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2 22:47:52
甪直中心幼儿园 林芳
数学这门有着严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的学科,不仅仅向幼儿传授着粗浅的数学知识,更主要的是通过数学教学活动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孩子的整体素质。因此,我在数学活动中尝试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让幼儿表现出更大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一、创造环境,激发幼儿主动参与的愿望
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能使每个幼儿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学得主动活泼。我在班级中创设了丰富多彩的“数学园地”,贴上各种形状的花朵。每次,当我在这些不同的形状的花朵上贴上与数学有关的题目时,孩子们都迫不及待,争先恐后地围过来观看、解答。同时,我还设置各种进行数学活动的材料,让幼儿自由选择、运用。如“扑克牌”、“数字卡”、“游戏棒”等。给幼儿充分表现的机会,使幼儿在感兴趣的环境感染下,主动积极地探素学习。
二、寓教于乐,提高幼儿主动参与的兴趣
幼儿最喜欢游戏,寓教学于游戏之中,使整个学习过程富有情趣,能大大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如:教幼儿认识钟表时,我采用了“今天是星期天”的教育活动,老师当妈妈,幼儿当孩子,提醒幼儿看钟表做事情。如“7:00”起床、洗脸、刷牙;7:30早锻炼,8:00吃早饭等。接着又反过来老师做一些事情,小朋友拨钟点。这样反复多次,小朋友对时钟的认识较容易掌握,兴趣也非常高,课堂气氛一直很活跃。平时,利用一切机会创设情景,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如桌面游戏时,通过按颜色、大小、形状、个数等规律穿木珠,提高幼儿的排序能力。“玩牌”游戏提高幼儿加减运算的能力……在游戏中进行数学教学,幼儿玩得高兴,学得认真,练得积极。
三、改革教法,增强幼儿主动参与的意识
教师一遍一遍地教,幼儿一遍一遍地跟着学,这只不过是一种单纯的模仿,机械的记忆。我尝试改革教法,充分发挥幼儿的潜能,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学习。如再大班加减法教学中,我一改以往单一公式化的提问:草地上有4只小鸟,又来了4只,现在草地上有几只小鸟?而是提供必要材料,放手让幼儿动手操作,对所操作的对象进行分类,找规律,然后指导幼儿看图列出有关算式,最后再引导幼儿找出规律——分和式和加减运算的关系,指导幼儿运用三个数列出加减算式或根据三个数自编应用题,列式计算,促使幼儿逐渐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从而发挥幼儿的创造思维能力。
每次教学活动,我都让幼儿通过动手操作来完成任务。凡是幼儿能想的、能说的和能做的,都放手让幼儿去实践,决不包办代替。如在学习9的组成时,我先给幼儿9片花片或9粒棋子、石子等,要求幼儿将他们分成二份,并在分合图上记录每次分合的情况,并让幼儿在分合图上找出规律,在以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找出互补和交换规律。幼儿通过自己实践、观察、比较很快掌握9的几种分法,为学习加减运算打好基础。同时,也让幼儿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再探索的愿望。
四、因材施教,树立幼儿主动参与的信心
由于个别差异的存在,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有快有慢,对结果认识深度和广度也不同。但是只要在整个过程中,幼儿主动参与,积极思考,那么,不管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给以表扬和鼓励,树立他的自信心。同时,还要从实际出发,开展个别教育,从根本上提高不同儿童的认识水平和接受能力,特别是能力差的幼儿。因此,我利用平时空余时间及晨间活动,来园活动等时间对个别能力差的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如:小菲小朋友计算能力差、反应慢。我就在桌面游戏时和她一起玩“小鸡找家”、“玩牌”、“碰球”等游戏,课间和她一起到“数学园地”边看边解答,通过一系列活动,小菲小朋友的计算能力得到提高,在享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自信心也增强了。
总之,在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的探索中,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要做有心人,在活动中明确自己的指导地位,摆正幼儿的主体地位,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创造性,有利于提高幼儿的综合素质能力。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