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7 16:08:26
随着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到来,给幼儿园的生源带来了后备军,但随之也带来了很多麻烦:各地的外来孩子聚集在一起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不通,特别是有些偏远的山里孩子,他们听不懂普通话,更不会讲普通话,这给我们的教育教学带来了很大困难。以前老师们对班级里的那几个特殊的外来孩子,经常会闹出一些笑话或造成尴尬。还记得我园小班的一个外来男孩赵杨,刚来幼儿园的第二天午睡时,他突然绻着身子,捂着肚子痛苦地叫着“爸爸(Babá)”,老师急得边帮他揉肚子边叫人去找校医,正当大家手忙脚乱、不知所措时,只见他直冲厕所去(实在憋不住了)。这时大家才恍然大悟他的“爸爸(Babá)”之意,正是虚惊一场。随着全社会对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关注,我园也申请了苏州市级课题“区域内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们经过积极的探索、实践,终于找到了一条通往孩子心灵的捷径:与不同地域的孩子讲不同的方言,老师嘴更巧,孩子树自信,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与大家分享。
一、老师变巧嘴
人人都说:老师都有一张灵巧的嘴巴,能说会道,把孩子“哄”得团团转,幼儿园老师更是这样。而我们幼儿园的老师嘴更巧:能与不同地域的孩子讲不同的方言。
1、问卷调查,了解孩子的语言现状。
每学期期末结束时都要进行新生报名登记,掌握幼儿人数,以便下学期分班、人员安排等管理工作的到位。我们就在新生报名时,要求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家长要帮助孩子完成一份有关孩子语言情况的调查表,让幼儿园了解孩子的语言现状,特别要填写清楚的是孩子和父母的语言状况,如果孩子听不懂普通话或不会讲普通话的,我们就进一步要求填写备注:什么地域的孩子,常用语的方言是如何表述的等,老师根据家长的回答用符号或中文记录,同时进行简单模仿,加深记忆,以便忘记。报名结束后,把全部外来孩子的语言情况进行汇总统计,分析造成孩子语言障碍的原因,了解有多少孩子听不懂普通话或不会讲普通话,这些孩子是哪些地域的,简单常用语的方言是怎么说的等,反馈到各个班级,使孩子的老师及时掌握情况,有针对性地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
2、互相学说,掌握各地方言成巧嘴
情况摸清后,我们就利用一两天的时间,按照外来孩子父母留下的简单记录,请模仿能力强的老师示范,其他老师模仿,进行互相学说方言的训练,掌握各地的方言,以备后用。刚开始老师们心里很不愿意,觉得怕难为情,没意思,也学不会,出现了畏难情绪,我们几位领导就率先垂范,消除老师的不良情绪,找到乐趣。于是在每次的教科研活动前十分钟,都进行互相模仿学说方言的训练(刚开始时象在学说外语)。时间一长,老师们掌握了说方言的技巧,学得非常开心。为了怕自己对已掌握的方言使用生疏,经常会不自觉地自言自语,碰到困难时,主动向别的老师或家长请教学习,刚开始时的畏难情绪一扫而光,成了老师们的自觉行为。一学期下来,我们的老师能说七八种不同地域的方言了,个个成了“巧嘴”。
二、孩子树自信
孩子的语言是在轻松、积极应答的语言环境中才能健康发展。有句话大家都知道: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道出了老乡之间终于可以用方言大胆、轻松地进行语言交流了,把自己心里积压已久的情感表露出来,所以激动地流下了眼泪。成人之间是这样,孩子之间何尝不是呢。巧嘴老师就成了外来孩子的倾诉对象,从而找到自信。
1、家园结合,帮助孩子掌握普通话
新学期开始了,各班老师根据各孩子留下的地址,分别进行家访,与孩子和他们的父母进行交流,进一步了解他们各自的简单方言,同时把这些常用语的普通话教给家长,鼓励家长平时多用普通话与孩子交流,以便孩子能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幼儿园里,老师们利用晨间活动、区域活动、游戏时间,用不很标准的方言和普通话交替进行着与孩子交流,使孩子能在最短的时间里听懂普通话,并能学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全体教师和家长们的努力下,外来孩子们很快就能听懂普通话了,也能用普通话进行交流了。小四班的章漫漫小朋友还成了玲牙利齿的讲故事大王呢。
2、经常交流,走进孩子的心灵
那些外来孩子在陌生的环境里,面对陌生的人,听着陌生的语言,表现得麻木、迟钝,很多时候都会用大哭来表示他们的需求,用攻击性行为来表示他们的不满,使班级常规不能稳定。我们的“巧嘴”老师,面对不同地域的孩子,用他们的方言叫上一声孩子的呢称,说上几句问候、关心的话,孩子马上表现出对你的亲近和信赖,对这些“陌生”的戒备心也一下子松懈下来,开始主动与你交流、与同伴交流,并参与集体活动。经过多次交流后,你的“巧嘴”鼓足了孩子的勇气,敞开了孩子的心灵,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很快就互成了朋友。外来孩子智慧和情感的大门迅速开启,攻击性行为很快减少,他们在原有的水平上很快得到提高。
在全社会都要来关注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健康发展潮流中,我们不只是喊“口号”,更重要的是付之于行动。我们的巧嘴老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成功经验,走进了外来孩子的心灵,树立了外来孩子的自信,真正缩短了外来孩子与本地孩子之间的距离,使他们共同健康成长,共同和谐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