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育探索论文 > 正文

行动研究——教师教育科研的主要方式(4)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9 21:20:22

说两句

  (6)从阅读交流中发现问题。

  例如,有很多教师从阅读中外教育比较研究方面的论文或报告中,发现了我们教育的缺陷。又如,在西方盛行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由于与我国教学班级学生人数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种教学模式在我们这个地方是否也可以适用?根据我们的具体情况,如何实施“合作学习”这一教学模式?近一点看,万州的“分层导学”在初中数学学科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效,它对于提高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效果起着积极的作用。那么,它在我这个学科和我所教的学龄段是否也适用?

  由此看出,我们将教师从事的教育研究从根本上属于行动研究,并不是说教师可以完全放弃理论资料的占有,可以在“无阅读”的状态下做任何研究。实际上,了解一定数量的研究成果,研读、学习相关的理论论著,对一个教师来说是很必要的,于行动研究也是丝毫不矛盾的。关键在于教师在阅读这些研究成果时,要时时注意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思考,注意把理论的论述转化为对自己工作中相关问题的解读与说明,并注意将自身已有的经验与阅读材料中的分析相联系。

  在行动研究中,提出问题一般要“讲述”自己遭遇到了一个什么“教育事件”,这个事件是如何发生的,它是如何被处理的,处理之后遇到了什么“困惑”。处理某个教育事件之后“残留”、“剩余”下来的“困惑”就是问题。

  有一个老师问:“怎样处理学生自由发言与课堂纪律的矛盾?”针对这类“提问”,就应该追问:“你能不能说得具体一些呢?在你的课堂中你是否采用了自由发言这种方式?”这实际上是考察这位提问的教师是否“参与”、“介入”了这个问题。这里有两种可能:

  一种可能还是,这位教师的提问是假设式的,他只是听说有人采用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这条教学策略,然后想像这种方式会导致课堂纪律会乱;或者,这位教师只是简单的、浅尝辄止、先入为主式地尝试了“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发言”这条策略,然后“果然”不出所料,出现了课堂纪律混乱的问题。如此,这位教师提出“怎样处理学生自由发言与课堂纪律的矛盾”时,只是说明了这位教师看到了一个现象,或者说,这是一个普遍的、他人的现象,这位教师只是对这个普遍的、他人的现象“发牢骚”,却没有真实地提出问题。

  另一种可能是:这位教师“参与”、“介入”了这件事,自己已经“想办法解决”相关的教育为题,而想办法解决这个相关的问题之后,遇到了新的障碍或困惑。这样,他提出的问题就不再是一般的、普遍的、他人的教育现象,而是具体的、独特的、个人化的教育生活中的真实问题。

  下面这个“怎样让‘差生’自由发言”,就是一个真实的具有个性化的教育问题了。

  有一段时间我有意识地鼓励学生在我的语文课上自由发言。我告诉学生说:“你们在课堂上可以随时提出自己的意见,不懂的可以插嘴说自己的困惑,懂了的可以插嘴说自己的创见。发言时不用举手,不用征求老师的同意,每一个人都有自由言说的权利。”

  学生很开心,有一个学生在周记里表扬我:“班主任杨老师是一个有民族意识的现代老师,他让我们上课时自由发言,我们学生都喜欢他。”

  我发现,学生自由发言至少有几个好处:一是让老师知道学生哪些已经懂了,哪些还不懂,这样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意见及时调整教学方案……二是来自学生的某些个性化的“创见”可以补充教师的教学方案,只要老师“听”学生的发言,学生的自由发言可以成为有价值的课程资源……三是培养了学生在公开场合说话的习惯和自信心。

  不过,放开让学生自由发言后之,班级秩序有些时候显得有些乱。我最初认为这是“初生之物”,走上正轨之后会好起来。但是学生提问太多、抢答的声音太大时,我也偶尔感到无法应付,也担心学生自由发言的声音太大、太嘈杂,会影响其它班级的教学。于是,我做了个补充规定:“声音不能太大,不能影响其它班级的教学。”

