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2 22:13:05
东北师大实验幼儿园 胡亚南
自2003年我园参加了东北师大王小英教授主持的“促进幼儿创造人格与创造能力发展的行动研究”课题。在这一年多的研究中,我园很多教师从一名普通教师成长为喜欢科研、愿意科研,有能力科研的准研究型教师。这深深得益于行动研究。我们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在研究中成长。在此呈现我们在课题研究中的真实体验、点滴记录,以兹各位同仁分享。
转变观念,更新角色
在以往的认识里,总觉得幼儿园里搞课题是那些专家教授的事,自己只是按照他们的要求做就可以了,自己在课题研究中充其量是个协作者。在一年多的行动研究中,真切感受了这种研究赋予幼儿教师的极大权利和责任。教育行动研究是在教育实践现场,通过教师或相关人员运用各种科学的方法对教育实践的研究,以改善教育行动、提高教育质量,获得对教育规律深刻理解和新的认识的反思性、发展性研究。在这样的研究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教师不仅是文化的传播者,更为重要的是研究者、决策者、学习者、创新者、参与者和交往者。行动研究赋予幼儿教师多种角色,让教师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
在行动研究中,我懂得了围绕研究的目的开展活动,对自己的教育行为反思,改进。例如:以前我们进行的故事表演,要求幼儿完整复述原故事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对话。在教师的包办指导下,幼儿被动地接受教师所传授的肢体语言(小猫都是咪咪叫,小鱼都是摇尾巴……),或者机械地模仿同伴的表演。教师经常说某某幼儿演得好,让所有幼儿都向他学习。教师成了导演,幼儿成了没有自主的“模仿秀”。记得我看过一个音乐表演活动。首先,教师出示一张熊的图片,接下来教师学熊走路的样子,请幼儿进行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还不断地表扬谁学的像,谁学的不像。其实,熊走路有很多种,而且熊在不同活动中,走路的样子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请幼儿设计各种情境下熊的生活,学习熊在不同情况下走路的样子。要培养创造性的幼儿,教师首先要成为创造性的教师。
在行动研究中教师要不断地调整自己的角色,在一些时候,教师还是幼儿活动的倾听者。倾听意味着承认幼儿的价值,以开放的心态对待幼儿的所思所想。在活动中教师要平等地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关注幼儿的活动,倾听幼儿的想法。某些时候教师又得是耐心的“等待者”。“等待”意味着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进程要加以密切的关注,密切注视幼儿面临问题情境时的状态,密切注视幼儿试图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在活动中,只要教师耐心的等待,给予幼儿探索的空间,幼儿就会给予你一份惊喜。教师要充分相信幼儿的能力,相信他们是一名创作者。例如:在实验进行的前期,幼儿不能展开自己的想象,不会创编故事。但是我们并没有代替他们进行创编,而是为幼儿布置了故事中的环境,为幼儿提供故事中的人物头饰,让幼儿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这样,幼儿便很快地进入角色,把自己当成了故事中的人物,从而迸发出大量的有创意的想法。
学会收集,学会利用资源
行动研究克服了以往幼儿教师搞科研的形式主义倾向,缩小了教育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因为行动研究充分利用了幼儿园教育实践性强的特点,从教师自身的教育实践中挖掘研究素材,对自己的教育行为进行必要的反思和批判,充分发挥了幼儿教师从事科研的自身优势。在行动研究中教师学会收集,学会有效地利用资源。
为了故事创编活动的顺利开展,我们在平时注意收集一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幼儿喜欢的,有利于幼儿创编、表演的故事。例如:上学期,我班选定故事《勤劳的人起得早》作为创编的原故事,就是教师认真观察幼儿活动的结果。记得在刚刚开学时,我们首先选择六、七个适合3-4岁幼儿年龄特点的故事,请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试听,并让这些故事反复出现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洗手、入厕、就寝前,都要为幼儿放上一段。过了一段时间,幼儿已经对这六、七个故事都有所了解,从中我们发现幼儿对《勤劳的人起得早》这个故事表现出极大的兴趣,每当录音机里放出这个故事时,幼儿都会情不自禁地被故事情节和不同声调的人物对话所吸引。所以最终我们选择了这个故事作为创编的原故事。以上事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蹲下来,多听一听幼儿间的谈话,多和幼儿玩一玩游戏,你会发现幼儿生活中的每一点,每一滴都是对幼儿进行教育的良好素材。
