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7 14:26:39
绘画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一条重要而有效的途径,绘画活动的模式直接影响着幼儿能力的发展。孩子们乐于用画画来表现自己的感受和内心意愿,由此可见,绘画在幼儿健康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合理组织教育活动,科学辅导幼儿绘画就尤显重要。然而,目前许多教师并未意识到这一点,在组织幼儿绘画活动中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这里不妨与大家共同探讨。
问题一、忽视幼儿的“心灵感悟”,绘画采用固定模式,给自由表现设置障碍。长久以来,我们已习惯了让幼儿欣赏范画作画,当这种教育方式终被抛弃时,孩子们仍是大多坐在教室里,手握画笔,并不大胆的在纸上涂涂画画。没有了范画,但也没有够多的目识心记的东西让他们展开联想,怎能自如的表现?
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绘画活动就是将眼睛所见,引起内心冲动而通过手的动作描绘出一个“无中生有”的世界的活动。美国专家认为,孩子们的涂涂画画实际上包含着积极的视觉形象思维。大自然和社会生活中的美景、美物、美的心灵无时不在,无处不有,关键是我们如何引导幼儿走进自然,感受生活,让他们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我曾参与过这样的活动。春天,万物复苏,有两组幼儿同时到郊外写生。刚到目的地,孩子们还来不及喘口气,更没有来得及顾暇周围宜人的环境,只听一组教师说:“开始作画吧,你们看到什么就画什么。”我观察着幼儿的反应,有的目光散乱无焦点,有的“埋头苦作”偏不看┈十分中过去,一组幼儿的作品大多成形。我又来到二组,场面可乐闹了!孩子们三三两两,有的在柳树下观察抚摸,叽叽喳喳,有弯着腰嗅花香的,有正在争论那些树的造型是人工还是自然生成的,教师蹲在孩子中间也兴奋得涨红了脸。又是十分钟过去,当一组已结束了绘画时,二组幼儿才开始作画,不是在教师的要求下,而是迫不及待的想用画画来表现自己此时的心情。
结果可想而知,二组幼儿的作品充满了灵气,想象力丰富。当然,我们不能说一组教师的“看到了什么画什么”的方式就是错的,为什么收效甚微呢?是他并不了解幼儿作画是画其所知而不是画其所见,强调观察,而忽视了引导幼儿观察与体会。让幼儿通过对话┈同伴对话、师生对话互相交流,这样更有利于他们对所观察到的事物加深印象,有利于绘画过程的实施。
问题二、着重于作品的完成,而忽略了幼儿在绘画过程中的情感体验。绘画是儿童表现美、创造美的过程,美的体验强调,做事情是为获得真正的乐趣。我们教幼儿绘画,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而是培养幼儿对绘画的兴趣,通过绘画使幼儿认知、情感等都得到健康发展。每一次绘画活动,都应给幼儿创设轻松愉快的环境,使孩子自始至终沐浴着温暖快乐的气氛,重视他们在创作中的情感体验与态度倾向,方能促使幼儿心理健康,达到活动的目的。
过去,绘画活动的模式一般是:引起兴趣、出示范例、示范讲解、巡回指导、总结评价这五个环节,这种模式是以完成技能要求为目的,它的最大弊端是束缚了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因此,依据这样的教学模式评价幼儿作品优劣的标准是像不像,而那些创造性的作品就得不到观察、正确的评价,这就期待新的教学模式来替代原有的教学模式。我在绘画教学活动过程中特别注意了这一点,如,在教小班画花草时,有的小朋友把花、草都画成了红色。如果单纯按像与不像的标准来品评,那这幅作品虽然不合要求,但我并没有让他改过来,而是问他为什么这样画,他振振有词的说:“我见过秋天的花草是这样的。”再如:在教小班画电视机时,有许多小朋友没按教师的范画去画,有的画上了电视橱,有的画上VCD、音箱,有的画上了小朋友和妈妈正在看电视,甚至有的小朋友给电视下面按上了轮子,我问他为什么这样画时,他说这样搬运方便,幼儿绘画的创造性可见一般。其实,幼儿作画纯属其天性表现,他们喜欢把生活的感受用绘画的形式创造性的表达出来,将心理期待与直接观察巧妙的溶为一体借物像以表达心像,反映自己率直的感情。他们自己不在乎画的像不像,他们满意的是较为准确的表达他们思想情感的作品,这些作品确切的反映了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对于幼儿的作品,我们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看待,以成人画的框框去评价。对于优秀的作品,大而化之的评价不能激发幼儿再创造的欲望,对看不懂得作品,不能拒之门外,而应该去领悟孩子为什么用这种画法来表达自己的感受,我认为在评价幼儿作品时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遵循发展规律。
幼儿绘画尤其一定的发展过程,从涂鸦——再现——创造,随着年龄的增长,思维面逐渐扩散,不同时期有不同的特点,评价幼儿的作品应有不同的方式,教师如果采用不得当,可能会使幼儿绘画兴趣从此被淹没,影响了今后的正常发展。
而是尊重个体差异。
一个班的孩子,其绘画水平不是一条线,个体差异在任何教育活动中都存在,在绘画中也不利外,有的聪明灵活,有的思维较呆板,绘画作品也就千姿百态。我们要善于发现每个孩子的点滴进步,给予正确的评价,促进整体提高。
三是激励保护的原则。
幼儿由于年龄小,认识不完整,思维没有定势,因而在绘画中组成许多非现实的形象和样式。一幅绘画作品,无论成败,教师都应站在保护创造心、自信心的基点上进行恰如其分的评价,既能鼓励幼儿的发展,又能增强他们对创作、对生活的信心。
另外,教师在辅导幼儿绘画时,绘画的工具、绘画材料也太过局限,没有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试想,大自然富裕我们得天独厚的条件,大树的叶子、用过的瓶子、瓶盖等都可以用来当作绘画的工具与材料。我们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合理指导幼儿绘画,激发幼儿想象,鼓励他们大胆的表现,让他们在有趣的艺术活动中快乐成长。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