  可是,几天后,其它学科的老师也不断地到我的办公室告状,说这个班的学生越来越不像话,课堂纪律差,学生“像着了魔似的”,年龄稍大的政治课老师训斥学生之后引起学生当场抗议,有的学生故意大声地“私下”议论,说老师是“老古董”、“不知民主为何物”。政治老师听了学生的议论,很生气,流了眼泪,负气走出了教室。

  ……(没想到事情这样严重,受到学校点名批评)

  我开始跟学生讨论这件事。我找来班长,请他组织一次主题班会。……主题定为“我们怎样‘自由发言’”……多数学生说自由发言好,但还是要有规则。于是主持人引导同学们讨论:“我们可以制定哪些自由发言的规则?”……

  (形成的规则有)第一,在没有征求其他学科老师的同意之前,要尊重其他老师的教学习惯,暂时只在语文课上自由发言;第二,不能以大喊大叫的方式自由发言,当插嘴的人多时,有老师指定发言;某个同学发言时,其他同学必须安静地听同学的发言,让发言的同学把话说完。他们称之为“三大纪律”。

  (写信道歉,征求其他老师的意见略)

  那次主题班会后,我发现在语文课上学生自由发言的程度不如以前活跃了,但的确显得有秩序。其他学科的老师也不再到我的办公室告状了。但我遇到了一个困惑:自由发言后来渐渐成“好生说话,差生听话”,平时善于表达的学生讲得越来越多,平时不善于表达的学生讲话越来越少。原来的设想是让懂了学生说自己的创见,让不懂的学生说自己的困惑,但后来只有哪些“好生”不断地说自己的创见,而差生不愿意说自己不懂的地方,怕同学笑话。原来设想培养学生在公开场合说话的习惯和建立自信,也只是培养了“好生”的习惯和自信,“差生”没有形成习惯,没有建立自信。

  究竟该怎样让差生也自由发言,开口说话呢?

  这样看时,行动研究意义上的“提出问题”实际上意味着“解决问题”,只是在“解决问题”之后仍然有一个或几个无法克服的障碍或困惑,所以需要“提问”,以便为寻求“合作”奠定解决。

  这种“提问”,显然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提问”。行动研究中的“提出问题”实际上是一个过程,不是一个“瞬间动词”,它是一种“参与”、“介入”的态度,提问者已经“把自己摆进去”。这种“把自己摆进去”意味着提问者已经成为此问题的“参与者”,而不是此问题的袖手“旁观者”;也意味着提问者已经成为此问题的“当事人”,而不是随意地提出一个问题,甩手等待专家来指导。

  教师能否以“参与者”而非“旁观者”的态度提问、教师能否以“当事人”而非“局外人”的角色提问,将直接影响着提问者“参与”行动研究的程度,也将直接影响着行动研究对教育实践的“改进”程度。因此,有人将“改变教师的提问方式”作为行动研究的一条首要策略提出来。

  2、问题分析。

  提出研究问题的途径远不止这些。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即使在提出问题以后,教师本人仍然要进一步明确:在自身的实际工作经验中,有哪些问题值得花一段时间来进行探索?自身的能力、是否有足够的可供利用的资源。换句话说,当教师处于没有问题状态时,首要任务是通过上述途径挖掘研究问题;当教师发现了问题并处于问题包围之中时,主要任务是通过对自身条件等多方面的分析,选择可研究的问题并深入思考问题的背景和原因。

  (六)制定计划和生成方案。

  1、制定研究计划。

  在教师的研究中,制定计划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既是教师提出研究问题后采取的进一步行动的前奏,同时又是进行行动前对自身行为所做的系统审视和反思。在很多情况下,教师研究活动的计划主要表现为自己对活动的有意识的设计、设想或打算。这些计划并不见得像专业研究者制定的计划那样,内容详尽,面面俱到,它可能体现为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可能体现为教师与学生交往中的某些设想和打算。也不像专业研究者制定的计划那样一成不变,它将随着教育情境的变化和研究状态的变化而随时改变。一份好的教案可能是在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形成的,一种好的方法往往产生于具体的教育情境。

  案例

  “在关心中学会关心”研究设想和设计

  2002年10月21日,我们一年级(2)班学生张宇在学校操场上跌到,导致左手骨折。我马上联系该生家长,送往医院救治,医生给张宇接好骨头,上好夹板后,其家长决定把他接回家中,请他奶奶照顾。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