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艺术类论文 > 正文

浅谈在美术活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3 23:23:29

说两句

  在美术领域中开展创造性活动可以激发幼儿用自己创造的图式表现对事物的认识与情感,发展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培养探索发现的积极性,挖掘幼儿的创造潜能,为培养独立的、健全的人格打下基础。

  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内容的多样性

  内容是为目标服务的。有了适合幼儿发展特点的目标,那么选择内容显得极为重要。如果说老师给幼儿的创作内容,所提的要求限制了幼儿可能有的想象,幼儿的创造力便无从发挥。例如结合兔年,我设计了《小兔过新年》的活动,让幼儿将自己过新年的亲身感受通过小兔的形象来再现。

  二、表现方法的多样性

  美术创作离不开造型、构图和色彩等表现方法。以往美术活动衡量的标准是以幼儿模仿作品的效果为基准,即在造型、构图、色彩上与老师一致。其弊端在于片面地强调了技巧,封闭了幼儿创造的潜能,扼杀了幼儿的创造力的发挥。而创造性美术活动打破了这一死板的教学模式,强调表现方法的多样性,即任何一个物体都可以用不同的造型、不同的色彩、不同的构图来表现,促进了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使幼儿创作更有童趣,更有灵性,更富有个性。再以《小兔过新年》为例,在活动前,老师和幼儿共同搜集有关小兔的趣闻、小兔的卡通形象、小兔玩具、小兔的图书,激发幼儿对小兔这一动物的喜欢。在听听、看看、说说中,孩子们了解了小兔的形象特征。

  可见,表现方法的多样性为幼儿营造发挥创造性思维的空间提供了条件。

  三、实施有利创造的指导方法

  在创造性美术活动中,幼儿创造性地学习知识和技能并积极投入创造活动中,采用什么样的教法是至关重要的。我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一)启发、诱导创作激情?

  为了摆脱旧的教学模式的束缚,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幼儿的创造力,我根据游戏是幼儿最喜欢的一种活动,将游戏融入美术活动之中,使游戏与美术创作紧密结合。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年人那样有效地满足他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使现实被他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绘画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方式。”在美术活动中我较多地运用诗歌、故事、猜谜语、做做玩玩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如我在《大象找工作》这一活动中,一开始便以语言故事导入,幼儿被故事深深吸引,积极地参与设想、讨论,活动结尾教师根据幼儿的作品编成故事结尾,整个活动完整有序,幼儿时而着急,时而兴奋,时而欢歌,他们完全沉浸于游戏之中。

  (二)共同讨论作画方法?

  一般美术活动均以老师出示范例、讲解范例、幼儿创作、评价为一个模式。让幼儿这一学习活动的主体参与讨论、创作方法,真正发挥了幼儿的独创性与积极性。讨论的时机选择在活动的不同阶段,就会对幼儿的具体创作及思维活动起不同的作用。

  (1)创作前的讨论

  目的是以幼儿的角度让他们了解操作内容、操作材料及操作方法。这种讨论主要伴随着对范例和演示活动的分析进行。

  ——例:“好朋友”这一活动目标是让幼儿学习画人。老师并不急于出示范例,而是请幼儿上来演示:谁会画人?教师则根据幼儿的演示组织大家讨论:请大家看看人还缺少什么?幼儿在讨论中了解了人的外形特征,各部分位置。由于是让幼儿演示,演示的人更能让幼儿接受,幼儿在创造新的图式时便无拘无束。就以幼儿画人的鼻子为例,多种不同的造型比画成单一的形状更富有童趣,更显现出孩子的个性。

  (2)创作后的讨论

  目的是帮助幼儿将他们在创作中获得的感性经验予以整理、归纳,从而获得更新的信息。

  ——举例:活动结果让幼儿讨论:哪张画颜色搭配得好,为什么?怎样搭配会更好,这张画和其他画有不同的地方,你觉得什么地方可以学的?

  (3)创作中的随机讨论

  这种讨论富有针对性,它能完善和补充教学活动过程,能引导幼儿更有效的创作。如教师在巡回中发现幼儿构图呆板,所画图像在一条直线上。教师便随机选取二张作品(其中一张有前有后,一张为一个平面)组织幼儿随机讨论,哪张更好?你能让自己的图画也变得好看吗?怎样变?引导幼儿在后面或前面添加图象,使画面更丰满。

  总之,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宜采用不同的讨论形式,使幼儿有更多的创造思维的机会,促使幼儿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

  四.加强活动中的针对性

  当幼儿在创作完一张作品后,其心中的得意溢于言表,他希望与他人共同分享喜悦,也希望得到老师和同伴的赞许。“补强法则”的及时运用在这里显得极为重要。

  什么是补强法则呢?美国加州大学的哲学博士詹姆斯·多伯森作了这样的解释:当一个人的行为得到满意的结果时,这种行为就会重复出现,他的这一观点在当今全美颇有影响。多伯森认为语言补强可以成为促进人格发展的最有力的原动力。

  我认为将“补强法则”运用于创造性美术活动乃至整个创造教育中都具有一定的意义。它能极大的保护幼儿的创作欲望,激发幼儿创作热情,树立自信,为造就独立健全的人格铺平道路。

  “补强法则”应贯穿于整个活动的始终。如讨论作画方法时的及时肯定与表扬;巡回指导中发现新思路、新想法给予鼓励,讲评过程中引导同伴发现别人有利于自己的长处等等。恰到好处地运用补强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滥用“补强”则会使“补强”贬值。

  为了“鼓励”幼儿的积极性,“保护”幼儿的创作欲望,滥用“补强”的现象屡见不鲜。无论在活动进行过程中还是最后的讲评中,不管幼儿怎样画都采用“补强”的方法——“你瞧,画得真好!”、“颜色真漂亮!”、“你很会动脑筋”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是鼓励幼儿积极性,但是时间长了幼儿也不会感到满足。我们不能忽视美术活动本身所孕育的审美教育,而应通过活动提高幼儿的审美感受能力。如果教师一味地补强,又如何使幼儿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呢?幼儿又怎能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呢?

  因此,作为教育者本身应具有敏锐的眼光和观察力,正确地引导幼儿去感受美、创造美,真正发挥补强的价值。幼儿正处于创造和发展的时期,他们需要教育者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