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5 22:13:23
五、课题研究的操作措施
(一)、研究对象:我们把中班幼儿平均分成两个班,其中一个班作为实验班,另一个作为对照班。
(二)、研究的内容: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是幼儿与周围人相互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过程。幼儿的社会交往包括幼儿与成人、幼儿与同伴的交往。帮助幼儿初步学会交往的策略和技能,初步建立与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初步学会合作、分享、轮流、遵守社会公德、解决冲突,初步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
(三)、实验操作:
1、改善教师的教育态度,创设宽松、平等的交流环境。我们
觉得在实施过程中,教师的教育观念、教育态度至关重要,我们的教师迫切需要树立一个正确的教育观,端正教育态度,重新理解自己在孩子中的地位,改变自己的角色。要求教师要尊重幼儿的人格,让幼儿与自己处于平等的地位,让孩子尽可能地发表自己的看发、意见。在活动中,我们发现教师亲切和蔼的态度,可以诱发幼儿良好的情绪、情感。如教师对某个幼儿的言行及时表现出高兴、鼓励、欣赏,这时幼儿就会处于一种良好的情绪状态,表现为轻松、愉快,即便幼儿做错了什么,也不能采取粗暴的态度,训斥、责怪孩子。我们要教师要坚持每天以朋友的身份、平等的主态和每个幼儿沟通交流,认真倾听,不要轻易打断幼儿的谈话,这样可以使孩子变得尽兴,也有助于他们形成良好的倾听、交流习惯。
2、通过教育教学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幼儿交往的策略和技能。
如在手工活动“好玩的泥”,我们让幼儿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和泥、捏泥等,商量分工,共同完成一件泥制品,幼儿不仅学会了手工活动中所要求的基本技能,而且在活动中学会了合作,分享到成功的快乐;语言活动《小猴过生日》,发展了幼儿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又教育了幼儿同伴间要相互关心,友爱相处;谈话活动是对幼儿进行交往能力培养的一种很有效的教育手段,如“我的一家人”、“我的好朋友”、“玩具大家玩”等,通过谈话,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得到了锻炼,增进幼儿间的了解,增加了相互间的友谊,初步掌握了交往的技巧。
3、游戏活动,增加幼儿间交往的机会,培养幼儿主动交往
的意识和交往的技能。游戏是幼儿的天性,是他们自愿的一种活动,在研究中,我们始终坚持“以游戏为幼儿和基本活动形式”,发现创造性游戏,特别是角色游戏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有效途径。为此我们开设了“娃娃家、超市、菜场、茶馆、小吃店、美发店、医院”等等,在这些活动区中,幼儿充当了各种各样的角色,在这些角色中,幼儿去和不同身份的人进行交往,学会了合作、解决冲突的方法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4、注重家园配合,形成家园教育合力,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平时教师经常与家长联系,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亲子游戏、家长做一天“教师”等,使家长了解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重要性,以及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方式方法等,不断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5、扩大幼儿交往的范围,让幼儿与教师、父母、同伴外的人进行
交往。为此我们设计“超市购物、慰问敬老院的老人、去街心公园义务劳动”等,有意识地培养幼儿与陌生人交往。
六、研究成效及分析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
1、幼儿主动交往的意识大大增强。我们发现,实验班幼儿与教师、
父母、同伴间的交往表现为积极,主动引发话题;但与陌生人交往时实验班幼儿与对照班幼儿差异不大,我们认为在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在加强与社区的联系方面做得还不够,一部分幼儿在与陌生人交往时仍较胆怯,怕开口,今后我们仍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经常带幼儿走出去,与社会接触,尽可能多提供幼儿与陌生人交往的机会。
2、幼儿在交往过程中运用交往策略、技能,以及建立与协调人际
关系的能力得到提高。幼儿的交往通常是在生活和游戏活动中能充分地体现出来。当问到“小朋友手中的玩具你非常喜欢玩,你很想玩怎么办?”虽然孩子都没有说“抢过来玩”,但对照班幼儿自控能力较差,抢玩具的人数明显比实验班多。
3、幼儿的文明行为习惯主要表现为讲礼貌、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
但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地做这项工作。当我们在对幼儿进行调查时问“家里来了客人怎么办?、幼儿园来了客人老师呢?”幼儿均会回答“问好、请客人坐”等,当问“吃的果皮放在哪?”时,幼儿会回答“放进果皮箱、不乱扔”等,但我们通过情境测验时,却发现实验班的幼儿要明显好于对照班的幼儿。
参考文献:《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主编
《促进幼儿发展》北京市教育局主编
《学前儿童发展与教育评价手册》陈帼眉主编
《幼儿教育》《学前教育研究》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