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来自网络 2009-07-03 12:41:41
木工:
把一块木头劈成很多小块或者把很多小块粘成各种结构形状的物体,对于儿童来说是很重要的经验。不同的重量、厚薄、长度、不同的结构可供孩子比较、测量。这也是促进幼儿数学语言发展的一个极好机会。
进餐:
进餐时可以获得很多关于测量(倒牛奶)、匹配(杯子、勺、人)、顺序(先发……,再发……)、一一对应、数数等经验。
户外活动:
多是进行身体动作、感知方位。例如,通过攀登脚手架体会方位感;通过爬梯子体会速度以及上、下;通过排队感知前、后、左、右等。另外,孩子从一个圆筒里钻进去和把桶抱起来是两种不同的感觉。
数学区和科学:
数学区是专门为孩子数学学习提供的活动区。集中学习比较大小、多少、认识基数、数字与图形匹配、写数字,学一些关于测量和方位的词语等。科学则是帮助孩子记录自然界的变化,不同时间有不同的情况;帮助孩子收集各种石头、坚果、种子等进行分类。另外还有一些测量仪器如星杯、天平等。
在幼儿园的生活中蕴含了大量的数学学习的机会。那么,幼儿教师在数学教育实践中应该怎么做?
一、要重视渗透性的数学活动
幼儿园通常是以专门的和渗透性的两种形式的数学活动,传递幼儿数学教育的内容,为幼儿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专门的数学活动一般是集中介绍某方面的概念,例如,相邻数、自然数、高矮等,帮助孩子学习某项专门技能,例如,等分、比较多少等。但是专门的数学活动给幼儿提供的数学学习机会太少。皮亚杰(1953)认为幼儿获得的数学概念只有通过教师教学一条途径是错误的。相反,儿童的数学知识是在自己独立的、自发的活动中逐渐掌握的。
数学的学习应该结合现实的具体情景。所以要重视渗透性的数学活动。渗透性的数学活动是指渗透于其他教育活动和幼儿一日生活中的数学教育活动,它的内容、组织方式都十分丰富、灵活。日常生活中的各种活动是向幼儿进行数学教育的十分重要的途径。幼儿生活的现实环境中充满了数、量、形、时、空的有关知识和内容,利用日常生活对幼儿进行数学教育可以使幼儿在既轻松又自然的情况下获得简单的数学知识,引发对数学的兴趣。例如,玩积木时,可以启发幼儿分类,午餐时,让幼儿比较一下碗、勺的数量多少等等。
二、给幼儿提供激发主动探索的材料
一方面是在活动室设立数学角,为幼儿平时探索、发现、学习和巩固数学知识提供条件。另一方面是在幼儿的数学活动中创设良好的环境,使幼儿被环境所吸引,为环境所感化,于是,环境成为数学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成为幼儿探索与操作的工具。教室里每个活动区都应放满可以使用多种方法来使用的材料,供幼儿操作和探索,如:
益智区:拼图、七巧板、串珠、套叠玩具、计数器、数字卡片、图片对应的多米诺骨牌、插塑玩具、天平、扑克牌,还有一些技大小、高矮或形状排序或对应的玩具等。
娃娃家区;打蛋器、搅拌器、装有咖啡的咖啡壶、食物粉碎器、电话、有盖的容器、沙漏计时器、钟、锅、碗、盆、筷子等。
美工区:绘画用具、小卡片盒、剪刀、胶水、带子、纱线、粘土等。
积木区:各种类型的积木(彩色的、原色的、大型的、小型的)、可装卸的汽车和卡车、小橡皮人、盒子、木板、塑料管、小推车、大块泡沫塑料等。
其他活动区可提供的材料还有:真实的工具、螺栓、乐器、沙和水、各种石子、瓶瓶罐罐等。
三、鼓励幼儿进行探索
当幼儿操作物体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问孩子这些东西可以用来干什么,你准备怎么做,这类问题能够扩展幼儿已有的探索活动。例如孩子用积木搭了一个房子,可以跟孩子说,“这些积木除了可以造房子还可以做什么?做给我看看。”
当孩子会用各种方式来探索和利用物体时,教师应对幼儿所做的事表示理解和支持,并帮助他们做出新的尝试。例如幼儿玩橡皮泥时,教师说,“对,你把橡皮泥搓成了许多小球,它们差不多是一样大,你能做一些大小不同的球吗?”
四、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提一些问题引导孩子进行数学活动
例如,两个孩子各搭一个房子,教师可以问:“你们看看这两个房子有些什么不同?”引导孩子进行细致的比较。再如,分发餐具时问孩子,“咱们班有多少个孩子?需要多少只碗?多少双筷子?”还可以经常和孩子讨论时间、季节的变化,例如,引导孩子知道:现在的这一天是今天,刚刚过去的一天是昨天,过完了今天就是明天了。
相关推荐:
小升初试题、期中期末题、小学奥数题
尽在奥数网公众号
欢迎使用手机、平板等移动设备访问幼教网,幼儿教育我们一路陪伴同行!>>点击查看