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7 14:20:20
无意注意就是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作意志努力的注意。例如:孩子们正在听故事,忽然有人推门进来,大家都不由自主地转头看他。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刺激物的特点和人本身的状态。然而,我们怎样才能很好的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呢?
例1:在小班让幼儿认识颜色和形状的时候,利用快速闪躲法,这就是利用了刺激物特点中的刺激物这间的对比关系。刺激物在强度、形状、大小、颜色和持续时间等方面与其他刺激物存在显著差别时会引起人们的无意注意。再比如,幼儿教师在讲故事片时声音突然提高或降低可以起到集中注意的作用。再如,教师画了张绿草地中有一红脸朵花和一只绿色青蛙,问小朋友们:“你们在这张画上看到了什么?”“红花。”因为绿草丛中的红花比绿草丛中的青蛙更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例2:在一次观模课上,老师让幼儿说说白天和黑夜的区别,白天的时候,老师让幼儿分角色进行游戏,有的上街买东西,有的上课当老师等,活动室里成了热闹的街市,老师说了句到晚上了,但是孩子们没有听见,这位老师也很聪明,她让配班老师把活动室的窗帘都拉上,活动室里渐渐的黑了下来。孩子们喊:“着黑天了,着黑天了。”老师说:“天黑了,小朋友们快回到老师这儿来。”孩子们慢慢地走了过去,继续听老师上课。这们老师正是利用了刺激物特点中的强度。强烈的刺激物如,一道强光、一声巨响、一种浓烈的气味,都会不由自主地引起人们的注意。在喧闹的大街上,大声说话不大会引起人们的注意,但在寂静的夜晚,轻微的耳语声,也可能引起人们的注意。
例3:在活动时教师利用玩具进行教学,也能引起幼儿的注意力。活动的刺激物、变化的刺激物比不活动、无变化的刺激物容易引起孩子们的注意。
一般认为,在儿童期,有意注意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递增,即年龄越大,有意注意的发展水平越高。无意注意的发展则不然,其发展曲线是先随年龄增大而递增。马克思说:“除了从事劳动的那些器官紧张之外,在整个劳动时间内还需要有作为注意力表现出来的有目的的意志,耐用,劳动的内容及方式和方法越是不能吸引劳动者。“在实际生活中,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是经常综合在一起的。然而,我们怎样才能很好的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进行教学呢?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