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正文

在音乐背景下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2)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3 23:31:51

说两句

  第三阶段:实践实验阶段。2007年2月至2007年6月。

  对捕捉到的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的对策,进行描述、分析、提炼。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7年7月。撰写课题总结报告,形成最终成果。

  三、在音乐背景下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的基本理论

  (一)在音乐背景下幼儿自主表现快乐的含义

  幼儿是快乐的个体,天性喜欢快乐的事物。快乐的活动能够激发幼儿的兴趣和求知欲,也能够调动幼儿内在的创造潜力。音乐是人类生活的反映,人们用音乐抒发情感,用音乐愉悦生活,可以促进幼儿智慧发展;音乐有调节情绪的功能,其情感性特征能给幼儿增添兴奋情绪的积极动力;音乐有审美功能,能给予幼儿美的享受,美的音乐能够使幼儿情绪高昂地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但在现有的音乐教育现状中,教师常常忽视了幼儿的感受:孩子在音乐活动中只是被动的参与者,根本谈不上享受音乐,“快乐”从何获得?新纲要颁布后,把艺术教育定位在“审美教育”的范围内,强调对幼儿审美感受和审美情趣的培养,《纲要》指出:艺术领域的“目标”、“内容与要求”指导要点三部分中蕴涵的基本理念是:幼儿艺术活动以幼儿为本,强调主动性。改变幼儿被驱使进行艺术活动的被动地位;强调在充分感受的基础上自主地表现。创设与之相适应的音乐,提供一定的活动器材、道具,通过幼儿积极、探索式的学习,培养幼儿对音乐的兴趣及表现力,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二)在音乐背景下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的机会

  《纲要》反复指出艺术是幼儿“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形式”,要使幼儿“大胆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并指出这种艺术表达是“自由表达”、是“创造表达”。但现实教学中,教师们常为了保证活动按计划顺利进行而代替孩子去体验、判断,或者是诱导孩子说出我们预定的答案。在音乐活动,教师们往往要求幼儿按照成人的思维方式去感受理解音乐,使幼儿没有机会主动感受、自由想象,只能在教师的牵引下被动参与。在这种教育影响下,孩子们的音乐兴趣会日益减弱,音乐灵性会不断消失。如果我们让幼儿用特有的童心去感悟音乐,那么,音乐的世界就会在孩子面前打开新的窗口、展示新的内容。合适的做法是让幼儿自主地去感受,通过身体运动方式对显著的音乐特征(如速度、节拍、力度)或发展变化作出反应,表达自己的理解和听觉体验。哪怕她们的理解与原音乐内涵大相径庭,也无关紧要,重要的是学习过程的体验。在平时的音乐教学活动中,我们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让幼儿自由选择自己喜爱的方式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理解,鼓励幼儿在感知音乐的过程中运用已有经验展开想象,自由表现,把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联想用用身体动作加以表现,或是为音乐配上自编的小故事。虽然在活动中时常出现一定程度的紊乱,但就在这些活动中渗透着孩子们的创作灵感,充满了稚气而大胆的想象。当他们富有个性的理解以及稚嫩而新颖的创造性表现被教师接纳、赞许和分享时,他们体验到了被尊重的感觉,满足了自我表现的需要,这种正向的情绪会激励他们更加热爱音乐。作为教师,我们不但要善于发现并细心呵护这些灵感的幼芽,而且还要创造机会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以真诚喜悦之心去发现、鼓励、支持和欣赏他们的大胆表现。

  (三)在音乐背景下幼儿自主表现快乐的过程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愉悦身心,音乐学习的过程是认知、情感互相合作用的过程,《纲要》中多次提到“激发情趣”、“体验审美愉悦和创造的快乐,体验自由表达快乐”,幼儿对“过程”比“结果”更感兴趣。因为过程给幼儿带来无比的满足,使剩余精力得以释放,他们的许多创造活动就表现在探究事物的过程中。“幼儿艺术活动的能力是在大胆表现的过程中逐步发展起来的,教师的作用应主要在于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他们的审美经验,使之体验自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这里深刻的揭示了艺术活动的过程。幼儿自主性的创作,充分地表现自己对周围世界的看法,大胆流露自己的情感,使幼儿在这一过程中得到了极大的快乐和满足。这其中,幼儿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出的童心、童趣,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策略:

  1、教师拓宽音乐背景给他们提供适宜的环境,鼓励幼儿自由的充分地表现快乐。音乐背景的题材其实是很宽泛的,教师要做有心人,善于挖掘那些有价值,有教育意义的题材对幼儿进行教育。

  2、在音乐活动时,教师不要随意打断幼儿的创作,注意幼儿创作的流畅性。幼儿的现实与想象是混沌一体,很难划分清楚的。在活动时,幼儿会快乐地建构想象的虚幻的世界。因此,在艺术活动时,教师切忌随意打断幼儿的活动。如有些幼儿确实遇到困难需要老师帮助时,教师在可提供个别性的帮助和指导。

  3、教师的评价很关键。我们要树立重过程不重结果的观念,注重自我表现,接纳每个幼儿不同的、多元的创意,而幼儿始终处于自主、快乐的创作热情中,那么这个活动就是成功的。我们不要太在意结果,要让幼儿充分享受活动过程的乐趣。

  4、通过多种途径,将音乐背景和各领域教育相互渗透。

  (四)在音乐背景下幼儿体验自主表现快乐的环境

  “环境对幼儿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不仅有物质环境,也包括心理环境”因此,要充分利用环境中的育情因素,对幼儿进行有效的审美教育。

  1、外在环境(活动场地)

  幼儿开展自主表现的音乐活动必须要有一个良好的环境,而活动场地使一个重要的方面,将直接影响活动的开展。首先,场地必须是宽敞的,便于进行活动的。其次,场地必须安全,不积水,且备有室内场地。

  2、创设情境,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幼儿的情绪更易受环境的影响,一张图片、一段表演、一个故事、一场游戏,往往能让幼儿身临其境,共同欢喜和悲伤。因此,在音乐教学中创设一定能够的情景、图片的展示、情景的布置、游戏的开展等,对幼儿的情感发展将会起到导向的作用,更快的促进幼儿的情感体验。

  3、培养师生情感,创设良好的心理环境:

  恩菲尔德早就提出:教师是学生的组织者,是材料提供者,其任务就是为学生涉及学习活动,给学生提供自学和探讨的机会;教师要用心去了解学生,善于发现学生的天赋,激发他们的热情,鼓励学生自觉的学习,激励学生找到适合自己的表现方法,尊重儿童的个性,让孩子们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探索和表现,培养其独特和正确的艺术创造行为。重视孩子的个性发展和大胆探索实践。

  教师在活动前要安排好活动场地、活动内容、活动形式并准备好材料,以确保活动地正常开展。在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引导、帮助幼儿开展活动,做到环节紧凑、形式生动、减少等待。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保持良好的、积极的情绪,从而影响幼儿,使幼儿在欢快的情绪下开展活动。

  幼儿在活动中,要让其充分体现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保持愉快心情,能按教师地要求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促进自身的发展。音乐教学的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只有努力营造一份平等、宽松、愉快、自主师生间相互需要得到满足的和谐气氛,才能更好的激发幼儿的表现欲望,幼儿在活动中,要让其充分体现主体作用,积极主动地参与活动,保持愉快心情,能按教师地要求创造性地完成任务,促进自身的发展。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