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3 21:22:11
4.不应长期固定不变环境创设的内容,那种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孩子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现在有的幼儿园在此方面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1)长期固定不变:墙饰内容、区角位置、摆设;投放材料数量、种类(语言区的”三只蝴蝶“放了几年)。
(2)创设手段及表现形式单调:幼儿作品排排贴(装);墙饰主要是平面的粘贴(对内容也有一定的限制),并且贴死、贴牢,根本说不上活动、可供幼儿操作的;评比栏中的乖娃娃标记表现在班班、园园都是小红花,少有想过问问孩子,你想用什么标记来表示”好孩子“,且小红花都是被老师亲自贴死的。
5.不能让活动操作材料的贫乏和单调去控制、剥夺幼儿在游戏及各种活动中的探索意识和行为
(1)不应只重视设施设备的购置,轻视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
(2)不应只重视教师的教具制作,轻视幼儿学具,操作材料的提供。
(3)操作材料数量少,种类少,让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的机会少,即使有让幼儿的选择,也是在教师根据自己需要而提出的条件的前提下的有限选择。教师应开放幼儿操作材料,支持与提高幼儿求异表现的能力。
例如,有的幼儿园房舍漂亮,大型活动器械及有关设施设备高档、时髦,但别致、美丽的玩具柜(架)上却放着不多的玩具,且以购买的塑料结构材料为主(无非是棍、片、块、圈,大的,小的等的区别);
又例,有的幼儿园房舍一般,尽力把墙饰布置得让外行看着是幼儿园,材料同样少。
再例,有的幼儿园房舍简陋,更有充足的理由没有材料。也许除极个别的幼儿园外,多数的幼儿园园长都会说:“站(坐)着说话腰不痛,没有钱等于零”,园长有这想法,教师就更有理由叫,并且有的教师经常表白“我也想为孩子提供材料啊,但是无经费,我巧妇难做无米之炊”。此话虽有一定的道理,但都是指靠“钱”办事,并且是有多余的钱,这实际是一个观念的转变问题,即能否正确把握好?quot;提供幼儿的操作材料“放在什么地位,若放在重要的地位,有一分钱,都会首先或排在前面考虑,而不是把其他安排完后,在根据剩余的钱来考虑。另外,也就会创意地、绞尽脑汁地将有限的钱经济地、有效地为幼儿挖掘、利用各种资源,即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对于材料的提供可以用一种通俗的话来描述,操作材料越少,幼儿需要教师组织的机会就越多,幼儿主体地位体现的机会也就越少,一种不良循环。
(4)应避免提供成品类的、定型类的、变化单一材料,让幼儿不能进行多种组合,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
可供孩子进行多种组合的材料除了现在玩具市场上较多的建构材料外,更多的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去发现和创制新的幼儿喜欢的材料,同时,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丰富的物质资源。
例如,线状(毛线、毛条、麻绳等)、片状(纸、布、树叶等)、块状等。除了单独使用外,更可以与其它材料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
综上所述,如果在没有幼儿主体地位的物质环境创设中,孩子就没有多少选择的自由,又怎能谈得上尊重幼儿?因此,应该让幼儿能接触到的幼儿园的每一寸空间(户外的草地、小水沟、栏杆、楼梯、走廊等;室内的窗、门、角落、窗台等)、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墙(不仅大墙,更应重视小墙饰,因为能根据目标灵活多变,利于引发幼儿参与),都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通过与之相互作用而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
四、《纲要》坚持了因地制宜的原则,强调了充分挖掘和利用各种自然资源和社区的教育资源
(一)《纲要》的表述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事实素质教育“;”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扩展幼儿生活和学习的空间。“
(二)理解及实践中的误区
1.物质方面:超越社区人们的现实生活、经济条件,追求幼儿园建筑和设备的超豪华
现在,有一些地方的幼儿园建筑超豪华、设备条件超豪华,幼儿园的生活环境脱离当地真实的经济、文化和生活实际,与家庭的生活环境反差太大。追求外国化的玩具设备(实际有很多发达国家却非常重视乡土、自然资源、材料的利用),看不起国产的,更看不起半成品的能给孩子带来无限创意的”零碎材料“;
有些较富裕的乡镇、农村幼儿园也追求城市化的玩具设备,看不起乡土材料,造成农村许多幼教机构没有钱买玩具材料,于是,就有充足的”理由“和借口什么都不为孩子提供,根本不想用当地的资源;
3.人文资源方面:本来民风民俗是很好的资源之一,但没有从首先挖掘本地资源入手,舍近求远,结果都追到一起去了。
(三)正确的做法参考
1.热爱大自然是幼儿的天性,幼儿生来就对自然环境中的水、土、大气、生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因此,幼儿园环境教育必须以幼儿的真实生活环境为课堂,强调”在环境中的教育“,以启蒙幼儿的环境意识、培养良好的环保行为习惯为主要目标,引导他们自主地欣赏、观察日常生活中具体的环境要素和环境问题,初步理解它们对人类的影响,努力寻求解决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并最终采取行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从我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实现人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多种教学方法和多种教学形式并举的原则
2.充分利用当地特有的自然资源
幼儿园环境创设应注重实效,在寻求多种途径中,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购买是必要的,即便如此,都尽可能地购置能引发、支持幼儿探索的活动器材和操作材料。例如:常见的操作材料有:片状材料中的”纸、纸板、布“;块状材料中的”泡沫、积木等“;点状材料中的”珠子、扣子等“;线装材料中的”毛线、毛根、麻绳、铁丝等“),但更重要的是挖掘、利用资源。参见《四川省自然、人文资源情况表》、《我国部分地区自然资源情况分布》
