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幼教 > 幼儿园资源 > 教学论文 > 语言教育论文 > 正文

《纲要》中幼儿语言教育精神的解读

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8 21:10:53

说两句

  [摘要]根据对《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精神的领悟,笔者阐述了对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理解;同时从幼儿早期读、写能力发展规律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如何开展早期阅读活动;另外,对如何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倾听能力进行了必要的分析。

  [关键词]纲要解析;幼儿园语言教育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颁布已经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了,许多幼儿教育工作者在理解和执行《纲要》的过程中,有不同的想法和做法。有些做法不免失之偏颇,或背道而驰,却美其名曰“《纲要》精神”,令人担忧。在此,笔者根据学习《纲要》的体会,发表一些拙见,供大家讨论。

  一、对幼儿园儿童文学作品活动的理解

  儿童文学作品的学习活动是学前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教育活动,是幼儿园语言教育中重要的活动类型。《纲要》中非常明确地指出:“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这句话已经把幼儿园开展儿童文学作品学习活动的基本内容和要求概括得相当清楚。

  首先,要考虑选材问题。所选择的古今中外儿童文学作品,必须是符合现代儿童社会生活和儿童发展特点的,是儿童易于并乐于接受的。教师要进行筛选,并充分提供让儿童接触文学作品的机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我们以前过于看重文学作品对儿童社会性和文明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而《纲要》比较注重的则是文学作品对儿童语言发展的作用。因此,让幼儿在教师所提供的文学作品中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是一种组织和设计幼儿园语言文学教育活动的新导向和新思路。

  其次,活动形式要多样化。这就要求不仅要有正式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还要有非正式和随机的语言文学教育活动。教师在“茶余饭后”时间随口的吟诵和讲述,幼儿的睡前倾听,自由活动时间给幼儿播放文学作品录音、录像,上网观看卡通片等,都是很好的学习和教育形式。

  再次,文学作品自身的文学性、艺术性、知识性和启蒙性等功能的发挥,需要教师提供大量的感知、欣赏、理解、想象和体验等活动来帮助幼儿深入思考、评价和创造。因此,正式的文学作品学习活动不可能是单一的形式,多媒体手段可以成为教师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体验和理解的一种辅助技术,但并不是必然手段。儿童的直接经验较为贫乏,这就需要教师提供一些直观手段来帮助儿童将文学语言转换成画面和意境,从而充分理解。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应该包括对文学语言、意境、作品的思想脉络以及文学结构和特殊表现手法的理解。至于“体验”的含义,幼儿完全可以用自己所喜欢的方式充分地表达和表现。但现在,我们在幼儿园看到的多数是形式主义的“体验”,幼儿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的场面已非常鲜见了。语言教育活动不是重在“表达”,而是变成了重在“表现”,这不能不说是幼儿园语言教育的退化和悲哀。

  二、对幼儿早期阅读能力培养的理解

  《纲要》明确提出,要“利用图书、绘画和其他多种形式,引发幼儿对阅读和书写的兴趣,培养前阅读和前书写的技能”。下面分别就幼儿前阅读、前识字和前书写的能力及其发展规律等三个方面,讨论幼儿早期阅读能力的培养。

