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育探索论文 > 正文

关于“家园沟通”的调查研究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2 22:33:38

说两句

  家庭教育是幼儿教育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长对孩子的教育问题的关注程度也越来越高。关注程度高就意味着家园沟通好,配合默切吗?事实并非如此,在幼儿园工作中,家园沟通不畅的事例很常见。我在我园和另外两个班的教师和家长两类群体做了一项问卷调查,有80%的家长认为家园沟通渠道是畅通的,少部分家长认为家园沟通的渠道不畅通。为了更好的找到家园沟通过程中存在的障碍,我对两个班100份家长和教师问卷分析统计,归纳出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原因一:家长工作繁忙,与老师接触的机会不多。

  在100位被调查者中,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5.2%,其中本科学历的占20%。随着家长素质的提高,他们对幼儿园的教育也自然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对孩子的教育也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但与此同时,他们的工作也很繁忙,究竟他们有多少时间来陪孩子呢?他们通常会在什么情况下陪孩子呢?如下表所示。表:家长陪孩子的情况比例

  表:家长陪孩子的情况和比例

  他们大都是在每日必需的生活环节陪伴自己的孩子,如:睡觉、看电视和散步。在调查访谈中,我发现:54.7%的父母是每天接我们不难看出,家长陪孩子游戏、学习的时间是较少的,送孩子的,36.8%的是偶尔为之,大部分时候是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还有保姆代劳,还有8.5%的家长不曾接送自己的孩子,是完全交给别人负责的。有部分家长只有在接送孩子的路上与孩子交流,接送孩子及参加园里活动或家长会等事情,有不少家长也转由他人代办。在调查访谈中绝大部分家长和教师认为,家长接送幼儿时与老师面谈是家园沟通当中最常见的形式。若家长接送次数少了,自然也就与老师的接触少了,沟通也相应减少。老人、保姆转达幼儿园信息不是内容不详,就是内容不符,甚至不转达,孩子的父母不能及时、真实的掌握幼儿园的信息、了解孩子在园的表现情况等,由此,引发家庭和幼儿园在沟通过程中的矛盾。家长由于工作的关系而无暇顾及孩子在园情况的现象是造成家园沟通不畅的一个重要原因。

  原因二:态度与行为不一致。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们能体会到现在很多父母尽管工作很忙,但仍非常关心子女的成长过程和教育,家长们也能意识到自己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应承担的责任。在“你认为教育幼儿的责任在谁”的问题上,有94%的家长和96%的老师认为教育幼儿的责任在于“老师和父母”双方。这个结果反映了绝大部分家长和老师意识到了自己在教育幼儿的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但调查统计中表明,家长的教育行为又有与态度不一致的表现:

  (1)家长很少主动了解教育资讯。了解的形式包括翻阅有关育儿书刊、杂志,向老师或有经验者了解育儿知识,收看有关育儿的电视节目和上网查询有关育儿内容等。在此次调查中发现有30%的家长是经常了解,有15%家长是定期了解,有54%的家长是偶尔关心一下,还有1%的家长是没有这种意识的。说明绝大部分的家长没有积极主动的了解和学习如何教育孩子的科学方法。

  (2)家长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生活了解不够。只有30%的家长表示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学习情况,如:知道他最近在幼儿园的学习内容、行为表现、所参加的园内重大活动等。幼儿园通过每周活动计划表、家园联系栏、联系手册、园刊、网站等形式加强与家长之间的联系,但大部分的家长仍旧对自己的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知之甚少,说明家长对幼儿园各方面情况了解不够主动。有部分家长则表示幼儿园班级的教学内容,幼儿园的各项通知等最好是家长人手一份,而幼儿园受现有的资源限制无法满足家长的要求。

  (3)家长对孩子和幼儿园的期望过高。虽然大部分家长知道在幼儿时期更应注重孩子能力性格和情感的培养,但社会对自己的压力造成家长虽知道在幼儿时期更应注重孩子能力和情感的培养,但心里还是偏重于知识和智力,并对孩子期望过高,把孩子“不尽如人意的表现”归则于老师,造成家园意见分歧。

  原因三:沟通渠道较狭窄。

  在对家长和老师的调查中发现,面谈仍是家园沟通、联系的主要形式。八成以上的家长和五成以上的老师表示他们之间的最常用的沟通方面是面谈。面谈比较直接,而且有针对性,但效率不高,匆匆数语,多在离园的时候进行。一位老师一天最多和两三名家长面谈,照此下去,难以达到家园沟通的良好效果。一位家长在问卷中写到:我很想上去和老师交谈,可一看到众多的家长和幼儿都在围着老师问这问那,老师一副穷于应付的样子,我便打消了念头,带着孩子回家了。多少次都这样,其实我有很多话憋在心里想和老师交谈呢!

