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4 22:13:51
(一)从线条到图形
线条和图形是构成画面的基础,我将横线、竖线、斜线、折线、弧线、锯齿线、波浪线、螺旋线这些听起来枯燥无味的名称赋予有趣的游戏情景,设计了活动《奇怪的扫帚》(不同标志的“扫帚”按不同的方式扫地,在纸上留下了各种的线条痕迹),活动《跳跳车》(在车身上标志不同的线条,小汽车在纸上开锅后留下了不同的印记)。为了巩固练习我还设计了《线条彩虹》《小花布》《印饼干》等活动。这样幼儿在游戏的情境中既认识了各种线条的名称,又掌握了线条的画法。同样在认识形状时我设计了《神奇的图形花盆》(有什么样的花盆开什么形状的花)《蛋糕店》《图形果树》等活动。几何图形是抽象的思维结果,当幼儿运用这些几何图形及线段进行绘画时,使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有机结合起来,并促进其不断发展。慢慢的幼儿实现了从看到形状联想实物与看到实物归纳形状的互通。
(二)幼儿观察力的训练
幼儿观察事物持续时间短,易受事物突出的外部特征及个人兴趣、情绪的支配、系统性差、概括性差。要通过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帮助幼儿学会观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我利用各种机会有目的、有计划的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情境,引导孩子们观察。从孩子身边最熟悉的、幼儿最感兴趣的事物入手,如活动《强虫不可怕》《小蚂蚁回家》《蚂蚁吃什么》《青蛙妈妈和它的孩子们》等。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进行观察,建立良好的观察习惯。这样,不仅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还进一步加强了大脑内表象储存量。
(三)想象力训练
引发联想和思维迁移是扩展想象力的基础。它是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力的体现。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创造力是一个人智力水平的集中体现,但它离不开想象力的支持。可以说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无从谈起。在生活中要让幼儿尽可能多地感知客观事物,并引导全面、仔细而且深刻地观察,以便在其头脑中积累大量的真实事物形象,给幼儿充分想象的空间如:户外活动时观察天上的云让孩子们说一说它像什么?随意画一些或剪一些图形让幼儿看看像什么?由于这类问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幼儿可以自由的想象大胆的发挥。同时还应让孩子们多听故事,由于对语言理解感受的不同,在听完故事后,孩子的头脑中进行再造想象的结果完全不同。也可以给幼儿一个图形,让幼儿以该图形为原型画出具体的图形,如:要求幼儿根据长方形可以画汽车、房子、柜子、电视等等,越多越好;再例如:给幼儿多个图形,让幼儿进行组合,看看都能变出些什么?在学会图形组合的基础上可以要求幼儿加入环境和简单故事情节。进一步扩展了想象的空间。
三、调动情感因素,激发幼儿的绘画兴趣
(一)兴趣的激发需要贯穿绘画活动的始终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激发创造性的动力。绘画活动激发兴趣的目的是将浅层兴趣提高到有一定深度的动机水平上这叫“动机呼唤”。动机呼唤就是把幼儿表面热情转化为主动参与的动力,使之成为主动的参加者。从鼓励幼儿自信参与到调动幼儿情绪迸发新奇想象,从自我欣赏后的情感满足延伸到对下一次绘画活动的期待。
我们常常发现孩子们边画边陶醉在自己所画的幻想情境中,一会儿与画中的人物交谈,一会与画中的怪兽厮杀,把画画当作游戏,那么为什么不用游戏的方式去引导他们观察,启发他们想象,鼓励他们大敢地画出心中的图画。我常常会将绘画活动赋予一定的游戏情景,如在活动《家里来了小客人》中我布置了一个家的场景,将幼儿自己设计为主人公,使幼儿仿佛回到了自己家中招待小客人,在绘画的同时学会了如何礼貌待客。
(二)采用多层次的评价和激励措施
在营造宽松的心理环境时,教师起着重要的决定作用,教师的一句评价、一个表情都会影响到幼儿对绘画活动的兴趣和信心。无论什么样的作品教师都应尽量从中找到可以肯定、激励幼儿的地方,启发幼儿乐于动脑,画出与他人不同的内容,让幼儿在画面中把看到的、想到的、听到的、喜欢的、讨厌的都大胆表现出来。
幼儿的绘画作品是幼儿个性化的表现,通过相互学习观摩,也可以激发幼儿更丰富的想象及创造的潜能,因此发挥同伴间的教育功能是十分重要的。在每一次活动后我会将幼儿的作品进行展示,引导幼儿学会赏识他人的作品,并给予正确、客观的评价。而教师的评价应体现出赞赏幼儿的每一个新奇创意,帮助他们树立自信心,增强幼儿的绘画热情。
总之,自我表达与创造性表现需要丰富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这些知识和经验的积累主要来自于“科学”、“社会”、“语言”等领域,来自于各领域的交叉以及日常生活,在幼儿绘画活动中应重视多元化的能力培养,要融合德、智、美多元素质。才能使幼儿的绘画题材更为丰富,所表现的内容更贴近幼儿生活,更能够真实的反映幼儿内心活动。
儿童绘画的真谛是创造性自我表现,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更应将绘画活动对幼儿创造力的特殊作用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使孩子们自由的敞开他们的心扉,展现他们神话般纯真的内心世界,发挥创造的主动性,挖掘创造潜能。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