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8 21:46:33
当我刚拿到课题组的课本,首先被亮丽的彩图所深深吸引,再而被丛书所函盖的丰富内容所折服。当我进行阅读时,才发现里面的内容“难”、“杂”、“长”。给幼儿的自主阅读和教师的认读教学会带来较大的困难。当我再一次选择教材时,我才想到:为何不以此书为蓝本进行有机的改编或者拓展呢?为何不充分去挖掘书中所有隐藏其中有价值的内涵呢?在一段反思、实践中,我初得几妙法。
一、游戏活动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认知规律,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中。要善于发现幼儿感兴趣的事物、游戏中所隐含的教育价值,把握时机,积极引导。”
儿童喜欢游戏是他们的天性,朱熹更主张:在“咏歌舞蹈”的游戏活动中,增强儿童学习的自觉性,达到“习与智长,化与心成”。因此,幼儿游戏动机的发展,符合幼儿活动的内在需要,有利于幼儿主动、有效的学习。运用游戏方法使幼儿在汉字游戏中自然、科学的认读。
1、老游戏新玩法。在每次的阅读活动中,我总是想出一些小游戏,帮助幼儿认读新的汉字。如《字宝宝跳出来》、《找朋友》、《开火车》等等,将一些传统的游戏,稍微改变一些游戏的方法和规则,就又是一个新游戏。幼儿玩的时候,既容易接受又有趣,能很好地为认读汉字服务。
2、棋类游戏。将汉字制作成字卡,幼儿不会很主动地去复习一认读过的汉字,长之以往,幼儿会忘记那些本属于枯燥的陌生朋友的汉字。于是,我将汉字设计成一副副棋谱,有《方格棋》《蜗牛棋》《登山棋》《红花棋》等,棋谱上以认读过的汉字为主,每张棋谱的难易不一,有高频字为主的棋谱,主要为一些能力稍弱的幼儿准备,有一些较难的字和一些词组的棋谱主要为一些能力较强的幼儿准备。幼儿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棋谱玩,所以玩得特别起劲。真正能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参与到汉字棋的游戏中。另外,《科学认读》现成的棋充分利用起来,引导幼儿玩,不浪费一点有效资源。
3、民间游戏法。记得我小的时候,常玩《东南西北》的翻纸游戏。就是将东南西北四个字,写在纸折可以翻动的东西上,然后和同伴一起边翻边说《东南西北》说完停止翻动,展开自己翻出的字样在进行组词。受这个游戏的启发,我教幼儿一起折纸,然后,我将一些汉字写到上面,这样幼儿就能三五成群进行翻纸比赛,看谁词组得又快又多。不仅复习巩固了汉字而且发展幼儿词语的创造和运用能力。孩子乐在其中。
4、自编游戏法。
在《科学丛书》中,有些儿歌像童谣,念起来琅琅上口,具有游戏的情趣。于是和幼儿一起来自编游戏。如我把《小老鼠学电脑》编成表演游戏,分角色表演,把《电话拍手歌》编成拍手问答游戏,两个幼儿合作游戏,而《小鸭学唱歌》则编成益智竞赛游戏,比比谁发音准确谁就能扮演鸭妈妈。孩子们戴着头饰和字卡胸饰游戏,真是其乐无穷。
我以幼儿的兴趣、需要、能力、发展水平,针对教育形式、教育过程的发展变化。精心设计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的认读游戏。从幼儿的身体动作的游戏、生活游戏、动物游戏、智力游戏、问答游戏、猜谜游戏等等形式多样的游戏中,让幼儿产生了认读的兴趣,愉快地参与游戏,主动地进行认读,自然地发展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产生了思维的火花。幼儿在文字游戏中不仅得到了身心的愉悦,而且得到了早期科学的语言启蒙教育。
二、探究活动法
探索活动法是以探索操作和探究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又称发现法。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提出活动内容和提供一定的材料,引导儿童自己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得出原理。
遵循《纲要》的精神:“提供丰富的材料,为每个幼儿都能运用多种感官、多种方式进行探索提供活动的条件”。我们以提供多种多样的材料为前提,让幼儿去选择、去使用材料,在不断的动手操作中进行认读活动。
1、看看认认,找相同。随着孩子认读汉字数量的增多,孩子在认读中逐渐也积累一些经验或者说是一种自己认同的认读策略。他们在认读中自然会引用自然迁移的方法去认读新的汉字。最多出现的是念半边字。就是因为他们开始关注字与字之间的异同。因此,教师在认读汉字中要引导幼儿去正确迁移,有目的迁移。可以帮助幼儿偏旁归类,理解这种偏旁的字一般表示的意义,使幼儿能从形的表面逐渐向意的深度发展。比如,认识动物字之后,让孩子去观察发现反犬旁,从而知道有这种偏旁的孩子多与动物有关。有关三点水的字,有关木字旁的字等等。孩子们在观察探究中有很强的主动性,而且有了一次迁移的正确引导,孩子在以后的几次中就能自己运用,主动说出这些字与以前认读过的字的联系。这此谓“触类旁通”。
2、拼字玩玩,学操作。运用汉字材料进行操作。让幼儿回家将科学认读丛书后面的字剪下,然后将他们分割成几块,进行亲子拼字游戏。开始可以将一个字一个字的卡片分开放,便于幼儿拼接,等待幼儿熟练之后,可以将多个字的切割卡片放在一起,让幼儿在其中寻找所匹配的汉字部分。这个游戏,对于刚接触汉字的幼儿来说有难度,因此,可以放在大班使用。孩子在拼字中不仅动脑动手,而且对汉字的每个部分有了更充分的观察和感受。
