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教育探索论文 > 正文

研究性学习要从幼儿抓起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8 22:48:50

说两句

  内容摘要:当今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符合人“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的本性,而时代呼唤着要扶持发展人的这一本性,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强大的动力。学前教育的改革目前如火如荼的展开也体现了这一需求。幼儿“探究性学习”与中小学提倡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学习”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强调基于自身兴趣,自主的发现性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是带着问题去探索世界,在探索及互动中产生自己的答案。我们要从小爱护、尊重、发展幼儿“探究性学习”潜能,为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游戏

  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把振兴教育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基本国策。加入WTO使我国参与国际竞争的进程加快,竞争的激烈程度加剧,对教育创新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传统的教育已不能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因此,实施创新教育,开发每个人的创新潜能显得尤为重要。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各国的课程改革都把学习方式的转变视为重要内容,“研究性学习”作为一个独具特色的课程领域,首次成为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这被公认为我国当前课程改革的一大亮点。

  一、“研究性学习”的本质

  所谓“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生活中选择和确定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那么,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与传统的教育方式区别在哪里?

  传统的学习方式是把学习建立在人的客体性、受动性和依赖性的基础之上,学习的方式是老师教学生学,是被动接受。学习内容是预设的课本知识,是学科教学,答案是固有的。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是学生生活其中的现实世界,是自己耳闻目睹的一切。学习中并没有现成的答案,答案在学生自主的发现、探索、研究后得出;整个过程是学生有兴趣地、独立地完成,充分展示了学生的个性,教师起辅导作用;研究的最后结论并不重要,注重的是过程,研究过程培养了学生完整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对于社会自然的关心、实事求是的探索精神、又自主又合作的工作态度;教师传授的学科知识与学生自主研究性学习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研究性学习”符合人“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的本性。

  由此看来,我们今天倡导的“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仅仅是转变学习方式,而是通过转变学习方式以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它尊重每一个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具体生活,为每一个学生的充分发展创造空间。因此,“研究性学习”无论是作为一种学习方式,还是作为一种课程形态,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都有着独特的不可替代的价值:能保持独立的持续探究的兴趣;丰富学习的体验;养成合作与共享的个性品质;增进独立思考的能力;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养成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任何改革能否成功,最终取决于两点:历史的需求和符合事物本身的特性。“研究性学习”符合人“探究性”、“创造性”、“发现”的本性,而时代呼唤着要扶持发展人的这一本性,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最强大的动力。“探究性”、“创造性”、“发现”是人的本性,从人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已具备,所以应当受到关心和重视,学前教育的改革目前如火如荼的展开体现了这一需求。以前讨论总是围着老师转:“如何做一名好教师”“如何教幼儿”等。如今的讨论是围绕幼儿转:“幼儿对什么感兴趣”“幼儿在学习中会碰到什么困难”等等。对“牛”弹了半天琴如今知道不了解“牛”是无法弹琴的了。了解幼儿、尊重幼儿的个性,培养幼儿“探究性学习”成了改革的主要呼声。幼儿“探究性学习”与中小学提倡自主、探索的“研究性学习”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强调基于自身兴趣,自主的发现性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性学习,是带着问题去探索世界,在探索及互动中产生自己的答案。但由于年龄差别,学习的内容、方式也不相同。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是往纵向、深度发展,而幼儿“探究性学习”是从横向、广度发展的,是中小学“研究性学习”的开始,有着自己的特点。我们要从小就爱护、尊重、发展幼儿“探究性学习”潜能,为中小学“研究性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二、如何培养幼儿“探究性学习”

  (一)以往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二期课改将课程分为学习、运动、生活、游戏四方面来呈现,目的是让教师要树立大课程观,即一日生活都是课程,其次要确立综合课程观念。幼儿学习的主要方式是游戏,现在从四方面来呈现课程,从而引来两个困惑:一是把学习和游戏并列是否合适?二是《纲要》规定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这样呈现能否体现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现在的呈现方式意义何在?

  1对游戏的重视而变成对游戏的控制。以往讲学习中有游戏,游戏中有学习,把游戏和学习不加区分。有些自认为非常重视游戏的幼儿园,幼儿其实并没有自发性游戏,把客观不同的两种游戏(幼儿自发性游戏、老师发起的游戏)混为一谈,认为都是学习。有些幼儿在老师指导下的游戏进行完后,就松了一口气:“啊总算可以玩了”。这说明幼儿在进行这两种游戏时的体验是不同的。即使讲学习,也是两种学习:一种是幼儿自发、无意识的探索性学习,一种是在老师直接指导下的学习。两种学习都需要,但不可互相替代。在今天,更要重视自发性学习的价值。

  2目标与过程的矛盾,导致理念的异化。以往强调老师如何贯彻目标,强调目标清晰化,结果目标清晰了,过程却僵化了,因为老师不去关心目标以外的变化,忽略了儿童的个性、兴趣、需要。另一面又要求老师关注过程,不要过于追求结果。但评价仍以目标实现与否为标准,其结果是老师无所适从,或在自发性活动中流于放任。

  幼儿园教育指南将学习、运动、生活、游戏四方面并列呈现,首先把学习与游戏、目标与过程进行了区分,体现了幼教中两种不同的活动:自发性与指导性的、预设的与生成的两大方面。然后再表明了互相补充、同时并举的实践指导意义。