  (一)幼儿前阅读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图书阅读能力是幼儿早期阅读能力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图书是幼儿阅读发展的重要媒介。有关研究表明,阅读能力强的幼儿,一般生活在语言丰富的环境中,幼儿的早期图书阅读能够带领他们超越其原有的语言形态。苏日比(1985)研究幼儿萌发的图书阅读行为发现,两三岁幼儿的口语阅读图书的能力发展,可以分为以下五个阶段:1.注意图画,但未形成故事。幼儿指着图画,述说所画的物品名称,将每一页当做是独立的,常跳着翻页,不能按顺序翻书,因而不能联结成一个故事。2.注意图画并形成口语故事。幼儿边翻书边看图画,跟随画面内容,用讲述故事的语音语调说话,串连起一个完整的故事。3.注意图画,阅读和讲故事。幼儿看着图画念读,有时以讲述的语音语调念读,有时以朗诵的语音语调念读。4.注意图画,并开始形成书面的故事内容。幼儿看着图画念读,念读的字句和语调好像是在读书。5.注意文字。这个阶段会依次出现四种情况:先是只关注文字而忽略故事;接着是部分阅读,重点关注自己认识的字;继而以不平衡的策略读书,在读书时过度省略不认识的字,或者凭猜测取代某个不认识的字;最后过渡到独立阅读文字书。在苏日比的研究基础上,台湾学者杨怡婷(1995)对汉语儿童图画书阅读行为发展,进行了同种研究,她将汉语儿童图书阅读行为发展分成以下三个阶段:1.看图画,未形成故事。幼儿从跳动翻页、说出物品名称,到手指图画、述说画面中人物行动,逐步发展到用口语说图画内容的能力,但是还不能形成完整的故事。2.看图画,形成故事。在这个阶段,幼儿能够从图画中看出故事的连贯性,开始用口语说出与书中部分情节内容相似的故事。3.试着看文字。幼儿这时开始注意到书上的文字,他们从部分地读,到以不平衡策略地读,再进一步到独立地读,最后学习独立而且完全阅读。

  (二)幼儿前识字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幼儿识字,主要是对字形的再认,一般不包括对字形的再现。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发展与他们形象视觉的发展特点有密切联系。心理学家认为,处于幼儿期的孩子,已经具有模式识别的能力,即他们能够通过反复观察,把整个图案或面孔的印象原封不动地作为一个模式印进大脑,以后再遇见同样的印象,就能够认识。新近的有关研究也证明,幼儿掌握字形与实体的联系比掌握语音与实体的联系更为容易,他们往往把一个字甚至由两个字组成的词作为一个整体来感知,因此,与其说幼儿在识字不如说他们在辨认图谱。作为早期阅读能力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幼儿前识字能力的发展与他们的口头语言发展密切联系。前识字能力的发展可以分为萌发、初期、流畅三个阶段:1.幼儿能够有兴趣地捧着书看,注意周围生活环境中的文字,会给书中的图画命名,能改编书中熟悉的故事内容,能辨认自己的名字,开始辨认某些字,喜欢重复儿歌和童谣。2.幼儿开始了解文字是有意义的,改编故事时注意原作品的文字,愿意念书给别人听,能够在各种情况下辨认熟悉的文字。3.幼儿能够自动处理文字的细节,能够独立阅读各种文字的形式(如诗歌、散文或菜单等),会以适合文字形式风格的语速和语音语调阅读。研究发现,幼儿的阅读行为发展主要处于萌发阶段和初期阶段,他们以自己的独特方式探索文字,逐步扩展他们处理多种文字材料的能力。

  (三)幼儿前书写能力及其发展规律

  幼儿学习书写的方式与学习阅读和识字的方式相似,都要有一个尝试和探索的过程。他们先觉得好玩而在纸上涂涂画画,慢慢地了解写字的各种形式,进而开始试着写出了类似“字”的东西。只有知道了写字的用途之后,幼儿才能够真正学习并逐步写出一些文字。幼儿的前书写能力的发展过程是这样的:首先了解书面语言是有意义的;然后认识写字时一再重复使用少数几个笔画;进而发现这些笔画有许多变化的形式;经过探索,幼儿再进一步认识形成字的笔画只能有限度地变化;最后发现写字次序和方位的规则。

  目前,由于缺乏对早期阅读内涵、幼儿语言理解能力发展及其规律的认识,我国幼儿园早期阅读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误区,如将早期阅读等同于早期看书、早期识字、早期写字或早期诵读等。我们知道,教育绝不是可以任意妄为的,但目前却有人打着《纲要》的旗号,对早期识字、早期诵读等曲解盲从,令人担忧。笔者在此抛砖引玉,希望引起大家对幼儿园语言教育的探讨和研究。

  三、对在语言教育活动中培养幼儿倾听能力的理解

  《纲要》指出:“养成幼儿注意倾听的习惯,发展语言理解能力。”倾听,是幼儿感知、理解语言的行为表现,也是幼儿不可缺少的一种行为能力。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他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纲要》在制订和实施的过程中,十分关注学前儿童倾听行为的培养,这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一个可喜的进步。