3、我敢发问,我能行。
怎样让幼儿逐渐养成主动认读、主动阅读的习惯?如何来萌发幼儿自主阅读的兴趣?一直是教师最想解决的问题。在日常生活中,很少有孩子拿着汉字或是一本新书,一个新故事来问你。他们大多是在认读学过的阅读自己会的内容。其一:因为孩子识字量不足的缘故。其二:幼儿缺乏主动探究的欲望。于是在每次阅读活动中,总是给幼儿主动发问的机会。这个时间放在认读新字词之后,集体阅读之前。要求幼儿自己先预先轻声阅读课文,找出不会认读的陌生字,大胆想老师发问。教师写出幼儿提出的字,请全体幼儿一起来解决。当幼儿无法解决时,教师给出正确的答案。刚开始,孩子会提出好多好多的陌生字,因为,他们自己的积累实在有限。到后来,他们在提问题之前会先问同伴,自行解决,提出他们自己实在没法解决的一些难字。孩子们也接受这种发问的方式,不会觉得发问是可耻的,而是觉得自己很自豪。
在认读活动中,采用探索活动法能激发幼儿参与认读的愿望,主动参加到知识形成的过程中。在幼儿大胆地探索中,提高了智慧潜力,使外部动机向内部动机转移,学会自己探究,体验发现的快乐。
三、实践活动法
实践活动法是指儿童参加社会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哲学观指出:事物只有在不断地探索、实践中才能积累升华成一定的理论,实践和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实践出真知”。
皮亚杰认为:“教师在活动中的作用是指导,要尊重儿童的天性。儿童活动的手段与目的是同一的。”同样,在认读活动中,我引导幼儿学会关心周围生活的环境、人与物,去发现一些有趣的汉字。知道了超市里有饼干、牛奶、糖果、饮料、烟酒、生活用品的物品,并注意起了精美包装上的文字与图案。在我的引导下幼儿对与包装上的文字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能积极地去尝试着认一认、读一读。如:幼儿认读了:雪碧、芬达、达能阳光饼干、伊利牛奶、蒙牛、旺旺果冻等。在亲身的实践活动中幼儿学会了观察周围事物,学会了表达想法。
在进行“木、林、森”的认读活动前,我让幼儿先在活动寻找用木头做的东西。请幼儿尝试把这些东西画下来装订成小册子。在活动中,我将幼儿的发现的图展示出来,大家一起说出名称,然后再呈现相应的汉字。如:床、桌、椅、橱等等。通过认识木,幼儿同时知道与木有关的其他好多的汉字,而且理解木与这些东西的关系,丰富了他们的知识。我带领幼儿去参观幼儿园的种植园,以及幼儿园中的绿化带。和幼儿一起说说树的名称,初步感受木与树的关系。为了帮助幼儿从意义上理解“木、林、森”的关系,通过观察图片让幼儿感知树与林在数量上的变化,林与森在数量上的变化。从而再引申到汉字“木、林、森”,并通过幼儿合作游戏《木、林、森》来进一步理解记忆。如:我是“木”一个人立正然后双手臂侧下摆;我们是“林”两个幼儿肩并肩和“木”的样子一样站好;我们是“森”三个孩子一起,一个在前面搭“木”的样子,两人在后面搭“林”的样子。活动后,引导幼儿回家和父母合作做有关木字的卡片,幼儿找出用“木”做的东西,并画下来,家长帮助幼儿配上汉字。
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使幼儿能积极参与尝试、体验,发现科学认读活动的乐趣,这适合幼儿的身心需要,提高了幼儿参与社会实践的能力。
四、电化教学法
电化教学法是指教师通过制作演示多媒体课件,组织教学活动,使学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促进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的现代教学方法。
在科学认读活动中,我让幼儿在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引导下,观察图像,鼓励他们大胆表达或者描述自己所看所想,增强幼儿组织语言,自由表达的能力。引导幼儿阅读图夹文或文夹图的阅读材料,使幼儿对图后所隐藏的汉字充满神秘感,再加上汉字呈现的方式多样性,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大屏幕上清晰的阅读内容,更有利于幼儿认读,也有利于教师的指导。
电化教学法以其“妙”“神”“动”的特点,能极大萌发幼儿科学认读的兴趣,引发幼儿联想,表达的愿望,促进幼儿认读活动的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产生儿积极向上轻松愉悦的学习情感。
综上所述,挖掘《科学认读丛书》的价值,发挥其在科学认读中的情趣之妙法多多。教育家程颐曾说:“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王阳民也强调,教学必须顺应儿童的特点,以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挖掘价值中应始终将儿童的兴趣,儿童的主动性放在首位,为儿童所快乐就是教育的最大成功。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