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4 23:10:50
美术教育历来是幼儿园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幼儿园整体课程的改革,在综合教育中,美术活动仍占据着重要的地位。综合性课程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将美术教育的目标从技能型转向审美型。教师在幼儿园中创造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可以为幼儿提供发现美、认识美、展现美及创造美的机会。因此,教师必须以美术的要素为纲,有系统、有顺序地组织和设计美术活动。
美术教育的内容设计必须注意内容和形式的统一,即注意主题内容的丰富性,题材的多样性,情节的趣味性,形象的鲜明性、可感性。在长期的幼儿园实践中我们发现,美术教育之所以不能有效发挥其应有功能,原因就在于对美术教育的实质缺乏清晰的认识。往往把美术的内容与形式的理解相分离。如有的教师在美术形式的训练上不得法,以临摹一些成人设计的简单形象为主要手段,造成了儿童画过早地步入模式化的局面。
我认为,美术教育的根本,在于审美教育,教师应从提高幼儿的美术素质入手,以美术要素为纲,系统地、有顺序地组织和设计幼儿的美术教育活动,使幼儿的审美能力稳步提高。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必须把线、形、色、购图等最基本的要素作为美术教育的核心,培养幼儿对形的知觉,对色和设计构思表现的法则的了解和体验。
对形的知觉的把握,始终是幼儿期需要不断练习掌握的。幼儿从涂鸦开始,由画杂乱无序的线条到逐渐意识到线条的上下长短,知道粗细疏密以及线条之间相互交叉所产生的变化。幼儿在练习中往往是无意识的,但作为教师则应有意识地把线条美的因素贯穿到为幼儿设计的美术活动中去。如让幼儿逐渐了解线条的种类,线条的方向,线条的质感长度和变化等。作为艺术作品的形不全是几何图形,它有规则的,也有不规则的,有空心的,也有实心的等。这就要求教师在为幼儿设计美术活动时,必须让幼儿通过练习,培养他们对形的清楚辨认,培养幼儿对形的精确观察能力。
了解颜色感觉的规律性对幼儿教师至关重要。在幼儿美术教育中,发展幼儿认识颜色的能力,有助于审美趣味的培养和造就一双敏感的、善于发现的眼睛。这种敏锐的感觉发展得越早越好。在幼儿期,教师应充分利用幼儿本能的自发的感情冲动,为他们提供丰富多彩的颜料、工具、纸张,训练他们使用工具的必要技能,让幼儿在早期就获得丰富的色彩经验和充分表现潜力的机会。
引导幼儿亲身体验,感受现实世界的运动感、力度感、节奏感以及和谐感等,形成幼儿对这些特征的敏锐的选择能力,这也是教师设计美术活动课程时必须考虑到的。
教师为了提高幼儿的水平,首先要对美术的要素有很好的理解,要具有一定的美术素养;其次还要深入了解幼儿的年龄特征和阶段水平,也有了解幼儿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为幼儿精心设计一系列的课题,来发展幼儿的美术能力。
幼儿美术活动命题的设计可按美术的内容和形式,以及幼儿各年龄段的特点制定目标。每一个命题都应包含着重要概念,包含着美术的要素,这些命题可以用单元的形式组织起来。例如,色彩游戏,底色和点的练习,块面色彩的练习等。将课程按单元组织起来,在一段时间内可以相对集中地学习一个美术要素,比较容易取得成效。美术的材料、种类也要多种多样,经常变化。例如,对于同一对象(迎春花),既可以用绘画的方式画出来,也可以用纸工等方式来表现。让幼儿学习用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段来反应事物的特征,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幼儿智力的发展,提高其创新能力。我们在美术活动“海洋里的鱼”中,就利用了多种美术形式让幼儿形象生动、全面地了接了海洋中鱼的特征。我们组织幼儿观看海洋里的鱼的录象,让幼儿仔细观察后,先让幼儿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又让他们用纸工、泥工等方式表现,从而使幼儿对海洋的鱼有了全面而真切的感受。
因此,在幼儿园综合性教育中,教师对美术活动有系统、有顺序、有目的的设计,对发展幼儿感受美、发展美、创造美的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拓展幼儿的发散性思维,使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