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育探索论文 > 正文

创造有激发力的教研活动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2 22:13:42

说两句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对幼儿园教师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摆在了教研工作的首位,因此教研活动的开展也同样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然而,一提到教研活动,教研组长们便犯难了,“怎样才能调动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成为了大家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幼儿园教研活动状况分析:

  为什么教师们参加教研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呢?作为教研组长,只要分析一下教研活动的状况便不难发现,以往我们进行的教研活动存在以下问题:

  1.教研内容留于形式,活动方法单一。以往进行教研活动大多是组织教师学文件、学理论,很少落到教师的工作实处;并且在方式上通常都是集中学习。

  2.教师缺乏参与教研活动的兴趣与愿望。正是由于教研活动的单一、枯燥,不能为教师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因此,教师们对教研活动并不重视。

  3.教研组长开展活动感到困难。这种困难来自于教研活动缺乏活力和教师不愿参加教研活动而使教研组长也缺乏组织活动的激情。

  二、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是教师乐于参与的

  那么,究竟什么样的教研活动才是教师乐于参与的呢?我对教师进行了调查问卷,对教师们反馈的信息做了如下归纳:

  教师们一致提出:理想中的教研活动应具有激发力。

  1.能够真正帮助教师解决实际教育教学中的问题的教研活动。

  2.操作性强、充满乐趣,具有挑战性的教研活动。

  3.开放式的教研活动(包括环境的开放、人际关系的开放)。

  只有当我们的教研活动充满激发力时,教师们才会自发地表现出主动积极性和责任感。

  三、怎样创造有激发力的教研活动

  1.提供的学习活动应具有挑战性。

  (1)对教师思维的挑战。教师是教研活动中的主要贡献者,我认为应该鼓励教师对自己的教研进行反思,了解自己的长处和短处,为自己设定学习目标,学会与人合作,并为自己的成绩感到骄傲。例如:教师们参加教研活动前必须

  对我抛出的内容进行实践与反思,并形成自己的独特见解,然后在教研活动中交流。而我会对他们的反思做准确而客观的评价,还让他们互相批改教育随笔,提高教育评价能力。这样一来,教师们非常重视自己的反思,都希望自己的见解能得到大家的肯定。于是,他们个个积极思考、查阅资料,个个精心准备,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在参与中进行理性的思考。

  (2)对教师口才的挑战。“说”意味着倾听、思索、表达、沟通、参与、分享,是思想共振、情绪互染、心灵相契、意义共有的学习方式。因此,在教研活动中,应更多地为每位教师创造“说”的机会,尊重教师“说”的权利,培植教师“说”的勇气,锻炼教师“说”的智慧。例如:每次的教研活动我都会指定一名中心发言人,并针对要培训研究的内容,为中心发言人做事前的支持与指导,帮助中心发言人“抓”到点、“说”到位;对于教师,更多地欣赏他们的“说”、肯定他们的“说”。一句“很好”,“我赞同你的观点”,“你的这个点抓得对”……都会为教师的“说”增添信心。教师们在相互交流表达中,共同得以提高。

  2.选择的内容既要贴近教师的教学实际,又能促进教师长远发展。

  教研活动的内容应为教师的实践提供支持与帮助,符合教师的现实需要,并能促进教师的长远发展,才会引起教师对教研活动的重视,才能使教研真正发挥作用。为此,我在平常的观摩中,记录下了教师们的问题情景,并在教研活动中由教师们共同研究、讨论、解决。

  问题情景举例:

  情景1——活动开始了,教师组织幼儿坐成两排,教师一边念幼儿的名字,一边将写有幼儿名字的篮子一个一个地发给幼儿。

  情景2——活动结束后,小朋友都在收拾桌面上的制作材料,几个小朋友将制作后剩下的吸管全都扔进了垃圾筒里,教师看见后,说:“真谢谢你们!”

