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常青幼儿园 2009-07-09 11:50:44
三、怎样奖励孩子?
对孩子的好行为进行适时适当的奖励,可以使孩子感到愉快,从而使孩子愿意重复这样的行为。奖励的形式有多种多样。如果孩子表现得好,你立即给予奖励,这个行为就会得到巩固,能对孩子起到激励作用。例如,当孩子第一声叫出爸爸、妈妈时,家长的微笑和热切的动作鼓
励了孩子继续这样做,孩子从家长高兴的样子中意识到你喜欢他这样做。总之,在上述情况下,孩子的最初行为都被产生的结果予以强化了。但是,有许多家长不了解给孩子奖励什么东西合适,总是凭自己的高兴,有时给孩子买一大堆礼物,有时又把奖励忘得一干二净。下面介绍几个进行奖励的方法和要点。1、了解情况。使用下面的表格对孩子的需求做一个调查;因为孩子的兴趣变化很快,所以每隔一段时间就要重新调查一次。奖励项目的调查(1)如果你希望得到三样东西,它们是什么?①、————————②、————————③、————————
2、了解情况。使用下面的表格对孩子的需求做一个调查如果你有以下这么多钱,你准备如何使用?①0.50元②1.O0元③1.50元④2.00元⑤2.50元⑥3.00元⑦5.00元(3)如果你可以单独和爸爸进行一次活动,你想做什么?(4)如果你可以单独和妈妈进行一次活动,你想做什么?(5)你想得到什么额外的优待(多看一次电视,晚点儿上床睡觉……等等)?(6)你想和朋友一起做些什么(看电影,踢球,买冰激淋……等等)?
3、了解情况。使用下面的表格对孩子的需求做一个调查
通过调查,你就能找出合适的奖励项目,然后可以把这些项目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奖励孩子每天的进步,另一部分用于奖励孩子每周或每月的进步。
交替使用不同的奖励方法
由于孩子对新鲜事物永远充满好奇心,而对旧的东西会很快失去兴趣。因此,经常交换奖励办法可以保持奖品对孩子的吸引力,使家长的奖励更有效。例如,每次小宝帮助爸爸倒一次垃圾后,爸爸就奖励他一个塑料动物玩具,开始时他很兴奋,但是,几周以后,他就对这一大堆玩具失去了兴趣。因此,我们可以根据上面所说的结果不断改变奖励方式。
恰当的奖品可以用来强化你正在培养的孩子的好习性。例如,只要孩子能做到放学后先做完作业后再玩,就可以奖励他多玩30分钟,这样孩子就会慢慢培养出放学后自觉完成作业的好习惯。当一个好的行为变成习惯固定下来后,再针对下一个行为,进行有目标的奖励。
3、奖励要及时。年龄越小的孩子,越要及早奖励,否则,会使奖励失去效力
孩子对家长的许诺记得最清楚,如果答应了不兑现,或推迟兑现,都会给孩子一个不守信用的坏榜样。不要向孩子许诺你做不到的事情,也不要用其他东西或奖励方式代替你答应的事情。当孩子按要求去做了,就要按照事先说好的条件奖励他,你必须使孩子深信你能履行诺言。
4、用奖励的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需要耐心和时间
有许多家长总希望一蹴而就,急于求成,恨不得孩子的表现一夜之间就有很大的改观;或者,经常在孩子刚刚有了一点儿进步时,失去耐心继续执行奖励的亦法,结果往往是半途而废。让我们来看一个成功进行奖励的例子。
5、用奖励的方法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需要耐心和时间
小宇是个八岁的男孩,聪明又顽皮,上课总是开小差,不能专心听讲,回家后又贪玩,不能按时做作业,显然,他很缺乏自我控制的能力。针对小宇的问题,心理医生开始时要求他只要能做到一回家就做作业,做完作业再玩,爸爸妈妈就给他记上一个小红星,同时,做完作业越早,玩的时间越长。积累了三个小红星后,给予一个小奖励(例如,吃冰激淋),积累到六个小红星时,给予一个比较大的奖励(例如,上动物园,踢球等),依次类推。当然,如果没有做到,则得不到小红星,也就得不到奖品了。这样做了几周后,小宇的进步非常明显,他已经能够做到约束自己的行为,先去做作业了。接着,心理医生又要求他作业要做得正确率高,又快又准,才能得到奖励。慢慢地,他学会了自己检查作业,也变得不那么粗心,不再像以前那样依赖爸爸检查作业了。与此相配合,家长一开始是每天检查小宇的行为表现并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随着孩子的成长,各种能力慢慢成熟和巩固,奖励的次数逐渐减少。相应地,老师也从每天
汇报延长到每周汇报,最后只是偶尔汇报。父母的奖励也变成偶尔奖励,让他始终意识到父母仍在注意他的行为。这一使用奖励方法的教育过程,可以培养出孩子的自制能力,认真细心,独立性等等,可谓一举多得。
四.怎样和孩子沟通?