  (二)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

  创新素质的发展和人们其他各种心理品质以及能力一样,也是一个逐步形成、不断发展的过程。儿童时期是发展创新素质的关键阶段。近年来,随着脑科学和生化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已从科学的角度越来越有力地证明了幼儿的生理发展与人的创新能力之间的密切关系。美国杜克大学史蒂芬?汉列尼博士认为,2-6岁是创造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若不很好地培养,那么,在以后的一生中,就很难重新点燃起创造力的火花了。因此,这一阶段能否有效地对儿童实施有利于创新精神和能力培养,对他们以后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我们认为,要把儿童创新潜能转化为现实的创新能力,必须从儿童自身的特点出发,注重培养儿童观察力、想象力、创新思维能力、求知能力、实践动手能力。

  (三)培养幼儿的“问题意识”

  幼儿园探索型活动中,要根据这一活动的目标,努力营造一种“问题情景”不在满足于让幼儿回答老师的提问,而注重引发幼儿内在的问题,让幼儿自己提出问题,循着自己的问题线索,去解决问题。

  以往,我们总是根据教材的内容,预设了不少问题,提问时往往较注重对教材的理解、知识的掌握,而在探索型主题活动中,我们则更关注幼儿自发生成的问题。我们认为,只有幼儿自己生成的问题,才是促进幼儿去进行探索的兴趣之源。为幼儿提供更多的发现问题的机会,让幼儿提出疑惑,引发幼儿的“问题意识”。

  比如,某园在一次远足活动前,孩子们和老师一起商量坐什么车去,孩子们有的说,坐面包车去,开得快;有的说,坐公交车去,便宜省钱;还有的认为坐大客车去……听着孩子们的议论,老师感到幼儿对车的讨论已不仅仅停留在坐车上,而是依据每个人对车的不同了解在比较、选择。因此,老师并没有把讨论出坐什么车去就作为话题的结论,而是循着这一思路,提出了三个问题:“这些车各有多少座位?”“哪种车开得又快又安全?”“哪种车坐着比较舒服?”老师根据孩子们的问题和兴趣,引导生成了“车”这一主题活动,使他们对车的问题源源不断。

  由于幼儿是从自身的兴趣出发,因而他们头脑中的问题层出不穷,根据他们的这些问题,老师必须及时分析了解孩子问题的类别、倾向,为幼儿提供适当的帮助和适度的支持,让幼儿循着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探索实践。只有问题真正成为孩子的问题时,他们才能真正成为问题的主人,只有在“问题情景”中,他们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让他们在“问题”中遨游,在“问题情景”中发展成长!

  (四)创设开放的、新形态的学习环境

  开放的环境是幼儿园的第三位老师。幼儿具有拥有环境的权利,教育由复杂的互动关系构成,也只有“环境”中各个因素的参与,才是许多互动关系实现的决定性关键。因此,学校的建筑结构,空间的配置,材料的丰富多样性,以及备制许多吸引幼儿探索的物品和设备,都要经过精心的挑选和摆放,以传达沟通的意图,激发人与人之间以及物与物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我们要创设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育人环境。

  自由:要解放学生的大脑,解放学生的嘴巴,解放学生的手脚。要让学生天马行空,任意驰聘,允许学生标新立异。

  民主:教师不是至高无上的绝对权威,不是判断是非、对错的无情法官。教师是学生的伙伴、朋友,教师要参与到学生的活动中,和学生休戚与共,感情相通。

  宽松:要允许学生说错话、办错事,允许学生犯错误。教师要尊重、理解学生,要热情鼓励学生迸发着创造火花的奇思怪想。

  和谐: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要感情融洽,和睦相处。对犯了错误的学生不歧视。

  在这样一个自由、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里,教师利用身边的生活素材,创设出一种特定情景,让孩子很快进入这种情景,启发他们,学生的创造潜能自然得到发挥,个性自然得到张扬。

  (五)要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探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主体作用,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师的角色面临着新的定位,教师的教育技能面临着新的挑战,教师在组织幼儿活动中时时被幼儿的潜能所激动,也时时面临着来自幼儿的新挑战,过程模式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极高,因此,教师应有较强的业务水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改变纺碍幼儿发展的教育行为。孩子能不能创新?对这个问题,教师的认识并不一致。什么样的孩子才能探究,教师的看法也不一样,如果不纠正错误的观念,将会制约孩子的学习发展。瑞吉欧.艾蜜莉亚的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的态度则十分“小题大做”,他们的“小题大做”来自于尊重所有关于幼儿的每一件事;看待幼儿和任何人一样为一独立的个体,尊重幼儿的想法,接纳幼儿之间的个别差异,并加入孩子的探索过程,成为孩子的伙伴和向导。

  教师要与幼儿之间建立一种新型的师幼关系。在这种关系中,教师身上所承载的文化、经验,不是对幼儿居高临下的“倾泻”,而是平等的对话;不是灌输,而是与幼儿分享。这时教师就是一个倾听者、观察者,分析与回应幼儿的疑问与需求,随时准备给予幼儿必要的帮助。教师也可能是一个引导者、支持者,启发幼儿进行有意义的探索活动。教师还可以是一个合作者、研究者、学习者和欣赏者。活动成为师幼共同探索新知和相互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充满了自然与和谐,充满了创造与快乐。

  参考文献:

  1、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出版

  2、C.EDWARDS.《儿童的一百种语文》心理出版社2000出版

  3、张武升.《教育创新论》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出版

  4、潘洁.“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和实践.早期教育.2001年第8期

  5、袁爱玲.学前创新教育应确立的新观念.学前教育研究.2000年第5期

  6、《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