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9 21:26:09
“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研究”课题组 执笔:钱珊
一、研究概述
(一)研究背景
教育担负着人类文明传承的历史使命,长期以来着重于继承和传播现有的文明成果,而且传播方式封闭、单一,这种“面向过去”的教育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人类正开始向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信息和知识社会过渡,经济全球化趋势和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正越来越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生活和学习方式。社会的变革、人的发展呼唤教育的革新,它要求教育走向开放,为人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创造潜能,发展人的个性,适合人的充分发展。同时,又要求人要有与时代进步发展相适应的开放的精神和民主、合作、进取等开放的品质。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奠基阶段,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是幼儿教育的目标和追求。要促进幼儿的发展,幼儿园课程就要为全体幼儿的全面、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要给幼儿个性的充分、自由发展创造条件,要替幼儿生动、活泼发展拓展空间。幼儿园开放性课程就正如莫利生所说的:是一种态度(教师鼓励孩子主动参与自己的学习活动的态度),一种自由(孩子在大家共商和行为指引范围内拥有的自由),一种儿童自己的活动(孩子自己有决定学习活动的能力)。因而,实施开放性课程能为幼儿的发展提供适宜的舞台。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部颁发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纲要》立足于我国幼教改革的现实,同时也吸收了世界幼教科研的众多优秀思想和成果,具体规定了我国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内容范畴、目标以及基本的实践规范和要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以多种形式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幼儿生动、活泼、主动活动的教育过程。”“幼儿园应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要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地发展”等等,这些要求都贯穿着鲜明的开放教育思想。渝中区幼儿园从1996年起着力于“城市幼儿教育面向现代化”的区域性研究,取得明显成效。全区幼教工作水平和教师队伍素质有了很大提高。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颁布,我们又面临许多幼儿教育值得关注和解决的新问题,如:课程内容单一;课程实施途径封闭;活动过程重单向传递等等。如何将《纲要》的先进思想转变为幼教工作实践,缩短现状与《纲要》的差距,真正打造出高质量的渝中幼儿教育,使渝中幼教涌立改革潮头,适应中心城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需要;如何使我区各幼儿园初步形成的各具特色的教育更加丰富与完善;如何有效地促进我区幼儿教师的专业发展,为幼儿发展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等。为此,进行了本课题的研究。
(二)研究目的
构建并实施开放的、多元化的幼儿园课程,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富有个性的发展;培养和打造一支适应开放性课程要求的教师队伍,整体提高幼儿园保教质量,促进渝中幼教再上新台阶。其具体目标是:
1.研究开放性课程的特点,为各幼儿园的课程建构提供指导意见。
2.研究开放性课程的目标、内容,提出课程内容建设的原则;探索开放性课程教育资源利用、开发的途径、方法。
3.探明开放式幼儿学习活动的特点、方式,研究其指导策略,形成积极的师幼互动。
4.探索开放性课程多元评价的有效途径、方法。
(三)课题界定
1.幼儿园课程是实现教育目的的手段,是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
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和。
2.幼儿园开放性课程是以《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为指导,以现代先
进教育理念为前提构建的多元、动态,以培养幼儿开放精神、开放态度、开放活动能力为重点的的课程。它要实现五个方面的开放:
(1)课程目标的开放。强调课程目标的过程取向,不用统一的标准要求幼儿,结合各园、各班幼儿的实际以及幼儿的个性发展和特殊需要来确定目标。
(2)课程内容的开放。课程内容在范围、来源、组织、结构上多样化并富有弹性。
(3)幼儿活动过程的开放。开放幼儿活动的空间、时间,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强调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强调尊重与理解幼儿的各种行为。