  一般来说,幼儿的听音和辨音能力早于发音能力。有调查表明,我国幼儿现有的倾听状况并不理想。因此,学前教育工作者应当逐步帮助幼儿建立三种倾听技能。

  一是有意识的倾听技能,即集中注意倾听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培养应当从幼儿一出生就开始。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发现,幼儿与成人面对面地进行交谈时,会产生交际倾向,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反应。成人与幼儿面对面的语言交流,可以帮助幼儿将语言与动作建立同步反应,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养成集中注意倾听的习惯。幼儿教师要了解并依据幼儿这种倾听的特点,在与幼儿交谈时,尽量保持面对面的交流和个别交流的状态,使幼儿获得最佳的倾听效果。

  二是辨析性的倾听技能,即分辨不同的语音、语调和语气的能力。出生以后四个月左右的婴儿就已经具备这样的能力。在幼儿园,我们经常听到教师提高嗓音跟幼儿说话,仿佛只有这样幼儿才能听得见,幼儿在回答问题时也是大喊大叫。甚至在以前的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中,还有“能声音响亮地或大声地回答问题”等字样的出现。其实,正是因为在幼儿周围环境中长期有“噪音”刺激,幼儿的听力才会有所减弱,从而造成一种“喉咙不响,儿童就不听”的假象。殊不知,幼儿的听力比成人更为敏锐,因为他们内耳基膜纤维的感受能力比成人强,能接收到成人所不能接收到的频率刺激。因此,教师对幼儿讲话时应该是“低声调”,而不是“高八度”。国外的一些幼儿园就十分强调教师的“低声调”教学,当然也更强调教师与幼儿的“面对面对话”。这既是幼儿辨析性倾听技能培养的要求,也是对幼儿尊重的一种表现。

  三是理解性倾听技能,即掌握倾听到的主要内容的能力。这就需要让幼儿在大量的日常交际活动和语言文学教育活动中,通过与人交谈、文学欣赏和讲述活动,学习正确地理解语言,增强对不同语境中语言运用、语词排列等的敏感性。这种理解能力的培养是离不开“语境”的。正是因为幼儿具有这样的“语境依赖度”,使得他们在社会生活、游戏、认知活动中,对倾听到的不同的语言结构不断地进行调整和重组。而语义、语法、语用和幼儿主体认知水平之间又常常发生矛盾和不平衡,教师要利用幼儿希望并尝试直接与成人对话的需要,为幼儿提供调整语言交际策略的机会。从而使幼儿更加主动地倾听、理解加工和表达语言信息,达到相互作用中新的平衡;从而促使幼儿在交往语言建构中,更多地迎接语料倾听的挑战。幼儿的听力是有差异性的,受到遗传、环境和教育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幼儿语言教育中要因人而异,有的放矢地进行。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幼教网微信
    gh_5735a1f9f07c

  • 欢迎扫描二维码
    关注奥数网微信
    ID:aoshu_2003

热点专题

  • 幼儿园教学课件:奇特的建筑
  • 幼儿教学课件:小鱼的梦
  • 河头幼儿园“帮水宝宝搬家”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认识时间

[幼儿园英语课件]幼儿园英语课件:A Apple

幼升小

幼升小资讯

幼升小政策

幼升小择校

幼升小指导

学区房

幼升小真题

重点小学

上海小学

广州小学

深圳小学

成都小学

武汉小学

南京小学

北京一类幼儿园

海淀区幼儿园

西城区幼儿园

东城区幼儿园

朝阳区幼儿园

其他区幼儿园

幼儿园资讯

教师园地

幼儿园说课稿

幼儿园教案

教学论文

幼儿园课件

幼儿园教师心得

幼儿园评语

少儿教育

胎教

早期教育

入园必读

潜能开发

艺术培养

家庭教育

儿童乐园

科普知识

图书推荐

睡前故事

成语故事

童话故事

唐诗宋词

孕育指南

时尚妈咪

健康宝贝

美食厨房

趣味数学

健康饮食

专家答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