  在教研活动中,教师们一读到这两个案例都会意地笑了,因为这样的问题情景经常发生在他们中间,但在平常的教育教学中,自己并未重视过,而当案例摆在面前时,他们很容易就发现了问题,并开始发表自己的意见:情景1中的教师没有作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情景2中的教师没有意识到材料回收的重要性,这些吸管还可以成为幼儿活动区中的新材料,为幼儿提供再实践的机会。但在经过认真地反思后,教师们更加深入地领悟到这些只是对问题的表浅认识,而这两个案例的实质是:情景1中的教师没能科学、合理地安排、组织活动,违背了新《纲要》中对教育教学组织与实施所提出的:“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和过渡环节,减少和消除消极等待现象”。情景2中的教师没能正确地把握偶发事件中的教育价值,及时积极引导,反而对幼儿产生了误导。由于这些问题都来源于教师的实际操作中,具有真实性和针对性,所以教师们非常感兴趣,也能提出自己的经验与大家共享。这样以来,既解决了教师在教育中遇到的具体问题,又使教师获得了启发和领悟;既提高了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评价分析能力,还为教师今后的实践提供了正确的导向。

  3.尊重教师的选择,让教师在活动中充分体验到成功感。

  在教研活动中,常常是由教研组长指定教师进行何种内容的观摩和学习,而我则充分尊重教师的选择,为教师提供展示自己的机会。例如:我为教师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活动模式,教师们可以自愿报名,提出自己想组织的活动内容(如:综合活动、晨间活动、体育游戏等等)进行现场观摩活动。这样,教师们可以充分展示自己的特长。而在进行活动组织时,则以模拟的方式进行,由其他教师扮演幼儿。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转变角色,更加深入地去体验幼儿的学习活动,提高他们对活动中幼儿行为和问题的预先估计能力。在活动进行中,我用摄像机记录下每一个镜头,活动后让教师们一边观看一边反思,分析组织活动的教师的教育行为与能力,分析自己体验幼儿的情况与问题。

  大家在一次游戏模拟活动中积极地扮演幼儿:有的枪玩具,有的自己玩自己的,有的悄悄地和同伴分糖吃,有的不停地“告状”,还有的尽力想表现自己……而组织活动的教师更是用尽了浑身解数来对付这群“特殊儿童”,为教师们提供了很好的随机教育的现场。当然,教师们也在观看录像后,反思了自己的行为,认为他们的表现有些“过头”,没能充分体现该年龄段幼儿的特征,说明对幼儿的把握和深入了解不够,使他们更加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4.营造一个开放的、愉悦的活动氛围。

  历来的教研活动都是以严肃、严谨的氛围展开的,活动中沉闷的气氛和教研组长以上对下的态度和威严常常让教师们不能充分地表达和创造。为此,我树立了“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思想。(用萧伯纳的一句话来说:“我不是你的指导者,只是你的一个旅伴而已。你向我问路,我指向我们俩的前方。”)于是,我打破惯例,鼓励教师在活动中树立“我有我的观点”的思想,允许他们向我提出质疑。这样一来,教师们便可以没有任何思想包袱地发表意见和建议,同时,更以自己的观点能得到认同为乐趣。我还精心设计每一次的教研活动,力求营造一个开放的愉悦的活动氛围,充分调动教师的兴趣。例如:我让教师们拟定自己的“人生坐标”,这是一个提高教师思想素质,激发教师追求崇高目标,去挑战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我的一个研究活动。在活动中,我为教师们提供了一次心理测试——请教师们在教研活动中,真实地完成下列问题:

  (1)“我是谁”。思考自己所扮演的各种角色与特征,想想哪些是暂时的,哪些是永久的。

  (2)“我在哪里”。用线条绘出自己的一生,画出过去和你认为的将来,仔细思考你想让它成为什么样子,并用波峰表示发生过或将要发生的重大事件。然后在上面用“+”表示你现在的位置。

  (3)“我将是什么样子”。

  (4)“我的工作理想”。回到眼前,思考你的教师职业梦想。首先想一想你想在工作中得到的特定东西,再想你需要为这些工作进行何种教育和培训。

  (5)“目标导向职业生涯”。你应该停止干什么,开始干什么,你的职业生涯的长期目标是什么?

  教师们感到兴奋不已,还急切地希望我能对他们的回答做心理分析。在记录自己的答案时,他们一边写一边思考,还时不时地露出微笑,有的还与别人分享自己的记录。在活动中教师们愉快而又认真地记录下自己真实的思想。以下是个别教师的记录:

  我是谁——我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平时在与人交流中常常很被动。我喜欢听别人谈论工作的事情,自己就把别人的经典部分记在脑海里,成为我今后的工作经验。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