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育探索论文 > 正文

浅谈园本教研中需要处理好的四个关系(一)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9 21:02:23

说两句

  项目实施的过程让我们从自身的经验与教训、挫折与感悟中,收获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使我们对于园本教研中的尊重事实、求真务实、自下而上、教研支持等几个关键词都有了深刻的体验。反思我们的实践经历,我们认为园本研究应注意把握以下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关系——园本教研的主体性

  二、处理好研究与实践的关系——园本教研的实践性

  三、处理好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与专业引领的关系——园本教研的开放性

  四、处理好教研目的、教研方式与教研效果的关系——园本教研的有效性

  一、处理好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的关系

  在去年教育部下发的“以园为本教研制度建设”项目的研究思路中提出,“园本教研制度建设的过程应该是自上而下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研究的过程。它在思路上延续了“贯彻《纲要》行动计划”项目的研究思路。

  在开展“贯彻《纲要》行动计划”研究项目过程中,“自下而上”是我们课题组的每一位参与者在开展研究之初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从接受任务时起,我们大家都在努力的实践着它,但事实上,不同的观念、不同的认识对“自下而上”会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实践。我们正是在研究中随着对“自下而上”的理解,不断地校正着对教研工作、自身角色和教研方式的认识,深化着我们对“园本教研”的理解。

  问题一:教师研究的积极性为什么不高?

  在03年研究之初,试点园都希望教研室能提出研究课题,以便带着她们搞研究。而我们认为每个幼儿园的基础不同,需要解决的问题也不同,要开展自下而上的研究,就是要引导幼儿园结合《纲要》的精神,寻找和解决影响本园教育质量和教师发展的关键问题,并且能结合问题开展自主研究。为此,我们引领幼儿园的管理者把确立研究方案的过程变为学习《纲要》精神、梳理和诊断园所问题的过程,并在此基础上确立研究方案,当时我们认为这一过程就是自下而上开展研究的过程。但是,在实践中,我们感觉到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并不高,在研讨时表现为“你让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在实践中则表现为“你们说你们的,我该干嘛还干嘛”这使研究难以深入。后来,李季湄老师来到我区指导研究工作,她听了我们的汇报后,对我们的做法提出了质疑:“你们的研究问题是怎么产生的?研究的内容真正是教师的需要吗?幼儿园有多少老师希望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你们有什么证据说明教师有研究的需要?……”。事实上,在那之前,这些问题是我们从未来没有想过的。记得李老师还说过这样一句话:“怎样把项目研究变成老师自身的需要,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个研究的过程,是我们项目研究的一部分”。实践中的问题和专家的质疑,都促使我们不得不重新审视研究的关注点,重新思考“我们为什么而研究?”“研究什么?”“怎样研究?”等实际问题。

  由于我们只关注了研究内容的自下而上,将寻找问题的过程只停留在幼儿园管理者层面,而忽视了教师在制定研究方案中的参与权和决策权,没有真正把老师作为研究的主体,致使教师在研究中处于被动、跟随的地位。这表明在我们观念深处,仍旧将教师作为研究的执行者和操作者来看待,认识上的觉醒,促使我们重新对研究过程进行反思和质疑,对研究中的人际关系进行重新把握,对自身角色进行重新定位。所有这些都使我们进一步明确了自下而上的内涵:自下而上的研究,就是要点燃教师研究的热情,提高教师研究的意识与能力,建立一支研究型教师团队,进而在幼儿园内形成平等、民主的研究氛围。同时,也让我们理解了把教师作为研究者的深层次内涵。为此,我们和实验园的园长们,在研究中不断转变固有的教师观和教研观。确立了研究的问题来自于教师的研究思路。

  问题二:教师的关注点与关键问题不一致怎么办?

