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8 21:49:05
人人都喜欢活泼、可爱的孩子,特别是对聪明、懂事、明事理、且能与人大胆交往的孩子尤为如此。天下的父母哪一个不爱自己的孩子?哪一个父母不在为孩子处处着想?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能干、懂事、能健康地成长。而幼儿的个别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当父母看到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家的孩子不会说话、不够活泼时,心中甚为着急,但缺乏如何培养的方法。在开展幼儿民间游戏中,我感到,民间游戏中的儿歌、童谣确是一把开启幼儿说话的“金钥匙”。
一、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情绪是对客观事情与人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障碍是个体想达到本身需求时遭到外界的阻碍或个体本身的心理冲突,是个体陷于一种挫折情境的情绪状态。言语、语言病理学家认为,这种情绪状态会导致个体的言语和语言问题。反之,良好的情绪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的形成。
幼儿民间游戏本身就具有浓厚的趣味性,它符合了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而民间游戏中加入儿歌后,更显民间游戏的魅力,幼儿易接受,且随时随地、自由结合,不用任何道具就玩得很开心。这说明幼儿民间游戏为幼儿创设了良好的情绪环境,使幼儿跨越了情绪障碍。显然,儿歌的作用很大,它活跃了民间游戏的气氛,从而有利于幼儿活泼开朗性格地形成。
二、有利于幼儿良好道德品格的形成
孩子一天天地长大,随着身体“日长夜大”,口头词语也在积累增加,此时,正是“学说话”的良机。不失时机地利用游戏教孩子念一些文质兼美,饶有情趣的儿歌,有利于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
实行保育和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幼儿发展为本,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地发展,是幼儿园的主要任务。其中,加强幼儿的品德教育和进行行为习惯的培养、训练,对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如果在物质文明不断发展地今天,忽视德育,不能为幼儿良好道德品格、行为习惯奠定基础,并且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逐步巩固和提高德育的成果,那么,当今因道德造成的社会问题,决不亚于生态环境遭受破坏造成的恶果。在我们中国,加强德育,对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抵御资本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更有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民间游戏中地部分儿歌对幼儿良好品德的形成同样不可低估。如:
“摇摇摇,摇元宵,我的元宵是宝宝。
穿红衣、戴红帽,不说话,总爱笑。
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
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
这首儿歌摘自于民间游戏“摇元宵”之中,游戏由两名幼儿合作完成。而这首儿歌融于此游戏中,不仅教育了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培养了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不让妈妈喂,走路不让爸爸抱);而且又教育了幼儿从小懂礼貌,争做文明人(看见小鸟点点头,看见客人问声好)。从中也增添了游戏的情绪。
三、有利于快而好地接受知识
计算教学中有些比较抽象的知识幼儿多半不感兴趣。我认为,将儿歌引入计算教学中,同游戏活动相结合,化繁为简,变抽象为形象,可以帮助孩子加深理解,巩固记忆。民间游戏中的儿歌正证实了这一点。如民间游戏“荷花、荷花几时开”中的儿歌:
“荷花荷花几时开?”(一月开)
“一月不开几时开?”(二月开)
“二月不开几时开?”(三月开)
“三月不开几时开?”(四月开)
“四月不开几时开?”(五月开)
“五月不开几时开?”(六月荷花朵朵开)
这首儿歌以一问一答的形式进行,不但训练幼儿的反应能力,又使幼儿懂得月份的排列顺序(数序)和荷花开放的时间,在说说玩玩中,让幼儿又快又好地接受了不少知识。
四、有利于培养幼儿的表演能力
好模仿、好表现是幼儿的年龄特点,而民间游戏为幼儿的这一特点创设的环境尤为突出,幼儿在玩又好似在表演,玩中有演,别有情趣。民间游戏中的儿歌如锦上添花渲染了气氛,好似表演中不可缺少的道具,是幼儿的表演能力得以发挥。如民间游戏“推小车”中的儿歌:
“吱吱吱,小车叫,推上小车卖甜糕,”
“谁要?谁要?”(我要,我要)
“娃娃吃得咪咪笑。”
做此民间游戏时,幼儿两人一组,一个扮推车人,一个扮小车,锻炼幼儿的手臂力量。添入儿歌后,幼儿边推小车边念儿歌,适当分散幼儿注意力,不单单集中于小车,使其推小车格外轻松。在愉快的气氛中“卖甜糕”,加上周围幼儿配合,一唱一和,使此游戏情趣颇足,同时培养了幼儿的表演能力,游戏也充满了生活气息。
可见,幼儿民间游戏中儿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它的确是一把开启幼儿“说话”的“金钥匙”。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