其次,在日常生活中收集一些可利用的废旧材料,满足幼儿的活动所需。例如:我班进行《勤劳的人起得早》这个故事道具制作时,我首先引导幼儿讨论为故事人物做什么服装,用什么材料做。在讨论小鸟翅膀的制作方法时,幼儿各抒己见,有的说用纱巾做,有的说用橡皮泥做,有的说用纸做,有的幼儿说画一个翅膀。我适时地提供了平时收集的废旧资料,满足幼儿的制作需要。有的幼儿把报纸撕成一条条地粘在身上当翅膀,有的幼儿把大方便袋剪开当小蜜蜂的裙子,并在上面装饰了一些废旧的塑料花。在我们提供的丰富材料中,幼儿展开奇思妙想,制作出许多富有创意的道具。
研究中,我们学会收集物质资源的同时,也在不断加强对人力资源的利用,适时地将家长资源引入课题研究,有效地把握专家指导的机会,加强同事间的合作交流。因为科研活动不是幼儿园关起门来“闭门造车”,而是社会、家庭、幼儿园共同实施的“系统工程”。例如我们在家长了解幼儿园活动的前提下,请家长配合收集各种废旧材料,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创编故事、共同制作道具,共同参与表演。家长的参与为幼儿园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不同程度地为幼儿和老师提供了创造的灵感。我园每周都要进行一次课题组成员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倾听专家的理论讲述,同事之间相互沟通,相互合作,使课题组真正地成为一个研究性的共同体。在实验进行中,一个班遇到的难题,就是我们整个课题组遇到的难题,大家献计献策,积极参与问题的解决。
学会记录,学会整理
如果说收集资料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基础,那么学会记录就是教师进行科研活动的保证。有效的活动记录不仅能生动地再现实验中师生的互动,也为以后科研活动总结提供了必要的研究材料。那么怎样记录才是有效的呢?刚刚进行实验时,我们总是以“流水帐”的方式记录,教师像一台机械的打字机。如此辛苦记录下来的东西利用价值却不大。通过实验地不断深入,专家地指导,我们慢慢地学会了记活动记录,活动记录应是教师和幼儿的共同活动,要真实地反映教师是怎样进行教学活动的,幼儿在活动中怎样进行探索的,在探索过程中,遇到了什么样的问题,教师又是怎样采取策略解决的。例如:我们在组织幼儿创编故事活动中,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与同伴之间,将会有大量的对话出现。教师要记录第一个和别人说的不一样的幼儿的语言,给幼儿带来柳暗花明又一村启示的话语。只要我们用心去体验,仔细去分析,认真地记录,在一段时间内我们就会用我们的笔,生动地再现师幼互动的过程。
在科研过程中,资料的整理是相当重要的,他有助于教师对整个活动过程进行反思和改进日后的工作;有助于专家、同行对课题研究的工作指导;有助于家长了解幼儿进行的活动。在课题研究中,我逐渐摸索出哪些资料具有整理的价值,应该如何整理。1、整理幼儿的作品资料。幼儿的作品通常是一种经验表征,收集他们的作品可用来做各个环节的实证。通过对作品进行细致的归纳整理,用来说明幼儿的已有经验及获得的新经验。2、收集幼儿的谈话资料。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的谈话可以反映他们的已有经验、新经验、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等,从中可以发现幼儿与老师、同伴间的互动频率、争论的焦点、产生的新问题等。因此,谈话资料整理是不可缺少的,即使谈话的原始资料也应保留,使别人了解老师在幼儿的谈话中如何捕捉教育契机,找到切入点,充分体现活动的由来,主题开展的思路。3、收集整理有关的影像资料。在活动的过程中,有些活动是无法用谈话记录的,如幼儿的道具制作过程、故事表演、环境布置等。这些就需要相片或录像带作为实证材料反映活动的开展。所以教育科研中教师要善于把握该拍摄的活动,做到既不错过“精彩活动”,又要避免不必要的浪费。
学会评析,学会总结
评析、总结是教师组织一次活动后的自我完善,自我提高的过程,是教师的科研从实践向理论的提升,从感性经验到理性经验的升华,也是从“经验型”教师转变到“研究型”教师的主要途径。
在行动研究中,通过专家的指导,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已经初步形成了评析、总结的体系。在第一轮活动中,我们只是把实验的经验记录整理出来,在阶段总结中,教师才谈一谈自己的想法和收获。可是,现在我们的教师每进行一次活动,都要进行认真思考。在活动进行前,要有活动前反思,在前反思中,教师要阐述为什么要设计这次活动,活动的目标是什么,这时的幼儿处于什么发展水平;在活动进行中要有效地进行活动记录,灵活、机智的运用教学策略;活动结束时,还要认真进行活动后反思,剖析活动的成败原因,在下一次活动中应该怎样取长补短。通过反思发现问题,并能针对问题提出教育策略。例如:在道具制作中,3-4岁幼儿动手能力还很低,不能独立完成一些复杂的道具制作,我采取了以下三个教育策略,使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策略一:运用激发创造动机教学法和脑力激荡教学法,讨论制作道具的方法。策略二:家园合作,调动家长资源,促进幼儿动手能力的发展。策略三:进行混龄教学,让幼儿在活动中向年龄较大的幼儿学习制作道具的方法,从中体验制作道具的乐趣。
经常能性的总结反思,教师的理论水平不断得到提升。每次活动中教师都会有意识地去总结本班幼儿各方面发展的特点。例如:各年龄段幼儿创编故事的特点,各年龄段幼儿道具制作的特点,各年龄段幼儿表演故事的特点。虽然我们的观点还不够成熟,还需要继续在实践中挖掘、验证,但我们是真正地在用心思考问题,努力向“研究型”教师迈进。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