对于园舍和基本设施条件差的农村幼儿园(房舍条件、活动面积、卫生设施、玩具、操作材料和教学设备等)更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只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的观念,照样能为创设引发、支持幼儿探索的良好环境。例如:木棍、石头是建构材料;麦杆是编制材料;田野、山头、果园、饲养场是教育空间等。
2.充分利用社区的文化资源和场所
五、《纲要》强调了营造良好的园内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充分开发和利用人的资源
(一)《纲要》的表述为--”幼儿同伴群体与幼儿园教师集体是宝贵的教育资源,应充分发挥这一资源的作用“,”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
(二)理解和实践的误区
重视物质环境的创设,轻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的营造,相关资源的利用。有的幼儿园把环境片面地理解为物质环境,因此,把主要精力都放在物质环境的更新和改善上,无论到何处参观考察都特别关注物质材料和主墙饰布置,很少关注教师与幼儿的相互关系氛围和互动方式。自《规程》颁布十年来,各个幼儿园在物质环境方面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却比较缓慢。
(三)正确理解及做法:幼儿园作为群体式的保育和教育机构,其心理环境包括了幼儿生活、学习和游戏的全部空间,特别是幼儿的学习、活动及生活的气氛,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及风气等,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作用。实际上,物的环境只有通过人才能发挥作用,而且,教师在一定教育观念的指导下,在与幼儿的相互作用中形成的相互关系和幼儿能够感知到的教师的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能否通过积极主动的学习获取有益的经验。
1.营造对幼儿具有极力作用的良好的人际环境和精神氛围(平等、宽松、理解、激励)教师要热爱、尊重并了解幼儿。
★深层次地尊重和满足幼儿对爱和安全感的需要(参见刘占兰老师文章)
★深层次地尊重幼儿探索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
2.教师要为幼儿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教学过程是教师教和幼儿学的双边活动,教师要调动幼儿参与学习,就要真正建立起良好的学习气氛,即在教师主导作用下,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使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他们亲自动手、动脑、动口,多种感官参加活动。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quot;最好的学习动机是学生对所学材料有内在兴趣。”良好的学习气氛能唤起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兴趣,使幼儿得到一种愉快、成功的体验,并保持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反之,则使幼儿产生倦怠、烦闷和冷漠之感,久而久之,将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而要真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必须有一个宽松自如的环境,民主和谐的气氛。
3.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培养幼儿健康的心理品质
群体是我们社会生活的基础,我们每一个人都生活在一个群体当中,幼儿也不例外,所以,建立良好的幼儿群体,是幼儿园心理环境的重要内容,它能促进幼儿个体心理的发展。幼儿作为特定的社会成员,从群体意义上讲,首先要归属于幼儿园里的班级集体,为此,教师不仅要掌握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还要研究幼儿的群体问题,努力使群体对其中的每个成员的心理和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所以在教师初建班集体时,应坚持正面教育和集体教育的教育态度,使幼儿个体的才能在集体中得到充分表现,逐渐使幼儿产生自信和自主感。教师应注意引导、鼓励和帮助幼儿参加各种活动,并随时肯定、表扬他们的积极性和良好表现,这将会激励他们的主动精神;如果对儿童的活动及活动结果要求过严,指责过多,评价不公正,甚至采取讽刺、挖苦的口吻或不合理的惩罚,必然会挫伤幼儿的心灵,使他们自卑、失去信心,对自己应付周围环境的能力发生怀疑,对自己的行动或自身产生羞怯感,进而影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
4.教师集体是重要的教育资源(为何要提“集体”,强调了群体在交往、影响、汇集智慧等方面的优势)
六、《纲要》强调了对幼儿园园外相关教育资源的利用
(一)《纲要》的表述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和社区的教育资源”
(二)充分利用家庭资源:
1.物质材料上的支持:
2.知识经验的帮助:家长们有不同的知识和专业背景
例如:方案教学中,家长资源的利用
又例:家长两个极端思想(主动意识和被动意识):交了费,你该给我教好孩子;又要听教训了
3.教育经验的分享
总之,《纲要》的贯彻是一个艰苦的任务,首先面临的是幼儿园的教师,由于各地区、各幼儿园的具体情况不同、教师的发展水平不同,但都应从不同的起点、通过不同的途径向《纲要》的要求靠近。谈到此,教师们也提?quot;为幼儿提供和创设良好的环境固然是非常重要的事,为教师创设发展的环境是否也是当前贯彻《纲要》所面临的具体问题之一“?因此,在这次学习贯彻《纲要》的过程中,除了大家认真领会外,由于各地的具体情况,教师们提到的比较多的问题之一,是”教材“问题,教师们认为,在不断探索和总结自己有特实践经验的同时,也从不同角度期望一些经验的交流、启示、借鉴、参考,从而在可能的情况下少走一些弯路。因此,怎样能摸索和编写一些有实用价值的参考资料,目前已有不少的专业机构努力地作出尝试,想通过”抛砖引玉“的形式,将众多幼教工作者的丰富多彩的实践经验汇集一起,虽然形式等可能不同,各具千秋,但都应是体现《纲要》的精神及教育理念,突出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同时尊重教师的创造性,并且能为不同发展水平的教师提供不同的帮助。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