  在研究过程中,我们虽然关注了教师“所关注的问题”,将教师原来的“要我研究”转变为“我要研究”。但我们又发现,教师虽然积极地在实践中思考和寻找自己想要解决的问题,但是他们的经验不同,关注点不同,问题也不同,有些研究的问题并不与影响幼儿园教育质量的关键问题一致。

  例如:在幼儿园开展的“尊重个体差异,促进幼儿富有个性化的发展”的研究中,我们发现教师们说起个体差异来头头是道,但是在实际教育工作中,老师们并不关注孩子,一刀切的现象依然比比皆是。为了了解教师对个体差异理解,我们设计了一次以此为题的教师成功案例的交流研讨活动。

  活动目的是通过交流挖掘和了解教师的原有经验,诊断教师问题所在。活动中老师们分享着各自成功的经验,我们从每一个故事中解读着教师那感人至深的爱心、耐心、童心和教师的教育智慧。然而,当我们和老师们共同梳理所有的故事并请教师思考:我们关注的都是哪些孩子?老师们发现,自己视角只是关注个别的有着明显特殊需要的孩子。在此基础上,我们也了解到了教师行为问题的症结在于错把差距当差异,把尊重个体差异等同于个别教育。所以,在教育行为上缺少对每一个孩子应有的关注,在教育要求上仍旧以教师之心度孩子之腹。对此问题,结合实际,我们同老师们一起学《纲要》、学理论,共同解读什么是个性,什么是个体差异,从而有效地帮助老师呈清了认识。事后在我们对教师的访谈中,有许多老师依然对这次教研活动记忆犹新。

  所有这些都既表明了教师们当前的关注点和她们认为要解决的问题,又表明了她们的当前需要和原有水平。这一问题进一步引发了我们的思考,教师的自主研究是需要我们适时地介入和给予必要的专业支持的,但这种支持并不能仅仅停留在营造宽松的氛围和给教师自主权上,支持并不等于放任自流。这就要求教研管理者具备一定的专业引领能力,能够坚守教育的核心价值而不随波逐流,能把握住教师研究的大方向,引导教师学习和运用《纲要》的新理念去审视自己的教育观念与教育行为,并在帮助教师达成共识的基础上形成共有的价值取向。而这一过程也就是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过程。

  上述两个问题是我们在不同阶段遇到的不同问题。针对这两个问题,我们尝试了“先放后抓”、“先梳(疏)后扩”的策略:

  (1)放——放开、放平、放低

  ①放开对教师的束缚,给教师自主的空间。鼓励教师自己提出困惑问题,自荐参加研究,自由结成研究小组,自主确立研究问题,

  ②放平自己的心态,给教师调整的时间。尽量避免对教师的高要求和急态度,以平和的心态来看待教师的成长过程,给教师自我诊断和自我调整的时间。

  ③放低自己的姿态,给教师积极的服务。以服务者的身份参与教师的研究活动,以接纳的态度来理解教师存在的发展中的问题,努力地营造平等民主的研究氛围。

  (2)抓——抓实、抓准、抓紧

  ①抓实:抓住教师困惑的问题和想法。关注教师自身的需要,了解教师在实践中存在的困惑和遇到的问题,鼓励他们针对自己的困惑和需要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

  ②抓准:找准影响教师发展的关键问题和原因。不同经验和水平的教师面临的关键问题不同,不同基础和水平的幼儿园面临的关键问题也不同。因此,要结合教师和园所的实际情况去分析并找准影响其发展的关键问题。

  ③抓紧:抓住教师困惑的“症结”开展连续性的研究。针对教师困惑中的“坎儿”,运用多种方式去解决,并不断关注实践改进效果,跟进研究,持续不断的给予教师专业发展的支持。

  (3)梳(疏)——疏通、疏导、梳理

  ①疏通阻碍,解决教师困惑的问题。与教师共同讨论,帮助其找到解决当前困惑的方法,并引导教师将这一问题作为自己研究的起点。

  ②疏导价值取向,指向对幼儿发展更有意义的目标。引导教师从促进幼儿发展的角度思考,帮助其找到满足幼儿当前需要和发展需要的结合点。

  ③梳理思路,提升教师的实践经验的。在教师自己思考的基础上,帮助教师梳理思考问题的思路,并结合相关理论和《纲要》精神对其中的关键点加以提升。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