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11 10:53:24
导读: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不要让学生把获得知识当成最终的目的,尤其是不要要求学生简单地呈现知识,而要使知识成为一种手段,去发展他们的思维、智力、情感、思想、品质。
昨天是妻去沈阳函授学习的日子,因为要住宿,有些日常用品要带去,所以我去送妻。在车站,我意外地遇到了我的学生小龙。说实话我很喜欢这个孩子,虽然我教语文而他的语文是全班最差的。我以为他见了我一定会过来跟我说话的,可是,他却傻傻地站在那儿直直地看着我半晌无声。
我奇怪地问他:“怎么了,小龙?看不出来是我吗,我是张老师啊!”
他这才红了脸说:“张老师好!”
我问他,刚才怎么了。他说,他一看到我,马上就想明天该背的题是什么,可是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直到我说话,他才意识到,期末考试早结束了,这才松了口气,回过神来。
小龙的话让我沉思好久,这就是我理想中的教育吗?
苏霍姆林斯基说:“知识既是目的又是手段。”
可是我是这样去做的吗?面对期末考试,我要求学生,把课堂笔记上所有的东西都要尽可能地背会。我明知道,这对学生来说是多么的无聊和令人讨厌,可是我还是反复地要求他们去做他们并不爱做的事情。
叔怀、项楠、孙营、维维……他们都是我最好的学生。本来我可以让他们走进更广阔更美丽的语文世界,让他们在其中思考、感受、表达,好在阅读与社会现实的相互体验中形成自己的能力。
可是,他们得到我说的这些了吗?可怜的学生,当你站在我面前,把我留下的问题背得滚瓜烂熟的时候,我虽然也表扬着你,可你知道我的心在痛吗?当你怀着疑问的神色问我:“老师,这些我们都要背吗?”我虽然也在点着头说“是的”,可你知道我的心在痛吗?
当然,那些问题的确也很重要,那是从不同的角度对课文的理解,掌握了它们,自然有助于更加深刻地理解课文。但是那些,毕竟是别人的思想(尽管也有不少是我引导学生们得来的),即使学生们背得再熟,对于他们的精神世界又能有多少贡献呢?
其实,又何止他们在上演着这出悲剧?
哪个学习语文的学生没有做过这场悲剧的主角呢?哪个语文老师没有担任过这场悲剧的导演呢?
我的语文教师同行,你若没有过,那你一定是王泽钊或者是另外一个令人高山仰止的特级教师,因为特级教师的学生一般也都是“特级”学生,你虽然没有要求他们去背,可是他们怕丢你的名或自己的,他们已经在背别人的思想了。
对于语文来说,本来应该是掌握的知识越多,学习起来越省劲。可俯视一下中国的语文教学的实际吧:越往上念,学生越苦越累。基础知识,基本篇目,文言诗文,说明语段,记叙语段,议论语段,文学作品,科学小品,话题作文,材料作文,这每一组四个字中,有多少学生徒劳的汗水、机械的记忆、无奈的重复,又有多少老师自以为高明的小窍门、得分点、答题方法、分析思路等匠气啊?
作为老师你或许很骄傲,你有多少多少的学生考入了重点中学、重点大学,他们的语文分又是多么多么的高。可你是否想过,你作为一名光荣的教师,究竟给了你的学生们哪些有用的东西?你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对人们的语文素质的提升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每一个有良知的教师,都不要让学生把获得知识当成最终的目的,尤其是不要要求学生简单地呈现知识,而要使知识成为一种手段,去发展他们的思维、智力、情感、思想、品质。
我,和你,是有良知的教师吗?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