(4)课程资源的开放。让幼儿园、家庭、社区的物质和人文环境都成为教育资源,并得到充分开发和利用。
(5)课程评价的开放。实现评价标准、评价主体和评价过程开放、多元,重过程评价、重日常观察、重个体的纵向发展。
3.本课题以贯彻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转变教育观念为突破口,通过研究实现办园水平和保教队伍素质的整体提高,推进区域性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研究的理论依据
1.人本主义思想
以人为本是开放性课程的基本思想。人本主义思想认为儿童是学习活动
主体,强调学习过程中个体自我实现的心理历程,认为应该让儿童在学习过程中亲自体验各种经验,发展他们的个性,发挥自己的选择和创造能力。人本主义思想还强调学习中的情感作用,强调建立和谐、融洽的师生关系,认为教师不是教学的控制者,而是儿童活动的促进者、向导和顾问。
2.开放教育理论
开放教育的哲学基础,是把人定义为“沟通的动物”,人的生存和成长
状况取决于人与他人的沟通。因而,开放教育理论认为,教育的内容、方式方法、途径不应是封闭的、单一的,这将不符合人发展的需要。开放教育主张教育的多元化、灵活性、可选性,要求最大限度地挖掘教育资源,拓宽“沟通”渠道,为儿童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空间。
3.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帮助我们重新认识了儿童智能的真正含义。多元智力理论
指出:智力是多元的,它包括八种智能,这八种智能既包含认知因素,又包含个性因素、动机因素以及情绪性因素。这一理论告诉我们,每一个人的智能构造是独特的,每一个儿童的学习途径和能力发展也是不同的,因此教育应该考虑发展和利用每个人的独特性,关注幼儿发展的个别差异与全面发展的平衡点,注意为幼儿创设多元的学习环境,促进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4.陈鹤琴“活教育”理论
上个世纪40年代初期,陈鹤琴先生从办园的宗旨、培养目标、幼儿园课程、幼儿的发展、教师的要求等逐一进行探索,提出了“活教育”理论体系。他主张幼儿园课程要以大自然、大社会为活教材,引导幼儿从广阔的自然界、纷繁的社会生活中学习各种实际的、活生生的知识;他倡导“做中教、做中学”,让幼儿在各种有益的活动中得到身心和谐的发展。这些理论,对我们当今的课程建设,仍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意义。
二、研究的实施
(一)研究对象
重庆市渝中区15所一级幼儿园、4所二级幼儿园全体幼儿和保教人员。
(二)研究方法研究采用行动研究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个案分析法。
(三)研究步骤与过程
本课题研究周期为三年,即2001年10月——2004年12月,经历了三
个阶段:
1.学习、培训阶段(2001年10月——2002年1月)
研究初期,课题组组织了两个方面的培训学习:一是组织教师、园长的培训学习,邀请了市教科院和西南师大的专家举行现代教育理论讲座,并结合《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的贯彻进行专题培训和讲座;二是组织研究骨干学习研究方案和修改、论证研究方案,提高了研究人员的认识,促进了研究人员观念的转变。
2.研究、实施阶段(2002年2月——2004年9月)
课题组根据研究的需要,从两个层面来推进研究:
一个层面是幼儿园的研究,重点研究主体教育、创造教育、养成教育、健康教育、愉快教育、未来教育、艺术教育等多元化的园本课程及实施策略;
二是从区域层面组建三个子课题组开展研究。我们建立了:开放性活动
与师幼互动生成课程内容研究的子课题组、开放性课程评价研究子课题组、开放性管理机制与教育资源研究的子课题组。这样,使研究能突出重点、突破重点,保证研究质量。
3.成果形成阶段(2004年10月——2004年12月)
整理研究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汇编研究论文和案例,展示成果,鉴定结题。
三、研究的成果
(一)研究和确定了开放性课程的“三性”特征
通过研究,我们提取出幼儿园开放性课程的“三性”特征:
特征一:多元性
多元性是开放性课程突出的特征,它体现在:
——课程文化的多元。开放性课程注重吸纳各种先进教育思想和文化,既具有国际视野,又体现本土文化特色,使幼儿与教师在多元文化课程的熏陶下,成为观念开放,具有民主、合作、进取等方面品质的人。
——课程内容的多元。开放性课程提倡多种课程并存,反对统一、封闭的课程,主张课程内容开放,各园在研究中逐渐形成各自的办园特色。
——课程实施主体和途径的多元。开放性课程是一种广泛人员参与的课程,除教师外,幼儿、家长都是课程的参与者、实施者。课程实施的途径也由幼儿园向家庭、社区、社会延伸。
特征二:动态性
开放性课程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是一个不断生成、生长的过程。
从课程目标看,它不是一成不变的,要随着活动的进程,特别是根据幼儿的发展情况而变化。从课程内容看,它强调对幼儿生活的关注、对幼儿体验的关注,从有价值的教育信息中去生成、开发课程内容。从活动过程看,它主张在丰富的活动情景中,教师与幼儿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合作交流,共同体验,形成积极互动的过程。
特征三:发展性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