“这孩子真是有主意!”“这孩子真倔,真不听话!”家长们经常抱怨孩子不愿和家长交谈,即使有交谈,也难以愉快地进行。
父母和孩子能够顺利地交流思想对于相互之间保持良好关系非常重要。父母都希望孩子能讲出自己的思想感受,这样父母就可以理解和帮助他们。同时,父母也希望孩子能用适当的方式而不是顶撞的方式来表达感情,并且接受父母的忠告。
但是,孩子并不是生来就会用适当的方式表达思想和感情的,也不是一开始就不愿和父母交流。孩子的许多行为都是从父母那里习得的,父母的态度、习惯对孩子的行为方式有很大的影响。
如果我们问家长:“你经常与孩子交流吗?得到的回答常常是:“当然啦,我们经常说,可他一点也不听!”其实,家长所谓的交谈,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唠叨、提醒、批评、哄骗、威胁、说教、质问、忠告、评论、探查、奚落……等等,这些做法不管出发点是多么好,都只能是减少而不是增加真正交流的成份,只会使相互间的关系更加紧张和充满敌意。如果你总是板起面孔教训或批评你的朋友,你会从朋友那里得到什么呢?你们的友谊还能维持多久?那么,与朋友之间的关系一定会恶化。
将心比心地想一想,当你心烦意乱的时候,你希望别人用什么样的方式对待你呢?有时,你会希望有人听你讲话并努力去理解你,接受你的感情,你的孩子难道不会这样想吗?因此,做父母的要学会与孩子交谈的技巧,同时也教会孩子表达自己思想与倾听别人意见的方法。父母同孩子谈话应注意以下原则----
1、谈话要有针对性
一次谈话并不能解决所有问题,家长不要动不动就摆出一副讲大道理的架式。无论你多么善于讲道理,也无论孩子看上去多么认真地听你讲话,谈话都不可能解决所有的行为问题。孩子需要知道他能做什么和不能做什么,单靠解释是不够的。很多家长特别喜欢指教或说服孩子,他们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地重复那些理由、意义和原因等等他们认为重要的东西,希望孩子一下子长大成人,事事正确无瑕。其实,这样做一点儿效果也没有,只能使孩子厌烦,变本加厉。最好的做法应该是采用温和的语气直接了当地告诉孩子应该怎样做,如果孩子已做错了什么事,也要明确告诉孩子应受怎样的处罚。不能哕哩哕嗦一大篇,干打雷不下雨,孩子想干什么还干什么。
2、根据孩子的年龄和成熟程度决定谈话方式
父母常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不论孩子大小,一律采用一成不变的谈话方式。对年龄小的孩子长篇大论讲道理和对青春期的孩子关禁闭同样都是无效的。要针对孩子的年龄和心理发展阶段随时改变谈话方式和技巧。一般来说,对年龄小的孩子应侧重于具体管教,而对年龄稍大的孩子要侧重交谈。把这两种方法的次序弄颠倒了,后果是很不利的。那些在孩子很小时就对他们讲大道理的家长发现,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会变得越来越不好管教,当孩子长到十几岁时,家长又试图用严厉惩罚的手段对待孩子,但是,已经听惯了大道理的孩子甚至比一般的孩子更不接受这种惩罚,他们会强烈地反抗,甚至做出过激的行动。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