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7 19:48:32
一、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能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我为谈谈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独立创作及对他们的作品赞扬。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蜡笔和水粉的奇妙组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从幼儿专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儿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目标落实比较好,在各环节的设计上较注重其相接的紧凑性,环环相扣,注重时间上的分配。
二、缺点
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具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
2、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指导语言不精炼,评析没抓住幼儿的亮点,应该在幼儿高度兴趣驱动的活动中融入恰当的技巧指导。
3、在教具准备时稍有疏忽,水粉刷子太小了,使得整个画面缺乏了整体性。
一、设计意图
幼儿美术教育活动是培养幼儿创造能力为核心的一种创造教育活动,每个幼儿都有创造的潜力,同时又是一种需要他们手、眼、脑并用,并需把自己的想象和从外界感受到的信息转化成自己的心理意象。
《纲要》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和成功。并要以幼儿为本。我在设计中班美术活动《鱼,变变变》时,整个思路就是以这两点为依据。鱼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一种动物,对于鱼的外型特征幼儿已相当的了解和熟悉,我能从中班幼儿的认知特点和绘画发展水平出发,以幼儿发展为本,充分体现以幼儿为主体,发挥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充分调动幼儿的绘画热情和兴趣,变“被动”为“主动”,通过创设“小鱼不见了”的问题情境勾起幼儿强烈的好奇,激发幼儿探索及创作的欲望。并运用多种绘画材料、工具及载体,通过用蜡笔和水粉间的常用又独特的组合方式进行美术创作,引导幼儿自主创造,表达自己的意图及对美术作品的感受,让幼儿尽情地表现,画出自己喜欢的、富有创造性、个性的鱼,从而培养幼儿的审美情趣。在教学方法上利用直观教学和幼儿操作法相结合。
活动目标:
1、尝试用蜡笔和水粉笔组合进行美术创作,体验“变鱼”过程带来的快乐。
2、养成良好的作画常规。
活动准备:
1、水桶、毛巾、水粉笔、一次性桌布、蜡笔、手套等
2、画有海底水草的背景图一张、音乐磁带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进场
指导语:今天让我们坐上潜水艇去海底探险吧!来,准备好了吗?出发吧!(幼儿跟着老师听音乐做相应的动作进场,坐成半圆形)
2、来到范画前,引导幼儿猜测
师:海底到了,咦,海底的鱼都去哪儿了?
3、出示水粉笔
这是一只魔术笔,它一定知道鱼躲在哪里?
魔术笔粘上颜料涂在纸上,鱼就出来了。
二、基本部分
1、请个别幼儿尝试作鱼
师:真神奇,我们也来试试好吗?(请个别幼儿上来涂颜料)
2、小结,作画练习的过程。
3、全体幼儿操作
师:好玩吗?你们想不想要变这样的魔术啊?
4、提出操作要求
(1)在变鱼前先要用淡色的蜡笔画出自己喜欢的鱼和水草,鱼要画得多些,画的重些。
(2)画好鱼和水草后,再用水粉笔涂上颜料就可以了。
(3)在涂色时水粉笔的水分不要太多,不然颜料会流出来。
(4)保持桌面和衣服等的干净,手脏了要及时擦干净。
5、幼儿分散操作,教师巡回指导。
三、结束部分
1、评析
师:请动作快的小朋友坐上潜水艇去观察水里的鱼,老师指出有特色的鱼和幼儿一起分享,这鱼漂亮吗?为什么?
2、开潜水艇离开教室
师:小朋友变出了这么多的鱼,我们把自己的作品带到教室里,让其他小朋友一起看看吧!
课后反思:
这是一堂比较成功的美术活动,本次教学活动让我最感欣慰的应该是:这是真正属于幼儿自己的绘画活动,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整堂课环节思路清晰流畅,形式新颖,真正体现幼儿为主体这一教学宗旨,下面我为谈谈本次教学活动的优缺点:
一、优点
1、改变老师教,幼儿学的传统模式,充分体现幼儿为主体,让幼儿自主创造,教师不包办、不代替,尊重幼儿的想象和创作,如:在教师教学活动中我都非常注重幼儿的独立创作及对他们的作品赞扬。
2、能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创造兴趣,很好的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活动的兴趣性强,符合幼儿年龄特点。在开始部分,我采用了蜡笔和水粉的奇妙组合,激发了幼儿的创造热情,从幼儿专注的神情中我看到幼儿特别感兴趣,觉得很好奇,而“兴趣”是第一位“老师”,是活动的“催化剂”尤为重要,没有兴趣的活动不能使其目的落实到位,充其量也不过是“教学载体”,而非幼儿内心真正的需求,没有内驱力。
3、目标落实比较好,在各环节的设计上较注重其相接的紧凑性,环环相扣,注重时间上的分配。
二、缺点
虽然本次教学活动具有许多“闪光点”,但也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
1、如我在幼儿操作部分,没有考虑到幼儿的个体差异,因而看到幼儿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品,便非常的无措,而忽视了对幼儿作品相学的破坏,对作品的内容提升不够。
2、对个别幼儿的指导不够。指导语言不精炼,评析没抓住幼儿的亮点,应该在幼儿高度兴趣驱动的活动中融入恰当的技巧指导。
3、在教具准备时稍有疏忽,水粉刷子太小了,使得整个画面缺乏了整体性。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