进行扩展和延伸。
小二:老师的认真、执着——家长的热心支持——孩子各方面能力的提高,给我们在班级管理中,总结和启示的太多太多了。
合作愉快篇——家庭来支持
1.许多家长从不了解园本化主题活动,到了解、理解、支持,给了我们极大的信心和鼓舞。
2.从原来老师的要求收集资料到现在的主动收集有关与主题相关的资料,使老师们的教学、区域活动,更是内容丰富、探索渐进。
3.从原来老师邀请来园观摩活动,到现在家长参与设计、组织、评价活动,挖掘和整合的资源,为教育教学增加了多元的色彩。
4.一些专业知识队伍的家长人才,在人员、资料、教具、策划等方面,给予了相当大的配合和关注,使我们受益非浅。
应该说,这个从幼儿环境教育延伸而来的园本化主题活动,在开展和实施的过程中,带给大家的不仅是潜心研究、广泛研讨、深深思索、成功收获也有目前仍存在的疑难困惑。
疑难困惑篇——问题和思考
1.由于处于园本化主题活动的摸索和初步尝试阶段,园本化主题活动怎样进一步理解和有针对性开展,是幼儿园思考的问题之一。
2.怎样把园本化主题活动和其他领域有机整合,是幼儿园思考的问题之二。
3.怎样通过园本化主题活动的实施,促进全体老师的专业化成长,缩短教师之间的差距,是幼儿园思考的问题之三。
4.怎样在幼儿园提供的舞台上,施展自己的才能、促进自己的成长,是我们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一。
5.怎样促进每一个孩子的发展,缩短孩子之间的差别、平行班之间的差距,是我们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二。
6.怎样进一步发挥家长、家庭的作用,增强家园的合作,是我们老师应该思考的问题之三。
参考文献:
田青:《英国正规教育中的环境教育概况》,《环境教育》,1997年第3期,《幼儿园指导纲要(试行)》),刘占兰:《新纲要中的幼儿科学教育》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