  仅次于面谈的沟通方式是电话和电邮。幼儿园可建立自己的网站,成为幼儿园对外的一个窗口,通过网上留言与家长们进行交流。但我们大部分幼儿园都没有网站,也不能在网上交流。

  另外,家园联系册和园刊也是沟通之一,但不能全面、具

  体、详细的让家长了解孩子。

  正由于这种家园沟通渠道的有限,使家长对幼儿园和老师工作的不了解,相互之间的沟通就变得不够畅通了。

  原因四:家园之间有理解,缺配合。

  调查表明,家园沟通存在这样的矛盾:一是老师和家长都表示理解对方工作的性质和难处,而在实际的行动上却为能取得相互的支持。俗话说:话不投机半句多。家长和教师之间的相处也是很微妙的,稍不注意,就会让对方心里不愉快、不乐意,导致双方沟通产生心里障碍。有90%以上的家长表示对老师工作理解。但同时有30%以上的家长表示理解但无法配合老师工作。在调查访谈中,有不少家长谈到:很多时侯对幼儿园活动不是不想参加,而是没时间参加。老师们也有这种感觉:家长不亲自参与活动,当然不能很好的了解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情况。二是一方面家长希望老师可以在非工作时间开展各类活动,如:家长会、家访、亲子活动等,而另一方面时间安排家长的次数非常有限。

  针对上述原因我提出以下建议:

  (一)建立家长联络站,充分利用现代通讯工具。现代通讯

  工具的运用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快捷,我们可以运用热线电话、手机信息、热线网络联系、邮件群发等形式将园内大事、教育教学情况、活动通知等告知家长。尤其是在外地工作的经常出差在外的家长们,以及平时无法亲自接送孩子的父母们,这种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二)充分整合悠闲型家长的资源,开展义务助教活动。悠

  闲型家长是我们不可多得的教育资源,在制作教玩具、印发“活动通知”及“家长须知”等资料、家长之间的信息传递等事务中,可以充分调动这部分家长的积极性,让他们参与到义务助教的活动中来。建立“家访日”,教师抽出一个最理想的时间作为专访的家访日,根据需要与家长联系后,可安排家访。教师还可在活动室醒目的位置上挂上“家访需求留言”板,以便需要家访的家长留下信息与老师沟通。

  (三)开展多种形式的育儿知识的培训与咨询,帮助家长树

  立科学的育儿观。幼儿园使用较多的培训方式为专题讲座、宣传栏、家园联系手册、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家长会、家长来园活动,在安排一些亲子游戏等。让家长们有更多的机会体会幼儿在园的生活。除此之外针对育儿过程中家长的困惑,可提供专家来园、现场咨询、电话咨询、书信咨询、育儿知识的讨论会、辩论会,还可在园内醒目的地方放置反映幼儿园概况、教师队伍状况的展板,满足广大家长的愿望。

  (四)建立园内育儿知识资源库,让家长在闲暇时对育儿知

  识触手可及。如:建立幼儿园网站专设育儿知识栏目,园内建立图书室可供家长阅览或借阅,帮助家长订阅优秀的育儿期刊,带给家长最新的育儿理念,使育儿知识的学习成为家长闲暇活动的中心。幼儿园班级门口建立《家长园地》,家长们利用到幼儿园接送幼儿的机会看一看,可以通过这小小的窗口,了解科学的保教理念先进的幼教信息和幼儿园、班级和近期的中心工作。

  (五)建立多渠道的沟通方式,强化家长和教师主动沟通意

  识。面谈、电话、网络、书信、园刊、宣传栏、活动图片等,这些都是沟通的好方法,关键还要有主动沟通意识,教师要不厌其烦的勤说,做到语势柔和,语调平和,话语亲切,言为心声。家长要不厌其烦的问,教师要勤答,要做到为人师表,这样才能使家园互动的频率快、效率高,使家园沟通的渠道保持畅通无阻。

  总之,家园之间沟通的最佳境界应当是:教师和家长是朋友,家园之间是亲邻,在这充满友谊和温暖的世界里,家园相互团结,相互支持,共同为幼儿的健康成长提供双重保障。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